读《棋局》有感

围棋在中国约有三四千年历史,先秦典籍《世本》记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意指尧舜等传说中的圣贤发明了围棋,他们的后辈丹朱等人将其发扬光大。1964年版的《大英百科全书》依照这种说法,将围棋出现的年代定在了公元前2356年。

围棋在春秋时已较普及,两晋时蔚成风气。南北朝是围棋发展的重要时期,评定天下棋士,设置官署“围棋州邑”,编撰棋谱。唐、宋、元代围棋进一步发展,明代围棋活动扩大到社会各阶层,棋谱和棋论大量出现。清初至乾隆中期,是中国围棋的鼎盛时期。乾隆晚期后趋向衰落。

围棋在南北朝时先后传入朝鲜、日本等地。20世纪80年代,成为流传世界各大洲的棋种,日本、中国、韩国相继举办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1982年成立国际围棋联盟。

这本《棋局》着眼于围棋史上中日韩三国棋坛的风云变幻,从十二盘棋局入手,细数门派消长、棋手竞技、理念变更,钩连历史与文学、规则与思考。从日海名人的三劫连环局,到李世石的人机大战,以人物故事为主线,体察人与人之间的惺惺相惜。正是:黑白子交替,不仅是胜负的游戏,更是意志的美学。
延续《读库2103》中刊载的《从“深蓝”到“深思”》和《“简单”的大事件》中的内容,在这里重点介绍本书最后一局,即“人机之局”的相关内容。

读《读库2103》有感

其实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代围棋人工智能,是由中国人写出来的。

1947年,图灵就写出了一个能下国际象棋的程序。

1968年,阿尔伯特·索伯特写出一个可以对棋局进行分析的围棋程序,但它还谈不上“人工智能”。

1991年,中山大学化学系的陈志行教授退休。陈教授的本专业是研究化学,同时也是资深棋迷,所以开始研究围棋人工智能。他花三年时间编写出“手谈”,最多可以算出十三步棋。自1993年到2002年,“手谈”共夺得过十次电脑围棋世界冠军,在全球引发关注,销量第一。

不过陈教授对围棋人工智能的前景很悲观,他在1995年的采访中表示:“计算机的速度加快、存储量加大,这只是提供了有利条件,还得有围棋程序方面的巨大工作,不断突破各种难题,程序的水平才能逐步提高。但在相对不太难的问题解决了以后,剩下的难题要突破就会十分困难,那时程序的水平要再提高一步也就十分困难了。”

1996年,IBM的“深蓝”不敌世界棋王卡斯帕罗夫,二比四落败。
1997年,IBM升级版的“更深的蓝”再战卡斯帕罗夫,以三点五比二点五的成绩取胜。人类落败。

当跳起、五子棋、中国象棋、日本将棋被一一攻破后,只有“轮流布子、气尽棋亡、地多者胜”的围棋,一直维持着职业棋手的尊严。

从2006年开始,随着蒙特卡洛算法的运用,围棋人工智能有了长足的进步。

蒙特卡洛算法源于美国二战时的“曼哈顿计划”,是一种基于“随机数”的算法,其核心在于“概率”。通过强大的计算能力,程序可以迅速判断出某个落点的取胜概率。这就是随大化地发挥出了电脑优势,一步步走向最优解。

2011年,日本职业棋手林耕三六段,让给电脑围棋软件ZEN五个子,被其击败。2012年,武宫正树让给ZEN四个子,又被击败。2013年,石田芳夫让给电脑围棋软件CrazyStone四个子,再被击败。2014年,依田纪基让给CrazyStone四个子,仍被击败。

但那时人们依然普遍认为,电脑无法和职业高手真正分庭对抗。

2015年,中国职业棋手连笑对战韩国围棋软件,在让给电脑五个子的情况下依然取胜,只有在让六子时会输棋。

就在连笑对战韩国围棋软件之际,同样基于蒙特卡洛算法开发出来的AlphaGo,在没有任何让子的情况下,以五比零的压倒性胜利,打败欧洲围棋冠军樊麾。樊麾中职业二段,这是围棋人工智能首次击败职业棋手,意味着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

2016年1月,开发出AlphaGo的“深度思维”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公布了樊麾失利的棋谱,并表示将要挑战世界冠军李世石九段。

对于这次对局,懂行的科学家们约有半数认为李世石会赢,职业棋手们大多认为李世石必胜,几乎所有业余爱好者认为,AlphaGo和李世石还差得远着呢。

赛前各类名人纷纷发表意见。李世石的宿敌古力认为,AlphaGo或是业余六七段的水平。柯洁觉得李世石的胜率在90%以上。只有搜狗CEO王小川看好AlphaGo,宣称人工智能将会完胜人类。

刘慈欣在《三体》中写过:“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当然,棋迷们有很多理由认为李世石会赢,因为他的人生一言难尽。

李世石最明显的特点是狂。1995年成为职业棋手以后,李世石逐渐开始厌恶慢慢腾腾的升段赛。等升到了三段,李世石就不再参加升段比赛,于是在之后的韩国围棋比赛中,经常出现三段棋手惨虐九段棋手的尴尬场景。韩国棋院没办法,只能修改升段规则:凡是拿到韩国棋赛亚军的棋手可升一段,获得冠军可升两段,拿到世界冠军可升三段。根据修改后的规则,到2003年7月,李世石升至九段。从三段到九段,李世石大概花了一百天,成为晋升九段的世界纪录。

2016年3月9日,和AlphaGo开战的李世石并没有特别准备,还带着女儿观点。
开局执黑的李世石下到两个小目,AlphaGo占住两个星位。在第七手时,李世石突然走了一步极其罕见的棋:他是在试探AlphaGo的反应。AlphaGo默默不语,正常应对。两方在开局阶段就直接于右上角开战,等下了七十多步,黑棋优势巨大,观者者普遍看好人类。

李世石的下法是搞乱局面。他不断挑起纷争,把盘面搞得很复杂,让别人看不清楚局势的发展。而AlphaGo的下法显得有些“呆板”,所以开局不利。

但等走到一百多步时,AlphaGo突然出现一步妙棋,下在李世石开局走的第七手不远处。这步棋不仅让李世石陷入被动,还让很多观点的职业棋手倒吸一口冷气。柯洁连称好棋。在占到便宜以后,AlphaGo连出多步妙手,逐渐扭转局面。而李世石弱点被抓住,连续犯了几个错误,中盘告负。

隔天再战,AlphaGo再胜。这次AlphaGo主动求战,从开局阶段就奇招不断,下出的第十三手更是非常奇怪,人类几乎不可能这么下。然后第十五手又被观战的职业九段棋手们评为“大俗手”。但AlphaGo在第三十七手肩冲震惊了所有职业棋手,纷纷表示“看不懂”。李世石苦战四个半小时投子认输。柯洁态度大变:“AlphaGo有自己独特的东西,并不是单一模仿人类,这是它可怕的地方。”李世石在赛后表示:“我输掉了比赛,是因为不知道对手的弱点是什么。从一开始就没有发现太好的机会,应该说今天是完败。”

2016年3月12日,在结婚十周年纪念日当天,李世石执黑先行。无奈AlphaGo始终占优,逼着李世石认输。

人类完败之后,李世石迎来了职业生涯里最辉煌的一战。2016年3月13日,李世石在人机大战第四局的第七十八手,走出了“神之一手”。

“神之一手”是动漫《棋魂》中的说法,指棋手领悟到如同神一般的技艺,在关键时刻走出能改写全盘局势的一步棋。在《棋魂》中,男主角为了寻找到“神之一手”,整整花费了一千年的时光。

与前三局不同,第四局一开始李世石就陷入劣势当中,导致思考过久,耗费了很多时间。在比赛进行到两个半小时之后,李世石仅剩下十七分钟的思考时间,而AlphaGo还有七十四分钟。此时电脑判断,AlphaGo的胜率高达70%,观点的棋手们也纷纷摇头,似乎一切都要结束了。

李世石走出了第七十八步“挖”。这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妙招,成为“神之一手”。两方你来我往又下了十几步,AlphaGo在一百八十手认输。

李世石取得人类对阵AlphaGo的唯一一局胜利。

1968年,库而里克执导的《2001:太空漫游》上映,片中有一个经典镜头:一只猿猴将一根骨头高高抛起,变成了数百万年后的宇宙飞船。

有媒体形容AlphaGo对人类的胜利,就像那根被高高抛起的骨头。

AlphaGo的特点是遇强则强,如果对手很弱的话,AlphaGo也不会太厉害。但基于深度学习系统,AlphaGo的大局观和计算能力无人能及。最重要的,AlphaGo只能告诉人类结果,不能告诉你原因。它就像一个黑箱,从左边倒进去巨大的数据,从右边倒出来不败的棋局。如果有朝一日,人类可能完全打开AlphaGo的黑箱,彻底了解到电脑是如何决策的,并且可驯服、可复制、或衍生,或许真正的人工智能才会降临。

目前,AlphaGo像《三体》中的智子一样,锁死了人类棋手的天花板。那么作为一项竞技运动,围棋之类的运动,胜负的意义何在?

海德格尔有一个说法: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

围棋竞技的千年历史,直到今日李世石下出“神之一手”,围棋的意义早已不棋盘之上了,而在棋手与棋手之间的惺惺相惜、国与国之间的冲撞激荡和已知与未知之间的桥梁。

围棋的底色是数学。这个标准是只有胜负,仅以此考虑,AlphaGo当然有价值。

围棋的底色还有人类的开拓意志力、血性爆发力和创意想象力,这些就与AlphaGo无关了。

围棋的底色也许正像刘慈欣所写的:给岁月以文明,而非给文明以岁月。

谨记于2021年08月25日06时15分。

THE END

感谢您阅读“荆棘鸟”,这是一个普通法律人对生活和工作的肤浅感悟与不成熟思考。如果觉得图文有点儿意思,欢迎长按二维码关注。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棋局》有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