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读后感

在20世纪,有这样两个对当今世界的预言,奥威尔提出“让我们停止阅读的原因是因为禁书的人”,而赫胥黎却更担心“我们会失去禁书的理由,也就是没有人再阅读。”我们会被什么毁掉?是我们憎恨的东西,还是我们热爱的东西?我们的文化是戴着镣铐一路哀歌走向死亡,还是在一场场莺歌燕舞、醉生梦死的掩盖下无声地消失?

(一)媒介是怎样影响着我们的思想?

媒介即隐喻。媒介的形式偏好某些特定的内容,从而能控制文化,决定文化的质量和人类的交际形式。在电视未出现时,美国总统通过广播进行竞选,民众的注意力被集中在竞选者所表达出的观点上,而在电视被用于竞选后,我们将一部分注意力集中在竞选者的相貌、行为以及在电视上所表现出的个人魅力,而非他们提出的执政策略。

媒介即认识论。它左右着我们理解真理和定义真理的方法。假设,我们在一篇论文中看到这样一条引述:“引自***在**时**地所说的话”,那么,你觉得根据这条引述得到的结论有多少可信度?如果,将这条引述改为“引自《***》期刊第**页**行”呢?这个结论在你心目中是否变得更加权威了呢?再举个例子,在我小时候,邻居们总在讨论电视节目上某个高智商小孩,原因是他能背诵一整部汉语字典,而我总是不以为然,既然字典已经存在,背诵又有什么意义。在我身上发生的这个小故事,在此刻之所以被我想起来,是因为在文字没有出现时,人们仅凭口头相传记录文化,因此记忆力强大的人更容易被看作智者,而在如今随时随地就可以买到一本字典的时代,这些能力变得不再那么有意义。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讲,真理是被我们定义的,同时真理也是一种文化偏见,它是同表达方式紧紧相连的,必须穿着某种合适的外衣出现,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公众的认可。

媒介影响着话语的形式。在19世纪的印刷术时代,人们除了读书外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因此每个人都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书本中的知识。文字的魅力在于每一句写在纸上的话都有其意义或目的,因此公众的思想趋于理性与严谨,这种潜意识的进步让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严肃,甚至公众即兴演讲的内容,也自然而然地具备在如今要字斟句酌才能凸显出的严谨性。

(二)我们失去了什么?

如今,我们的社会被形形色色的信息轰炸,每天有成千上万条信息从我们眼前或耳边闪过。但大多数信息都是没有用的,唯一的好处可能就是我们有了大量的谈资。电视与网络媒介带给我们的是支离破碎的时间和被割裂的注意力。有人认为,电视与网络是书本的延伸,但事实证明,我们在书本中能够获得知识,而在新媒介中,我们以为自己学习到了很多,其实身处“到处是水,我们却找不到一滴水可以喝”的可悲境地中。

1、娱乐使我们失去了判断能力。

在两年前,如果你问我“你觉得杨幂好看吗?”,我可能会脑海中认真回忆她的五官,然后找到属于自己的结论,然而现在,我几乎每天都在接收着各大娱乐公众号灌输的观点,也就是“杨幂穿什么都好看”,在这些观点被传输以及强化了上百次后,我终于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失去了自己的分析能力,现在的我不论是认为她漂亮或者是不漂亮,都会对自己的结论产生怀疑。

因此,你看,作为观众的我们就越来越像一只被人操纵的木偶,我们的眼睛与脑袋没有休息时间,信息以瞬息的速度传递到我们面前,然后飞快地消失,我们不需要动脑筋,只是留下了一个肤浅的印象。在网络中,复杂的措辞、充分的证据和逻辑都派不上用场,甚至连句法也被丢到一边。对于新闻来说,它不在乎能否给观众留下观点,它关心的是如何以爆炸性的标题、富有隐私性的图片、夸张的语言给我们留下印象;而对于电视节目而言,给我们留下印象的则是其中的俊男靓女,以及那些调动了我们感官的画面。

我们的文化开始采用一种新的处理方式,娱乐与非娱乐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文化的性质也随之改变了。

2、被割裂的语境使连贯性消失。

上一分钟,你的注意力可能集中在一条政治新闻上,而在读完这条政治新闻的下一分钟,你的视线转移到一条娱乐新闻上。观众们迅速切换着语境,转变着不同的心情,每一条信息都是独立的,被剥夺了与过去、未来以及其他事件的关联。事件本应因连贯而产生的前后矛盾消失了,在我们的脑海中,每件事情都开始变得合情合理。

(三)名人与出名

举个例子,董卿是名人吗?我想你一定会不假思索地表示肯定,但是他足够出名吗?我想未必。我相信你一定注意到了,近几年,越来越多与“娱乐”无关的人涌上了电视,占据着娱乐头条,他们出现在新闻上的理由还与他们是名人的理由一致吗?未必。就像马云作为商界大佬而有了名气,而近期有关他的新闻却都与他参演了电影有关;就像范冰冰作为金锁而成为名人,而你想起她时,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画面是她与李晨或是她的红毯照;就像王思聪作为万达的少爷而小有名气,近期让你有兴趣的却是他在时装秀上没有找到座位。我们的印象不再是他们原本的样子,而是他们希望给我们呈现的样子。越来越多不相干的人涌上了娱乐舞台,我不得不说,这太可悲了,对于政治而言,中国受制于制度因此依旧严肃,而在美国,总统的竞选一部分就依赖着娱乐手段,当政治的一部分被娱乐决定时,你还会那么相信全民狂欢中得出的结论吗?

身处信息爆炸时代,我们眼花缭乱,身心疲惫,在苦苦挣扎中仍然找不到出口。既然我们逃不开,就请你,在这万人狂欢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净土。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娱乐至死》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