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勒索》读后感:如何逃离以爱之名的控制

《情感勒索》

原著 | 苏珊·福沃德
解读 | 程萌萌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靠情感维系的家庭,有其幸运也有其不幸。因为情感有两面性,美好的情感会给人温暖,而充满恶意的情感则给人伤害。有些伤害是可以治愈的,而有些伤害会隐藏在我们的情绪里隐隐作痛,甚至越想逃脱却越陷入更深。

而这时身边最了解你的人会拿起情感勒索的武器来揭开我们的伤口,利用我们的软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很多人渴望亲密关系,但失策的是,亲密关系本身也是一种情感勒索。

“情感勒索”一词首次提出在苏珊·福沃德的《情感勒索》一书,苏珊·福沃德是美国资深心理治疗师、《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作家,《情感勒索》一书被称为畅销全球20年的心理学经典。

苏珊·福沃德认为:“你最关心的人,最清楚你的死穴在哪里。最亲近的人,会把你拖进最持久的战役。你的伴侣、父母、朋友、同事……他们也许只是在以自己的方式“为你好”,却会让你过得生不如死。他们就是情感勒索者,利用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控制着你,双方一起被困在恶性循环之中,在这种扭曲的关系中,没有人是赢家。”

苏珊·福沃德梳理情感勒索的来龙去脉,精准剖析情感勒索者的动机与套路,系统呈现了关于情感勒索你需要了解的一切。从辨别与诊断,到应对与自救。

本书以来自家庭与职场的大量案例,介绍了简明好用的人际求生方法,教会你应及时止损,重建信心,打破勒索与屈服的恶性循环,走出人际关系中的迷雾,终结以爱为名的操控游戏。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

感到窒息的关系:

这不是爱,是“情感勒索”

我们最关心、血缘最浓、交往最频繁的人,对我们的杀伤力是最大的。

这是因为我们互相知根知底,就算并非有意,也清楚能怎样利用彼此心理和情感上的弱点来达到目的。

这导致了很多人际关系噩梦的基本形式——情感勒索。

  • 情感勒索是控制行为中一种最有力的形式

情感勒索离我们并不远,身边的亲朋好友会用一些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来勒索我们,我们如果不照他们的要求去做,就有苦头吃了。

本杰明本来约好明天去找一个朋友,但是本杰明的妻子却和他说:“你知不知道我讨厌你那个朋友,你知道他有多神经病吗,凭什么你能和他出去,我还想和你出去呢,我和他你选吧。”

本杰明不知道该如何取舍,但是又觉得答应了那个朋友却被妻子阻止,责任感上也过不去,本杰明觉得充满罪恶感,同时尝试着和妻子讲道理,甚至道歉。

但是妻子异常固执地说“你不烦那个人的虚伪吗,现在就让我看着你把他的联系方式删了”。

这种一方意欲掌控的状况,常被理解为“沟通不良”。我们会告诉自己:“我靠感觉,而他则靠理智行动。”或是“她只是想法和我不同罢了。”

但事实上,摩擦的根源并不只是沟通方式不同,而是一方希望凡事都按自己的方式来,却因此牺牲了另一方的利益。

这可不是单纯的沟通不良而已,而是双方的较劲。

作者认为:“情感勒索的危害性并不在于受害者实际上答应了勒索者的什么要求,而是在于受害者自我完整性的损失。”

总之,如果一段关系让你感到损失了自我完整性,那要小心被情感勒索了。

接下来我们继续深入探讨情感勒索的现象和勒索者的表现。

  • 情感勒索让我们透视关系中的问题

爱需要互相尊重,而不是只求自己所需而完全忽略对方,如果对方真的想解决冲突应该开诚布公的讨论冲突点,然后理解对方的感受和考虑。

但是,情感勒索者才不管你怎么想,他们只在乎自己有没有得到,并且坚持自己所说的是对的,对亲密关系采取逃避态度,甚至贬低对方的观点,且不断重复。

久而久之对方真的怀疑自己的能力,认同并相信了情感勒索者的话,并对勒索者产生依赖,情感勒索者的目标便达成了。

艾伦是个性格开朗且风趣的家具公司老板,可是提到她的妻子后却郁郁寡欢。

他要求自己有自由时间,但是妻子却无辜的看着他说:“你已经对我厌烦了吗?你不爱我了。”

艾伦从前不知道她这么粘人,她好像住进了艾伦的口袋,随时跟着艾伦似的,有一次艾伦因为工作和朋友出去,她一礼拜没和艾伦说话。

只要一遇到困难,依赖性强的人就很容易投入一段亲密关系中,而且只要另一半想放下他们去参加别的活动,他们就慌了手脚。

他们会感到被遗弃的恐惧与遭拒的忧虑,但不会直接表现出来,毕竟他们都知道自己是成人了,不应该像个小孩。

但当艾伦想要更多自由而没有关心到她的感受时,她用委婉的方式表达了意见,那就是让艾伦充满罪恶感。

而艾伦却努力想要理解她,艾伦说:“她童年过的并不好,所以我能理解她为什么这么依赖我,但是我很不舒服,她让我断绝社交和兴趣爱好陪着她,她总能达到目的,让我觉得自己任她驱使,毫无尊严。”

艾伦虽然这样说,但却把她的粘人归咎于童年伤害,要给她更多的爱。

不难发现,亲密关系中一旦有了情感勒索的征兆,你竟发现突然间你一点也不了解自己的伴侣,有些东西消失了,你们没有妥协和变通的空间,你所希冀的一切无法达成,爱与尊严不复存在。

其实情感勒索者有四种类型,分别是“施暴者”、“自虐者”、“悲情者”、“引诱者”。

“施暴者”会觉得如果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对方就要被折磨。

 “自虐者”,会通过自虐的方式让对方妥协,利用对方的罪恶感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两种类型的情感勒索者在亲密关系中更为常见。

“悲情者”,在亲子关系中更为常见。他们会说“我都是为了你好啊”,然后以爱之名进行操控,还时时抱怨自己的付出。

最后一种类型是“引诱者”,这在职场中更为常见。他们会营造美好前景,引诱我们不断向前,但前景不过是海市蜃楼。

通过以上描述,相信大家已经可以分辨出何为情感勒索了,了解这些更能帮助我们对症下药,并在每个人的行为中觉察信号,发展出一套预警系统,以避免情感勒索的侵害。

情感勒索者:

过往不念,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 情感勒索者的内心世界

他们习惯把“结果无所谓,重要的是过程”这句老话改成“过程不重要,能赢就行”。

为什么对情感勒索者来说获得胜利这么重要?一旦事与愿违便会惩罚我们?因为情感勒索者根本无法容忍挫折的出现。

比如书中讲到的乔,他赚了不少钱,但是花钱的速度也是着实快,他管身边一个朋友借钱。

朋友有一个有钱的姑妈,可是她姑妈不巧刚动完手术,那个朋友不想打扰姑妈,乔就开始翻脸,并施加压力说:“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啊,不就是个手术吗,能怎么着啊,你怎么连这么点小事儿也不愿意帮我啊?”

那个朋友替乔着想,可是乔从来没有替那个朋友想过,这平衡吗?

情感勒索者只从自己角度考虑,要身边的人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而且永不满足,不会换位思考,也不懂变通,一旦认定,便要世界围绕着自己的意志运转,否则就要毁灭世界,宛如一个巨婴。

追溯到情感勒索者的童年,这可能是他们童年有阴影,他们失去过重要事物,成年后变得过度依赖和黏人。

因为他们再也不想尝到被拒绝、被遗弃、被忽略的滋味了,由于恐惧使得他们拿起情感勒索的武器,才能让他们内心一片混乱之际获得控制感。

也有一种可能是他们童年生活在完美的环境里,想要什么都能轻松得到。

一旦感到一丝失去的前兆,他们就只会惊慌失措,自动用情感勒索的方式,来稳固地位,气急败坏时,会通过贬低对方来减轻面对冲突时的痛楚和失落感。

当下的生活压力会使情感勒索者旧伤复发。 但我想说的是,无论情感勒索者是哪种内心,你要明白,问题都不在于你。

如果你想要逃离情感勒索者的心理攻势,最重要的是要认清一个事实:虽然所有的情感勒索看起来都由你而起,虽然我们在情感勒索者的压力下一次次屈服,但绝大部分情况却跟你一点关系也没有。

相反,这些举动来自情感勒索者的不安内心,是他们为了掩饰自己的恐惧和焦虑,为了寻求安全感而做出的。

一句话,情感勒索者并不是故意针对我们,他们的做法不过是在过去阴影的笼罩中不由自主产生的。

唯有真的放下过去,情感勒索者才能走出阴霾,拥有健康的亲密关系。

而对于受害者来说,你也许会问为什么那个人是我?

或许你也根本没意识到某人的要求是不合理的,因为你可能只是在尽一名好对象、好员工、好孩子应尽的职责。

于是你不加质疑地对另一方的要求照单全收,又或者是情感勒索者的压力激发了你本能的反应,你的做法也是在过去阴影的笼罩中不由自主产生的。

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受害者如何让情感勒索得以发生。

受害者:我们需要对自己负责

就像“一个巴掌拍不响”,受害者面对压力的方式会为情感勒索者塑造出一种完美的环境。

  • 如果没有情绪键的“一臂之力”,情感勒索根本无法存在

书中讲到丽兹的故事,有一种理智的声音在丽兹的心里挥之不去。

丽兹有着平和的性格,但是丽兹的丈夫迈克尔却相反,丽兹说正是因为他们如此不同,她才会爱上迈克尔,爱他的外向热情。

但是丽兹不知道如何应对迈克尔的暴躁脾气,她认为只要自己保持平静,讲道理,就会好起来。

丽兹说她小的时候,妈妈和她发脾气,只要不顶嘴就可以化解,后来大家给她的评价都是“抗压能力强”,她也很欣赏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

“镇定”、“温和”这些理智的声音已经内化到丽兹的心里了,可是面对迈克尔反复无常的坏脾气,丽兹却显得无计可施。

显然,迈克尔是用情感勒索来控制丽兹,抓住了丽兹生气却不发怒的软肋,迈克尔不断对她施压,引发丽兹隐藏在心底的童年恐惧。

丽兹小时候就对自己说:“不要激怒愤怒的人”,这种想法限制了丽兹对愤怒的合理表达。

对于丽兹来说,情感勒索不仅影响了自尊,损害了幸福感,还赔上了丽兹的身心健康,形成了恶性循环。

从丽兹的软肋,我们看到受害者的“情绪键”

它隐藏着丰富的情绪,当生活中某件事情勾起某些被长期掩盖的记忆时,情绪键能让你激起凌驾于思考与逻辑之上的反应,也正因如此,情绪键为情感勒索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 如果一直对勒索者让步,我们将付出十分巨大的代价

我们知道,很多使用情感勒索手段的人,都是我们想维持和加强感情联系的朋友、同事甚至是家人。

我们愿意与他们共享生命中的美好时刻,也愿意与他们共创亲密关系,甚至可能还自以为我们关系良好。

但这美丽的想象,却往往会被情感勒索者打破。如果一直对勒索者让步,我们将付出十分巨大的代价。

我们也知道应该改变这种倾向,也不断发誓要采取行动,最后却还是会掉入情感勒索的陷阱。每次让步后,我们的自我价值观慢慢感到不再完整。

最后你发现,自己积极贯彻的强烈价值观尊重保护所有人的权利,却偏偏忽视了自己的权利。

我们需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学会爱自己,要勇敢的及时止损。

逃出情感勒索的解决办法

你做过的所有准备,正逐渐引领你走向重要时刻:告诉情感勒索者你的决定。

这里有四项帮助你走出情感勒索的方法,分别是“非防御性沟通”、“化敌为友”、“条件交换”、“运用幽默”。

非防御性沟通就是告诉我们要在理解他人情绪的基础上,掌握说话的技巧,不在心里设防,根据情感勒索者的类型制订策略,来应对常见的反应。

比如说:“你是对的(尽管你并不这么想)”。

化敌为友就是可以通过向对方问问题的形式,来改变充满攻击的对话模式。

比如,“你能不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觉得这对你这么重要”。

条件交换就是当你希望对方改变的同时,自己也要付出,用平等的关系打破僵局。

比如,你可以拿出一件自己可以做到的事作为交换的条件。

运用幽默就是用轻松的表情和语言来减轻你的恐惧感,防止发生激烈冲突。

比如,可以学习电影《楚门的世界》里,男主一直在用的幽默句子“早上好,以防我见不着你,所以中午好,下午好,晚上好!”,逃脱控制时也不妨继续用幽默来和情感勒索者告别。

当你一步步开始改变,你会发现,曾被丢到角落的自我完整性全部都回来了。

只要坚定信心走出情感勒索,那你所做的一切将会开启新的人生旅途,当自己善待自己时,这个世界也会善待你。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同样的困难与挑战,许多无形枷锁将我们困住,不顺心的事情也接踵而至,但只要我们怀揣着坚定要改变的决心,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不会是徒劳无功的。

首先,要直面恐惧,过去的不好情绪是不会在你的迁就和退让中有所缓解的,你想要得到的反而会更加远离你。

你需要明白:世界对你的态度取决于你自己对自己的态度。你要勇敢找到丢失的那个自己。

也许当你看到生命的有限,便会更加珍惜自己的时间,明白要把热情和力量集中在什么地方,而不是一味的在迁就别人中,忽视了自己的内心。

毕竟就算你做到最好,依然有人不这么认为,所以,做自己,问心无愧就好。

最后,想强调的是:爱是共同进步,相互成全。

是时候放下过去,拥抱新的自己了,真正的强者是,认清了残酷真相,把痛苦转换为跳板,化伤痛为力量。

“雨总会停,阳光会更加灿烂,有一天你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美好,对你好的人,千山万水都会赶来。”

愿我们都能鼓足勇气,面对人生的风浪,明天的我们可以站的更高,有更多新的机遇等待我们选择,我们要不断前行,遵从内心,时间会把最好最珍贵的人与事留给我们。

*文:程萌萌,慈怀每天一本书签约作者,微博@幻述,旅行/摄影/梦境/生活美学拥有者。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情感勒索》读后感:如何逃离以爱之名的控制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