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燃灯者:忆周辅成》有感

知道这本书很偶然,首先是在财新网上读到了部分连载。后来在网上淘了回来。说实话,我对周辅成和赵越胜这两个名字很陌生,之前也没读过他们的文字。在网上搜过才知道,其实他们都曾是一时的风云人物。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周辅成先生就已是伦理学大家。至于赵越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他所主持的“赵越胜沙龙”亦曾闻名遐迩。

作为一本回忆录,《燃灯者:忆周辅成》内容上无疑是引人入胜的。而作者的文笔同样也无可挑剔。而喜欢这本书,也许是因为作者在书的扉页对“燃灯者”开宗明义的解释:“是知灯者,破愚暗以明斯道。”“燃灯者在佛家是指片语可开悟人的觉者。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皆可为燃灯者。辅成先生,不用说就是这样的燃灯者,而且是燃巨烛之人。”

1975年,还只是工厂“半文盲”的作者机缘巧合有幸结识了北大哲学系的周辅成教授,从此聆听教诲,直至周辅成教授去世。

在作者的这本回忆录中,对周辅成教授言必称“先生”,钦佩与感恩之情溢于言表。作者追述了周辅成先生对他的传道授业,内容从苏格拉底到康德,地点由室内到街头,一幕幕读来足以让人感动。作者在展现周辅成先生精深的学术造诣的同时,也刻画了老一辈知识分子在黑暗年代对人格与学问的坚守。这种精神在新的世纪依然具有示范的意义!值得我们钦佩与学习!

作者在书中提到的阿伦特,有个观点:独立思想是人们抵抗极权统治的最后一道防线。也就是说,不论时代如何黑暗,即使人们被剥夺了所有的公共空间,但是却依旧能保有思想的自由。

“文革”中的周辅成教授同样也从未放弃对人道主义思想的坚持。徐友渔教授在《燃灯者:忆周辅成》的序言中,谈到周辅成与赵越胜的关系时,还特别提及了顾准与吴敬琏、刘凤祥与杨小凯这两对师徒,正因为“文革”中也有这些信奉真理的思想者存在,知识才得以薪火相传。而据我有限的了解,当年有多少知识分子弃操守于不顾,或为宣传机器所迷惑,以至为虎作伥。

周辅成教授对抵抗极权是有其自觉意识的。当赵越胜被拉波哀西《自愿奴役论》深深震撼的时候,周辅成教授告诉他:“做奴隶不可怕,人因不可抗拒的原因而沦为奴隶的情况时常会有,但记住不要自愿做奴隶。读书思考就是为了提醒自己不要沦为奴隶而不知。”这样的话即使放在今天,也依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思考!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周辅成教授因为一些原因,被“退休”,但晚年依旧对社会丑恶现象痛心疾首:“现在的时代似乎不是做学问的时代,做学问的人没市场,没有学问的人满天飞。这不是出人才的时代,而是毁人才的时代。”而更让人不可思议的,2009年周辅成教授去世,在遗体告别仪式上,北大校方竟无一人出席。

作者曾写道:“不管天光大开,还是烛光掩映,清醒的灵魂总守候着,只要有人守候,就总有破晓的可能。怕就怕我们都沉睡了。守候于幽夜是一种幸福,正如西西弗斯是幸福的一样。”后来他将文章寄给辅成先生,先生读后回信说,“愿与你和朋友们共同守候。”

仅记于2012年05月03日22时30分。

感谢您阅读“荆棘鸟”,这是一个普通法律人对生活和工作的肤浅感悟与不成熟思考。如果您觉得图文有点儿意思,请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查看公共号”,再点击关注即可。也可搜索微信号:jlzxllawyer,或长按二维码关注。如果想阅读过往文章,可点击“查看历史消息”。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燃灯者:忆周辅成》有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