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辑的《读库》除了例行的从1600到1606的介绍外,开篇是读库2016读者年会的实录。虽然我从创刊就一直追着《读库》在读,但参加读者年会这是唯一的一次。
在读者见面会上,老六讲的如何做到不焦虑,也引起我的思考。
老六在年会开场首先提到了去年做的一次测试,测试是从五个维度来了解自己,诸如外向度,在集体场合中的“人来疯”性格;合作度,和团队其他人协同、协作的能力;开放度,指接受学习新事物的能力。这些听起来很相近,其实差别很大,有的人并不外向,但合作度很高;有的人非常闷骚特别宅,但非常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有的人合作度很高,便容易放弃自己的主张。还有一个是勤奋度,乍一听是褒义词,但过于勤奋的人也容易事倍功半,费力不讨好。另一个是焦虑度,这个词大家顾名思义就可以知道,焦虑是如今出现频次很高的一个字眼。这几个维度一一测过,就能够对一个人的性格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当然准确度其实难讲。
其实对焦虑,我有时候觉得自己挺好,一点儿都不焦虑,心宽体胖,不着急不上火,吃得香睡得香。但最近其实也很焦虑,为很多事。具体我就不在这里一一列举。
如何让自己不焦虑?老六试着回答了一下这个问题,虽然听起来像心理鸡汤,但我觉得其实挺有道理的。
第一,真正做起事情来你会发现,不高兴、抱怨、愤怒是最没有用处的。你只要不高兴,马上就会变得没头脑;也只有没头脑的人才习惯于不高兴,这种人唯一的本事就是不高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你通过生气、抱怨能得到解决的,除非是对你的家里人、下属发脾气,但那不是真的奏效,只不过是情感绑架和威胁,你才能让自己的愤怒得逞。明白这个道理之后,自然就没有那么多气可生了。
第二,有一个老笑话。天上下雨了,大家都急匆匆地跑,一个傻子还在雨中慢条斯理地走。有人提醒他走快点儿躲雨,他说,前头也是雨啊。这听起来很傻,但确实永远有做不完的事。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人到中年的心态,对我来说,很多活压在心头,经常被各种工作、各种事情追着屁股跑,甚至被追得很狼狈,但心里头已经着急不起来了。
第三,凡他人承受的,必会落在你身上。这是另外一个非常沉痛的人生体会。很多天才、学霸级的人,年纪轻轻就功成名就志满意得,慢慢也会明白:人这一辈子,其他人要承受的伤痛、挫折、迷茫、无助、绝望,你也一样都少不了。到头这一身,难逃那一日。明白这一点后,就很难焦虑起来了。
第四,是老六提到的读库这些年的一种经营理念:冰山。冰山露出那一小部分就行了,更大的部分潜藏在水下。对于读库来说,老六觉得不用把所有的钱在一天之内都挣完,不用涸泽而渔,透支明天,要给以后留一些机会,留一些资源,留一些事情做。
第五,有时候你还没想清楚就很仓促地去做事情,这种情况下,执行力越强,越容易出事儿,越容易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所以有时候也要提醒自己一下,当你兴冲冲、急匆匆地想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内心不妨停一下,慢一点儿,再想一想:是不是非得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第六,阿别林现象。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美国一所大学的一位老师订婚了,暑假就和女朋友一起回娘家——广袤荒凉的德州。这一对年轻人和女孩的爸爸妈妈,一共四个人住在偏僻寂静的农场,几天下来特别无聊。那个时代没有更多可消遣的娱乐,天又很热。于是有人提出:咱们去吃烤肉吧。其他人都赞成,这四个人就开车去吃烤肉。广袤荒凉的德州,离他们最近的一家烤肉店也有几十公里远。在这样炎热的夏天,四个人开着车一路颠簸——那时候的公路状况很糟糕,尘土飞扬,车里像闷罐头一样,赶到这家叫“阿别林”的烤肉餐厅,汗流浃背地吃了一顿饭。吃完烤肉又回去,来回折腾了好几个小时。
这是很寻常的一件生活琐事,大家也没什么意见,只是在回家的路上出现了一段短暂的沉默,过后几个人都不愿意再提这次晚餐。新郎本身就是研究行为学、心理学的,他想,整件事从一开始,提议的人和附议的人都是出于好意,但是最后却导致了一个大家都不舒服的结果。组织行为学就为这次事件起了一个名字:阿别林现象。
这六方面看似简单,其实真正落实到生活中十分不容易,但值得去尝试。
其实人活着,应该努力学会不抱怨,明白凡他人承受的,必会落在自己身上,学会接受现实。我一直觉得,只有能真正学会接受现实,才能更珍惜当下的生活,才能更加努力的为目标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