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犯焉识》读后感:没有岁月堪回首,且以深情候白头

《陆犯焉识》

原著 | ···严歌苓
解读 | 恋树&恋花

这是一个孤傲文人在大风大浪里的思考和悔悟,是一个风流浪子对妻子迟到四十多年真情的告白,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在政治和历史夹缝中的成长悲歌,这是一个男人的成长史诗。

《陆犯焉识》这本书,据说是严歌苓写得最用心,同时也是最满意的作品。严歌苓最擅长淡写苦难和深挖人性,她的文字字里行间都是冷静和克制,效果却比声嘶力竭更让人震撼,也因此,她的很多作品都深受大众的喜爱。像电影《扶桑》、《金陵十三钗》、《天浴》、《芳华》等为观众所熟知的影视作品,都是由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改编的。

电影《归来》也是选取了《陆犯焉识》的片段,由陈道明和巩俐两位著名老戏骨主演,演员的选取跟小说里的陆焉识和冯婉喻的人物形象很贴合。

在严歌苓的作品中,爱、人性和反思是其中的关键词,她在一个个大悲大喜的故事中,静静地陈述着别人的故事和自己的故事,在自省的同时也坦诚的引领别人反思自己。

爱与人性

翻手苍凉,人性至寒,爱是暖

陆焉识,是旧时大户人家的少爷,从小天资过人,十六岁读完高中,十八岁读完大学,二十七八岁成为留美博士。

“精通四国语言,会打马球、板球、弹子,是一个名副其实花花公子,还会盲写。”陆焉识可以说是众人眼中的天之骄子。

十四岁那年,陆焉识的父亲去世,陆家老太太准备把焉识的继母——刚嫁过门才八个多月的年轻媳妇冯仪芳送回娘家。

善良的陆焉识虽然之前一直都不承认这位继母在陆家的身份,但关键时刻还是叫了她一声“恩娘”,站出来让继母留下。

1925年6月初的下午,十八岁的陆焉识跨进客厅,发现家里多了一个年轻版的“小恩娘”。

为了巩固在陆家的地位,恩娘把自己十七岁的侄女冯婉喻接到身边,要给陆焉识做媳妇。

而向往自由的陆焉识知道恩娘的用意后反感透了,他觉得婉喻是恩娘硬塞给自己的,娶了婉喻他就失去了自由恋爱的机会,而且身边还多了一双监督自己的眼睛,想到这些,他对眼前的这个女人瞬间兴趣全无。

婉喻在恩娘的授意下,主动搭讪,陆焉识只好有一搭没一搭的敷衍,最后急于脱身的他说出来想出国留学的想法,欲以此挣脱恩娘的摆布,也想气气恩娘。

送走婉喻的当晚,陆焉识看到了独自抹泪的恩娘,恩娘开始闹绝食,焉识无奈的告诉恩娘他不去留学了。

但是恩娘却执意让焉识出国,她想让焉识知道,自己哭了一昼一夜,只是因为对他的不舍。

在出国留学之前的这段时间,陆焉识除了备考和等成绩报告,其他时间就一直陪着恩娘,他心里觉得理亏,同时对恩娘心存无限感激,最后他答应在出国前跟婉喻把婚礼办了的条件。

从结婚到出国的五天间,陆焉识看都没看婉喻一眼,这五天他哀莫大于心死。

但是在国外的五年,陆焉识却是变了一个人,风流儒雅,幽默俏皮,非常受欢迎。

陆焉识留美期间认识了一个意大利女孩望达,他瞒着自己是有妇之夫的身份追求望达,两个人开始了热恋。

在与望达一年多的分分合合中,陆焉识意识到,对于望达这样独立、自由的女人来说,他并不是必不可少的人,而婉喻不能没有他。

他可以把“激情,把诗意,把头晕目眩的拥抱和亲吻”都给望达,但是可以结婚的人必须是婉喻那样让他无限怜悯的女人。

1933年,陆焉识完成学业后,他毅然选择了回国。

归国回来的第四个晚上,陆焉识知道自己和婉喻都逃不掉了,没有亲吻和抚摸,他们同房了。

自认为对婉瑜没有爱的陆焉识第二个礼拜就到大学任职去了,回国前他就收到了聘用合同。

他疲于应付身边的两个可怜女人,他知道,就像天下所有母亲与儿媳妇的关系一样,恩娘和婉喻也在暗中较劲,希望自己在他的心中比对方多一点分量。

虽然学校没有开学,暑假也才刚刚开始,他还是逃亡一样的躲到外面去。

他心不在焉的履行着丈夫、继子的职责,稀里糊涂的就成了三个孩子的父亲。对于孩子的出生,他甚至是不认账的。

1940年,陆焉识所在的大学拆迁,落定在了重庆北边的煤矿区,他在参加社交活动的时候,和美艳动人的重庆女子韩念痕一见钟情。陆焉识和韩念痕开始了由秘密到公开的婚外情。

后来,陆焉识因为自命不凡口无遮拦,在左翼小报上投了讽刺文章,被逮捕入狱。

陆焉识怕突然中断的书信会让远在上海的家人担心,就让经常来探监的韩念痕帮忙投递书信,韩念痕于是充当了两年陆焉识和婉喻的信使。

在这期间,韩念痕对陆焉识已经不再抱有任何幻想了。

在帮助陆焉识出狱后,韩念痕告诉陆焉识她决定出国,因为她看到了陆焉识对家人、孩子和妻子的责任,也看出来陆焉识是不会和他的家庭分开的,对此焉识也承认了。

陆焉识虽然心有不舍,但是他知道放手对韩念痕才是公平的。

1945年,焉识回到了上海的家中,他作为文人的倔强清高一次又一次给他和家人惹祸。

1951年,陆焉识作为被肃清的反革命被捕入狱,他一次次申诉,不但没有还自己清白,还让自己的罪行从有期变成无期,从无期变成死刑。

想到自己将被处决,他这才知道害怕起来。

在那个人人自危的环境下,婉喻从不失约的一次又一次的来探监,一封又一封报喜不报忧的信件,满足了陆焉识对爱与归属的需求,而他对冯婉喻迟到的爱与忏悔则给了他拼尽一切力量活下去的勇气。

痛苦是个好东西,他能够让你甘心情愿开始反省自己,开始沉淀下来咂么生活中那些被你忽视的甚至是不屑一顾的甜味。他慢慢的体会到婉瑜的好。

在信中,婉喻将家里的一切都事无巨细的一一向陆焉识讲来,却唯独没有告诉他,自己四处的奔波求告,只为了挽救焉识的性命。

她抵押了陆家一半房产,换成礼物一家家送出去,她不放过一丝希望,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肉体。

1955年3月3日,在临刑前,陆焉识准备留一个晚上给自己的妻子写一封信,写一封世间寻常儿女告别的家常信。他向看守要来了纸和笔,但因为对死亡的极度恐慌,他一个字都写不出来。

在第一批被枪决的人倒下后,陆焉识被推到了一边,他的减刑被批准了,这是婉喻用自己的肉体做炸弹为他争取来的。

1958年,陆焉识所在的监狱准备转移部分犯人,为了能够第一时间知道焉识被转移的时间和地址,婉喻在雨中等了一天,当看到人群中的陆焉识时,她拼命的追着火车奔跑,妄想自己能够追上。

车上的焉识也看到了婉喻,看到她在追着火车跑,那一刻他才意识到他深深地爱着婉喻。

于是,他开始在回忆里搜寻婉喻的一切,包括初识时投给他的眼神,还有被逮捕时帮他收拾行李的背影,他越来越觉得婉喻原来是很美的,也是很妩媚的,思及此他对婉瑜愈加思念起来。

狱中人性苦寒,人心向暖

一边是祁连山的千年冰峰,另一边是昆仑山的恒古雪冠,中间隔着大草漠,这就是最终关押陆焉识的地方,一个“人谈之而色变”的地方。

在监狱中的陆焉识不叫陆焉识,人们叫他“老几”。在犯人当中,他是少见的高级知识分子,但是老几为人低调,说话还结巴。

犯人们以为老几说话结巴是当初被枪声吓的,其实应该说是被自己话太多招来祸端吓的。

结巴是个好毛病,是个最聪明的病,老几可以一边结巴,一边思考下面要说的话,也可以拿结巴当幌子避免多说话,他可以少说一点别人的坏话,也容易被别人信任。这一结巴就是二十多年。

狱中有个叫梁葫芦的小犯人,身上背着三条人命,为了给自己的弟弟妹妹争一个白馍馍,他亲手杀死了自己的母亲和母亲的情人,还有母亲肚里的孩子。两年后就要被枪决,因而他放开了胆子作恶。

但是对老几,他却是另一种态度。

有一段时间,犯人刘胡子病了,梁葫芦就借着帮他打饭的机会偷一两口饭吃,最后刘胡子自杀了,梁葫芦还天天装模作样的帮着领饭,多出来的还会分一部分给老几。

梁葫芦毕竟还是个孩子,孩子的本性就是寻找温情,老几的沉默和文弱被梁葫芦当成了温情的替代品,一厢情愿的投入进去。

在这里,老几早已不再清高,他需要活着。

他用婉喻送给他的白金欧米茄从犯人头子谢队长那里换了五个充饥的青稞馒头,不成想十六岁的小犯人梁葫芦却把欧米茄给偷了回来,强行还给了他,作为之前抢了老几糖豆吃的回报。

老几害怕凶残的谢队长发现欧米茄在自己身上,央求梁葫芦给送还回去又被拒绝了,而当时他的确又需要用欧米茄去贿赂管事干部,因为他想去场部礼堂看一眼自己荧幕上的小女儿。于是,他拿出自己的一部分口粮给梁葫芦作为封口费。

不幸的是有人告密,谢队长知道了是梁葫芦偷走欧米茄,就找了个理由想整死梁葫芦。

谢队长拴住梁葫芦的手脚又踹又打,还给他嘴里塞了干马粪,把他栓到缰绳上用马拖。

因为担心梁葫芦,老几跑到众犯人面前呼喊大家赶紧去救救这个孩子,但是几乎没有人搭理老几。

老几又想跑去求助守在半里外的解放军,但是他们离得太远了,轻易又不准许老几靠近,他们听不见他的呼声,只看到他在挥手。

回到犯人堆里,老几又换了一种说法,他让大家快去看看,有好戏看,梁葫芦已经肝脑涂地了,眼珠子都滚出来了。

犯人们立刻哄的一声跑过去看热闹,解放军这才注意到这边的动静。

解放军赶来,救下了奄奄一息的梁葫芦,场面惨不忍睹,梁葫芦头皮掉了一块粘在冰面上,他被送去了医院。

就在梁葫芦住院期间,他冒领尸体口粮一个多月的事情暴露,被停用止痛针,同时被罚饭。

在狱中,罚一顿饭就等于要半条命,老几偷偷的把自己不多的口粮从窗户里塞给了梁葫芦。而梁葫芦却会意成老几是在用食物堵他的嘴。

 

犯人们习惯了被随意打骂,习惯了人的恶,却不习惯接受别人施舍的好,甚至认为好是个麻烦。

两年后,梁葫芦要被执行枪决了,作为体恤,上级给他弟弟一个参军名额,并给他弟弟一次来探监告别的机会,梁葫芦却不愿意见自己的弟弟,管事干部让老几去劝说。

梁葫芦,虽然在狱中无恶不作,但同时他也渴望温情。在与梁葫芦相处的两年中,老几已经可以在他的凶残中辨认出懦弱、依赖、以及对父爱的渴望。

人性都是善恶交织的,虽然他显露出了人性的弱点和邪恶,但同时也藏不住他的善良和柔软,藏不住他内心深处对善的呼唤。

为她涉险做逃犯,归来相见不相识

在狱中的陆焉识本已是认命的态度了,但是在历尽千辛万苦和生死波折看到小女儿参演的科教片后,陆焉识激动万分,在女儿的眉眼间,她似乎看到了婉喻,逃跑的念头在他的心中油然而生。

1963年,陆焉识做了逃犯,他想逃出去,他要告诉婉喻他对自己内心和她的误解,希望婉喻能原谅他曾经的敷衍。

逃出来后的陆焉识和婉喻通了一次电话,只来得及告诉她,小女儿很像她。

后来再次通话,听到的就是小女儿用英文劝他自首的警告。

在偷偷的,远远的见了家人一面后,陆焉识自首了。

1964年,他被关进了监狱里的黑号子,在昼夜不分的黑号子里,陆焉识开始不眠不休的盲写,大部分内容都是写给婉喻的。

1967年,陆焉识觉得自己能够为婉喻,为家人做的最有价值的事就是和婉喻离婚,他于是把离婚协议书签好字,寄到了家里。

从此陆焉识没再给婉喻写过信,他把给婉喻想说的话都存到了脑子里。

1976年10月,陆焉识被释放,他写信告诉婉喻,但是儿子和小女儿都不想接受他回来,因为他上次的逃跑给他们带来了很多麻烦。

顾虑到儿女的情绪,婉喻没有给焉识回信,只是盼着他再次来信。

1977年4月,政府发来公函,证实陆焉识已被释放,要求家属配合接收。

那个时候,婉喻的老年痴呆症已经很严重了,她连身边的亲人都已经不认识了,但还是用长达六页纸的精美书信告诉陆焉识,她会以一个崭新的家迎接他回来,并背着儿女张贴匿名调房启事。

儿女们猜到了急着调房的就是自己的母亲,无奈之下,才决定把陆焉识接回来。

虽然婉喻仍心心念念的要等陆焉识,但是当陆焉识真的出现在她面前时,她已经不认识他了。

她的记忆力已经差到了连自己的子女都不认识的地步了,但是在这期间她和陆焉识成了“死党”。

陆焉识每天风雨无阻的出现在她的门前,为她读书读报,陪她玩牌。

失忆的冯婉喻还增添了新本事,就是隔个三五天就把家具重新安置一番。

一天,她告诉陆焉识,她记不清以前家里的家具是怎么摆的了。焉识终于知道她持续搬家的目的了。

从国外回国探亲的大女儿冯丹琼,看到弟弟妹妹让饱经磨难的父母分居,伤心不已,执意要弟弟和妹妹把父母安排住到一起。

记忆混乱的婉喻在得知儿女们要撮合自己和眼前的这个叫陆焉识的男人时,她愤怒了,她把自己关在卧室里,谁也不见。

1984年,陆焉识因一位著名教授的推荐,被启用领导编辑一部英汉大字典。他跟出版社讨价还价,出版社答应出面把陆家的一小部分房产讨要回来。

之后陆焉识又软磨硬泡的把三楼的三对夫妇磨了出去。

房产到手后,他对出版社领导说自己心脏出了问题,胜任不了这个工作拒绝出任主编。

之前因为文字遭受的几十年的牢狱之苦让他总结出一个道理,碰上跟文字打交道的事情,能不做就不做。

陆焉识知道婉喻最喜欢看读书沉思时的他,他就以这样沉默的方式陪在婉喻的床边。一步步把婉喻引领到陆家老宅。

回到陆家老宅,婉喻终于恢复往日的安静,她虽然仍不觉得认识眼前的这个男人,但是她冥冥中觉得他是自己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人。

陆焉识和冯婉喻,一个是痴情浪子,一个是忠贞贤妻,他们就像祁连山和昆仑山的遥遥相望,隔着大草原,隔着千山万水,彼此守望了半个世纪。

1986年6月30日,陆焉识和冯婉喻复婚了,在他们曾经的婚房里。

不久婉喻因为肺炎入院,临死之前还在问陆焉识,她要等的那个人回来了没有。

婉喻死后,陆焉识就带着婉喻的骨灰离开了。

反思

半生囹圄,自由在心,爱是魂

回首婉喻的一生,她一直都活在自己的美好幻境里,她在美好的幻境里等着她爱的人,当等待成了一种习惯,成了她生命的一部分时,等谁已经不再重要。

婉喻虽然困在等待的牢里,但她始终觉得自己活在爱与被爱中,也因此精神自由。

在美好的等待中离去的冯婉喻是幸福的。她不需要知道陆焉识的背叛,不需要陆焉识的忏悔,甚至不需要陆焉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能够回来,她笃信自己在陆焉识的心中是唯一的爱人,有了这些,她已然知足了。

而年轻时候的陆焉识,拿出自由去换自由,舍弃真爱求真爱,最后落得半生囹圄。

陆焉识盲目挣脱枷锁的代价,造成了他对婉瑜的误解,让他迟到了四十多年才发现自己一直想拥有的真爱就是曾经他不屑一顾的人。

讽刺的是,这正是他在没有自由可言的牢笼里,在漫长孤寂的岁月里,在痛苦中咀嚼回味出来的。

怎样才算拥有爱?是心中愿意被一个人牵绊的时候,还是看起来并不完全自由的时候?怎样才能得到绝对的自由?是当一个人了无牵挂的时候,还是心中无爱的时候?

爱与自由并存且相互矛盾着,或许人们需要追求的不是绝对的爱与自由,需要的是在爱与自由之间寻找平衡。

活着总免不了受困于人生的浮沉变换,爱恨别离,我们没办法改变外界的环境和个人的境遇,但是当我们真正沉下心来,不盲从,不放纵,我们便随时可以去爱,也可以一直自由。

每个人对于爱与自由执求的过程就像顾城的那首诗:“我想当一个诗人的时候,我就失去了诗,我想当一个人的时候,我就失去了我自己。在你什么也不想要的时候,一切就会如期而来。”

因书明理,以慈怀道,关注慈怀读书会,每天读完一本书,把自己活成你喜欢的样子。

*文:恋树&恋花,慈怀每天一本书签约作者,简静生活幻想家,相信文字温柔的力量。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陆犯焉识》读后感:没有岁月堪回首,且以深情候白头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