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数据》是日本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所著的长篇小说。
近未来时代,日本警察厅特殊解析研究所(简称特解研)建立了的国民遗传基因情报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运行的DNA搜查系统可以根据遗留在犯罪现场的毛发、体液等证物迅速且准确地锁定犯罪者,使日本警方破案率和破案效率飞速上升。在此基础上,国会提出了DNA法案,希望将DNA数据作为搜查过程中的正规可利用情报,并进一步呼吁国民主动提供DNA数据,由国家同意管理个人DNA情报。
然而,并不是所有案件都能依靠DNA搜查系统解决。一连十三起性侵杀人事件,犯人留下的DNA无法在系统中找到吻合的数据,故被命名为NF13。对此,DNA搜查系统主任解析员神乐坚称是数据不足而非系统不完善。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新世纪大学医院VIP楼层,DNA搜查系统编程者、天才数学家蓼科早树与他的哥哥被枪杀。枪支型号与NF13相同,以浅间玲司为首的搜查科开始了现场调查,种种迹象皆把嫌疑指向了曾在案发前出现在医院五楼的神乐。另一边,神乐对留在现场的嫌犯毛发进行分析,结果竟然直指自己,心里有所猜测的神乐在新属下白鸟里沙的暗中帮助下开始了逃亡与寻找真相的旅途。
小说中,神乐最终探寻的真相,像东野圭吾其它的小说一样出乎意料。
小说中的“白金数据”是指国民遗传基因情报数据库中被刻意掩藏的那部分DNA数据。
《白金数据》虽然是推理小说,但也可以归类为科幻小说。小说涉及到了个人信息安全以及阶级阶层平等,这其实是当今这个大数据时代人们所特有的焦虑。
正如小说中,浅间、神乐等所担心和猜测的那样,颁布DNA法案,让民众登记DNA信息,确实有利加强犯罪预防,但也极可能遭至误用。说来说去,DNA系统,只是一种工具,是在人的操作下的一个功能强大的系统。系统的设计只要正确,它会按照既定程序运行;但如果设计存在“天生”缺陷,像小说中人为掩藏一部分“白金数据”,那系统根本无能为力。这不是科技的错,而是人性使然。
凶手隐藏得再深,也终究有被发现的一天;而人性的弱点呢,而人类内心深处固有的特权思想呢,是不可能被清除的!
神乐最终找到了自我,找到了人生的意义,也最终了结了早年的一段心事——他是无比幸运的那一个!而科技的发展如果不能被合理的利用,成为了一部分特权阶层的工具,只会进一步加深社会的不平等,而且科技越进步,这种不平等越固化,越难以被改变。这也是应该引起我们警觉的。
另外,建立DNA数据库也涉及个人隐私权问题,小说中,日本采取的是呼吁国民主动提供DNA数据,并同意由国家来管理个人DNA数据。这相当于个人为了更好预防犯罪,保证安全,自愿放弃了自己的DNA数据信息。但现实是,随着商业DNA测序机构的大量涌现,DNA数据的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DNA数据已经被证明是警方侦办案件的好帮手,轰动全国的“白银案”之所以过了将近20年最终能够破案,一大原因就是凶手高承勇没有留下过任何犯罪记录,因此也就没有留下DNA信息。但幸运的是他的一个堂叔因为另一桩案子被提取DNA后,测序了DNA数据,警方才通过对比找到了他。如果这位堂叔没有被抓的话,高承勇很可能直到现在还逍遥法外呢。
另外,DNA数据库的建立已经为很多儿童拐卖案和无名尸体案提供过重要线索。不仅如此,DNA数据库还能为人类战胜疾病做出贡献。众所周知,很多疾病都和遗传有关系,如果能准确地掌握两者之间的关联,将极大地帮助科学家们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
但是,我们在大规模开展DNA数据采集之前,必须首先建立个人隐私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法律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