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辑的《读库》除了包括2006年出版的六期《读库》的目录索引、内容简介、幕后花絮外,主题是诞生与成长。
开篇有八位2006年出生的小宝宝的照片,他们的父母,用相机和文字记录了他们的诞生和成长。而之所以记录这八位小宝宝,是因为种种因缘,他们的父母,也目睹了《读库》的诞生和成长。
2005年9月5日晚间,坐在从石家庄到北京的大巴上的老六灵光一闪,有了这本非学术、非虚构,记录时代声音的《读库》,而我也有幸一路追着读了下来。书中也记录了《读库》创办过程中一些不得不说的故事和说不得的故事。
有时候看着书架上码的长长一排的《读库》,想想在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里,能够坚持出版下来真的不容易,而更难得的是虽有调整,但老六坚持了一惯的编辑方针,虽说有个别期中的个别文字难以读下去,但整体的质量还是让人放心的。
在去年参加过的一场读书活动中,讨论到什么样的电视节目或文字值得一读,大家普遍觉得那些摆事实但不讲道理的作品才值得一读。这里的不讲道理,就是少说些道理,少发些议论。说实话,我对CCTV的节目一贯敬而远之,原因也大致如此。
道理往小处说,基本是各执一词的自说自话;往大处说,都是接近真理的东西,而真理是最乏味无聊的。
事实,只有事实,是生动的,鲜活的,有趣的,是不容辩驳的,禁得起时间推敲的。而摆事实不讲道理,是老六始终坚持的编辑方针。这也是为什么《读库》十年前的文章,其实今天读来依然觉得有趣,耐读的原因。
老六在这一辑的《读库》中谈到一位曾经在《第一财经日报》工作的编辑。这位编辑向作者约稿时,会详细说明稿件要求、稿费标准;收到稿件后,会在第一时间向作者签收;编辑稿件后,会通知作者哪里做了修改,并征得作者同意;稿件发排后,会告诉作者发在哪一版的什么条位上,同一版面还有的什么文章;稿件见报后,会在第一时间把样报寄给作者,并告知作者什么时间稿费可以寄达……
这些事情很简单吧,根本不需要多高的智商和情商,但老六说,能够做到的编辑其实很少。其实,“细节决定成败”放在哪个行业都是至理名言,编辑是这样,律师不同样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