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辑《读库》一共包含了八篇文章。《一千五百多种玩具来自垃圾》、《火柴模型和其他科学实验》、《前辈心史》、《走出深渊》、《出不来那沟》、《疾病入画》、《跨恒星系贸易金融学》和《冰与火的货币》。
简单来说,本辑《读库》中类似上辑中《认同与自由》这样专业性强的文字少了,虽然也有像谢熊猫君的《跨恒星系贸易金融学》这样脑洞大开的文字,但大多轻松有趣,值得一读。
在肖若昕的《一千五百多种玩具来自垃圾》一文中,介绍了印度人阿尔温德·古普塔的故事,阿尔温德·古普塔集中利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熟悉,且被视为垃圾的材料,设计了大量实验和玩具,并将制作说明和教学短视频放在自己的网站上供人免费下载。
根据阿尔温德·古普塔自己的数据,网站累计上传了一千五百多种玩具的制作说明,四千多条教学短视频,五千本关于科学、社会、教育、文学的图书,读者和观众从东欧到南非,遍布世界。
印度哲学家和教育家奥罗宾多曾说:“真正的教育,第一要义就是:这世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教’的。所谓‘老师’,并不是指导员,而是助手,是向导。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成长的灵魂去发掘他自身最可贵的东西,并让这些东西物尽其用。”
阿尔温德·古普塔则坚信,孩子们通过动手来学习,日常事物和现象的原理,就蕴藏在玩的过程中。阿尔温德·古普塔以这种方式践行了自己的理念。
同时,本辑《读库》全文刊载了由肖若昕翻译,阿尔温德·古普塔著的《火柴模型和其他科学实验》一书,这本书初版于1991年,已累计销售超过五十万册。书中集中展示了霍桑贾巴德科学教育计划设计的一些实验和玩具。
在文中的,作者对科学本质提出的思考也值得我们深思。
当下的社会里,科学成为昂贵实验室和精致实验设备的代名词。学科学呢,则等于记定义和背公式的能力。但好的科学究竟是什么?
科学的本质,是一种视角,一种世界观,一种批判地看待世界的能力,一种发现范式、结构、联系、趋势、共性、规律的能力。简而言之,就是感知和发现宇宙秩序的能力。
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科学家。去探索问题的答案,是每个孩子最基本的权利。但现如今学校对孩子的态度,却可以总结成以下几点:
给孩子答案,信心留给自己。
给孩子结果,思考留给自己。
给孩子分数,知识留给自己。
就是这样令人遗憾:我们从未对孩子提出过“真问题”。即便问了,期待的也是我们反反复复给出的那个标准答案。必须赶紧结束这一切。
李怀宇走访文化名家多年,《读库》曾刊发过他访问多位文化大家的文章。《前辈心史》收录的是他与李育中、周辅成、赵俪生、曾敏之等诸位先生的交流采访,聊过往的人和事,探寻他们的心路历程。
这些文化大家,大多我并不熟悉,但其中的周辅成先生,多年前我曾经读赵越胜写的回忆录《燃灯者:忆周辅成》,这次在《前辈心史》中,李怀宇同样称周辅成先生为“燃灯者”。
所谓“燃灯者”,可以理解为:“是知灯者,破愚暗以明斯道。”“燃灯者在佛家是指片语可开悟人的觉者。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皆可为燃灯者。辅成先生,不用说就是这样的燃灯者,而且是燃巨烛之人。”
阿伦特认为:独立思想是人们抵抗极权统治的最后一道防线。也就是说,不论时代如何黑暗,即使人们被剥夺了所有的公共空间,但是却依旧能保有思想的自由。“文革”中的周辅成先生同样也从未放弃对人道主义思想的坚持。
徐友渔教授在《燃灯者:忆周辅成》一书的序言中,谈到周辅成与赵越胜的关系时,还特别提及了顾准与吴敬琏、刘凤祥与杨小凯这两对师徒,正因为“文革”中也有这些信奉真理的思想者存在,知识才得以薪火相传。
周辅成先生对抵抗极权是有其自觉意识的。当赵越胜被拉波哀西《自愿奴役论》深深震撼的时候,周辅成先生告诉他:“做奴隶不可怕,人因不可抗拒的原因而沦为奴隶的情况时常会有,但记住不要自愿做奴隶。读书思考就是为了提醒自己不要沦为奴隶而不知。”这样的话即使放在今天,也依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思考!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周辅成教授因为一些原因,被“退休”,但晚年依旧对社会丑恶现象痛心疾首:“现在的时代似乎不是做学问的时代,做学问的人没市场,没有学问的人满天飞。这不是出人才的时代,而是毁人才的时代。”而更让人不可思议的,2009年周辅成先生去世,在遗体告别仪式上,北大校方竟无一人出席。
2018年6月23日,十二名泰国少年足球队队员和一名教练被困于泰国北部美塞镇国家公园的“睡美人洞”,消息经过媒体的发酵传播,众多国际救援联队赶到这个偏僻的丛林中,上演“十八天世纪大救援”,最终十三人成功脱困。
《户外探险》杂志记者董俊、宋明蔚、高彬采写的这篇报道《走出深渊》视角独特,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合作与互助,拯救与冒险。
1968年年底,一群从北京来的男女学生们浩浩荡荡到陕北延安宝塔山下的延河大桥插队落户。大力老师在《出不来那沟》中采访了其中两位嫁到此处的北京知青,记录下她们的故事。这位看似个体的故事,更是时代的写照。
有时候,伤痛与病患,被称为艺术家的创作之源。余凤高在《疾病入画》中描绘了癫痫、肺结核、精神及心理疾病等对文学家以及画家创作的影响,细致绵密,旁征博引,梳理出一别样的艺术史。
《读库》曾刊发过三篇谢熊猫君翻译的蒂姆·厄班的文章。
其中刊发与《读库1503》的《超级人工智能之路》,描述和展现了目前学界对AI的认知及预测,同时提醒普通人,变革可能比我们想象中来得更快,正如科幻小说家弗诺·文奇所说,我们正站在变革的边缘,而这次变革将和人类的出现一般意义重大。现在看来,三年前的预测还是基本靠谱的,人工智能引发的变革正在深刻改变的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其中刊发与《读库1606》的《关于费米悖论的想象》,在大量数据与多位科学家观点的支撑下,深入分析了地外智能生命存在与否的问题。文章不仅阐释了“费米悖论”这一科学名词,更在此基础上陈述了朴素的宇宙观与世界观,引人深思。
其中刊发与《读库1705》的《未来的人会是怎样》,是探讨在一个由人工智能和“其他所有生物”组成的未来,人类的出路在哪里。文章回顾了人类大脑的演化历史,解释什么是脑机接口,人类是怎么思考和交流的,进而探讨了未来的人会是怎样。
当然,现阶段,一个完整、流畅、生物包容、高带宽的“脑机接口”还仅是一个概念,距离成为现实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但其实人造耳蜗、人造视网膜这些早期脑机接口的产物已让人类开始从脑机接口中受益,FDA于2011年批准的人造视网膜只有60个传感器,能看到模糊形状以及明暗差别,而模拟运算显示,600~1000个电极就能产生足够阅读和人脸识别的视觉。而随着脑机接口的进一步发展,因大脑皮层与器官之间切断连接而导致的疾病——中风、失明、失聪、瘫痪等,都有望得到修复。
谢熊猫君的这篇《跨恒星系贸易金融学》是原创作品,应该算是作者自己思考人生的结果。其中探讨的“跨恒星系贸易金融学”虽是作者脑洞大开的杜撰,但也有理有据,他提出未来的恒星系间贸易,其基础不是区块链技术,而是更基础的物理和数学——更具体来说是相对论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罗逊在《冰与火的货币》里细数了小说《冰与火之歌》中的硬通货,梳理不同族群的资源分布、货币形式、消费水平、兑换率、通货膨胀等信息,虽然我没有读过《冰与火之歌》,但不难看出,作者是《冰与火之歌》的超级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