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养之托付:日本文库本渊源》有感

漫步日本街头,时常能看到人们手持各类A6或类似开本的书籍阅读,徐辰先生在《教养之托付:日本文库本渊源》一书的开篇写到。这些小开本书籍涉及的题材五花八门,可谓无所不包:从时下流行的小说到经典名著,从天马行空的奇幻、科幻文学到波澜壮阔的史书传记,不一而足。由于开本小且多为平装,因此携带收纳方便,且价格一般低于同书的单行本(在日本,有时也指精装本书籍)。

这样的小开本书籍,通常被称作“文库本”。一般来说,文库本大约只有A6开本,尺寸为105毫米×148毫米,也就是《新华字典》那样的大小,当然,没有那么厚;文库本常常只有200页左右的篇幅,厚一点的书,往往会以200左右为单位拆分成几册;加之价格低廉,每册的价格相当于一碗面的饭钱,所以买来没什么压力;书店里,便利店里,随处都有贩售,小巧轻便,品种丰富。

日本出版社比较常见的做法是,在单行本(精装本)图书出版2~3年后出版文库本。根据日本各大书店推出的排行榜,文库本的销量通常是单行本的3倍。可以说,文库本占据了日本纸质书市场很大的份额,而每年的日本文库销量排行榜基本相当于全国性质的畅销书榜单,非常具有影响力。日本的书店在宣传时也往往会以这一榜单排名为卖点。

一般来说,文库本买了就是为读的,也不必特别爱惜,据介绍,很多不爱藏书的日本人都会定期把读过的文库本或以极低的折扣处理给特价书店或旧书店,或者干脆就在家门口摆个纸盒子,整整齐齐摆在里面,打门前经过的人,任君翻捡,予取予求。另外,书店里一排排文库本整齐排开,颜色各异而开本相同,一眼看过去仿佛一列列彩虹,煞是好看。因此愿意收藏文库本的书迷,也就大有人在。

在日本的影视剧中常常会看到普通人家里,也会有或大或小的文库本专架。看着特别亲切可爱。即便是收入拮据、居住面积不大的年轻人,也会给这些文库本腾出一块“安身立命”的小天地。

文库本的好,真是很难说的尽,而关于它在日本的发展历史,最近读库出版的,这本徐辰先生著的名曰《教养之托付:日本文库本渊源》的小册子有详细介绍,这本书特意也做成了文库本的尺寸,而且封面的设计也是日本文库本常用的方式,全书分三个章节,简要介绍了日本文库本从出现到发展的历史,加之只有119页,很快就读完了。

回顾文库本在日本的历史,事实上,以1611年刊行的“大泽文库”之《净土三经相传抄》为肇始,在日本的江户时代便已有近百种出版物的书名后冠以“文库”字样,内容涵盖佛经、书简、和歌、绘本等多种主题。不过,当今日本文库本的前身,则要等到明治时代才会出现。

1877年(明治十年),日本有史以来最后一次内战:西南战争落幕。战事耗去的军费接近明治政府全年税收,为解决随之而来的通胀问题,新的财政政策又导致通货紧缩。由此,日本社会的劳资阶层逐渐明确,贫富差距急剧扩大。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对普及型书籍的需求浮出水面。当代日本文库本的前身:洋装小开本便携式书籍,即所谓“小型本”,在这个时期崭露头角。

早期进入这类洋装小型本领域的出版社是青木嵩山堂,但比较知名的是德富猪一郎。生于1863年的德富猪一郎号“苏峰”,常被称作德富苏峰。1886年德富苏峰赴东京,与姐夫汤浅治郎合力组建言论团体“民友社”并创办《国民之友》月刊。

《国民之友》是日本历史上极为著名的综合性杂志,十二年间刊载大量政治、社会时评,执笔都除德富苏峰外,还包括新渡户稻造等知识分子。然而德富苏峰并不满足于此,又于1890年开设国民新闻社,创办《国民新闻》日报。拥有新闻记者及评价家双重身份的德富苏峰极为高产,且文笔犀利、哀梨并剪。

为广开民智,德富苏峰于1891年起,通过民友社推出小开本书籍:“国民丛书”,系统收录自己发表于《国民之友》和《国民新闻》的随笔时评。为了以平价普及发行,出版社必须尽量压低成本,因此不但开本小,装帧设计也十分简朴,甚至到了有些简陋的地步。

“国民丛书”一经出版,大受好评,甚至达到“凡拥明治心之青年人手一册”的程度。“国民丛书”出版的时间跨度达二十二年,到1913年的第三十六册《礼拜日讲坛·十二》,共出版三十七册(该丛书中的《经世小策》及《经世小策下卷》均标注为“第十册”,因此名为全三十六册,实为三十七册)。

“国民丛书”的成功,推动日本各出版社继续推出这类小开本丛书,例如,民友社出版的“平民丛书”、“家庭丛书”、“青年丛书”,等。

这期间比较有影响力的是赤城正藏于1914年创立的“赤城文库”。

赤城正藏生于1890年,是东京一家和式点心店老板的次子,受过良好的初等教育,但在中学毕业之际没能继续学业,而是选择去同文馆出版社工作,立志要“将享受书籍阅读之幸福推广普及,惠及万民”。

1914年,赤城正藏二十四岁,从业六年之际,毅然辞职自主创立“赤城文库”。

对于文库初衷,他如此解释:


对当今书籍出版业界,鄙人最为痛恨之事便是:虽然我国已有诸多关于古今东西科学、文艺之珍贵内容,普及程度却极为低下。个中缘故数不胜数,在此聊举其三——首先,书籍售价高昂;其次,内容艰涩难懂;最后,书籍内文繁冗庞大,在繁忙之现代社会,难以使人悠闲阅读。今日刊行“赤城丛书”,便是意在消解以上种种弊端。“赤城丛书”每册仅盛惠十钱,无论外语还是古文,皆以通俗易懂之现代语译出;无论书籍内文如何繁冗庞大,皆在不失其韵味之基础上,浓缩至袖珍百页。希望以此敲开高价、艰涩、繁冗之三大门户,将过去仅供专家、学者享用之宇宙真理、学术宝库转化为人尽可用之学识。

“赤城文库”第一年推出六十七册,口碑与商业业绩双丰收。但天妒英才,这样一个充满使命感和激情的年轻人却患上当时尚属不治之症的肺结核,1915年3月撒手人寰。“赤城文库”在刊行一年之后戛然而止。
影响日本文库本传统延续至今的应该是岩波茂雄创立的“岩波文库”。

1927年7月10日推出第一辑的“岩波文库”,出版过程历经坎坷。但时至今日,读者在每一本“岩波文库”本书籍的后面,仍能读到由三木清起草、岩波茂雄审定发刊词——《致读书人》:


真理自身愿为万人所渴求,艺术自身愿为万人所钟爱。过去,曾有人为了愚民,而将学艺禁锢在最为偏狭的殿堂之中。如今,进取之民众时刻想要从特权阶级的独占之下夺回知识与美。在他们的激励下,岩波文库顺应这一要求而诞生。从此,独具生命的不朽之书将从少数人的书斋和研究室中被解放出来,与街头大众相伴。
……
吾人以雷克拉姆文库为榜样,不独古今东西之文艺、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种类,且将万人必读、真具古典价值之书籍,以极简形式逐步刊行,希望能以此为社会提供人人皆需的生活陶冶之资料、生活评判之原理。
……
最大特色为便携、低价,但尽管外观质朴,内容却系以浑身之力严格遴选,希望能以此发挥岩波出版物一直以来之特色。

发刊词中所言“雷克拉姆”,是指德国出版人安敦·菲利普·雷克拉姆自1867年开始创办的“万有文库”。“万有文库”开本约149×94毫米,方脊平装,选题严谨、校勘认真,且皆为作品全本,而且可以拆买,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是廉价平装书的鼻祖之一。对日本的影响尤其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雷克拉姆“万有文库”的头号出口市场就是日本,很多日本学者——如森鸥外和武者小路实笃,都是其忠实读者。

“岩波文库”一经推出,立即在街头巷尾引发热烈反响。鼓励与贺词源源不断地发至岩波书店,甚至有人发电报说要“将自己教养之一切托付于岩波文库”。

截至2006年12月,走过八十年历程的“岩波文库”已刊行书籍五千四百册,总发行量超过三亿本。

1938年,岩波茂雄曾应《东京帝国大学新闻》之邀,回顾自己打造“岩波文库”的历程,展望文库本的未来。这篇谈话于同年9月19日见报,题为《岩波文库论》。

岩波茂雄在谈话中曾说:


“岩波文库”以普及古今东西之经典为使命。我们必须尊重经典,这一点毋庸赘言。经典的普及程度,直接显示出一国文化之水准。因此,对文库出版必须持有敬虔态度,决不可丧失对经典的尊敬与爱戴。

徐辰先生本书的跋中,也充满希冀地写道:
也期待我国当今之雷克拉姆、当今之莫雷、当今之莱恩、当今之赤城正藏、当今之岩波茂雄,能够抖擞精神,继续发力。

关于读库文库本

当今知识之普及、通识之教育,还有太多的“应该”。不知这一代的出版人,最终是否能当得起这一代人的“托付”?好在读库一直在努力,愿读库能够出版更多的读库文库本书籍。

仅记于2020年04月11日22时35分。

感谢您阅读“荆棘鸟”,这是一个普通法律人对生活和工作的肤浅感悟与不成熟思考。如果您觉得图文有点儿意思,请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查看公共号”,再点击关注即可。也可搜索微信号:jlzxllawyer,或长按二维码关注。如果想阅读过往文章,可点击“查看历史消息”。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教养之托付:日本文库本渊源》有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