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的《读库》一共包含六篇文章。
在我看来,每一篇都值得仔细读过。
在上一辑的《读库》中,黄建鹏著的《“大师,也许不是想要成为大师的人”》,介绍蓝志贵当年在皇宫照相馆工作时,经常看到一些老年人把他们年轻时的照片拿来加洗,他对此思考后,认识到摄影的功能之一是记录,对个人如此,对社会亦如是。于是,后来参军来到西藏,他将镜头对准人文景观,创作了大量的西藏民风民俗作品,其价值无可替代。当然,他以记录历史,有天时地利之便,但若对生活细节视若无睹,或许最终呈现的,不过是浮光掠影。
本辑里王天兵根据甘而可的口述整理而成的的《甘而可自述》,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徽州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甘而可的口述史,甘先生亲口梳理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与心路历程。木工、模型工、漆器学徒,到成功“下海”的古董商人,再到挽救失传技艺的漆器大师,甘先生的每一段经历与见识,都为他后来制作出超凡脱俗的漆器奠定基础。
《非走不可的弯路》是作者艾苓又一篇记录她的学生的作品。文中的内容大多结集在《咱们学生》一书出版了,我也曾读过。但还是忍不住又重读了一遍。作者写她的学生,总是白描之笔,像是无声的镜头在旁边记录着这些男孩和女孩的青葱岁月,成长历程。在作者看来,《非走不可的弯路》里的这些年轻人,都是挨过巴掌的云。而如果一朵朵的云回望过去的话,那些必须经历的弯路,都会变成云上镶着的灿烂金边吧。
“如果没有现代诗,没有从十三四岁就耽读现代诗的成长经验,我完全无法想象、不敢想象,当时存在于我心中和胸中的苦恼、反抗、叛逆,会把我带到哪里去。”在《诗的》一文中,杨照将自己的读诗经验,以及从诗中得到的启悟与安慰,和盘托与同样陷入成长困境的年轻人。
当然,虽然年少时我也曾经读过诗,但对读诗没什么经验,感觉也不深,所以不好理解杨照先生的感受。
朱石生著的《天花旧事》,完整呈现了人类与肆虐全球近三千年的天花病毒的搏斗史,着重讲述了将牛痘接种术推广至全球、造福全人类的爱德华·詹纳其人其事。这位平凡的乡村医生,让叱咤风云的拿破仑都无法拒绝其提出的“任何要求”。
说起天花,可能是人类历史上造成死亡最多的疾病之一。有历史学家说,天花在很大程序上塑造了人类的文明史。历史上有无数的名人死于天花,顺治皇帝死于天花,康熙因为得过天花才有机会继位。斯大林、华盛顿、林肯均得过天花。天花曾杀死了英国本土的所有王位继承人,最后只好让欧洲大陆的汉诺威国王去继位。而他的懒政让英国出现了新的政体,诞生了首相,从而奠定了今天英国的政体。可以说,如果写一部天花与人类的搏斗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我很少玩游戏,所以对洪韵在《失落的乌托邦》中提到的《潜龙谍影》系列游戏完全没有印象。但作者在文中梳理了这一著名战术谍报游戏系列的脉络,为我们呈现了游戏这种“第九艺术”所能达到的令人震惊的艺术性与深刻性,以及游戏与电影的融合,还是让我对游戏有了全新的认识。
最后一篇《圣主朝朝暮暮情》还原了唐玄宗李隆基一生的情事。短小的篇幅,如一部微缩盛唐史,从爱情的角度让我们有机会窥见开元盛世鲜花着锦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