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读巜灿烂千阳》有感
曹秀娟
人们数不清她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灿烂千阳”这个词来自一首赞颂喀布尔的诗歌,一部小说的名字就这样诞生了。
在继巜追风筝的人》之后,胡塞尼的又一部小说巜灿烂千阳》更胜一筹,更具感染力。也许因为书中故事主角是两位女性,引起了我的共鸣。跟随每一行文字的脚步,我被深深吸引了,我目睹了阿富汗人民在苦难与战争中挣扎的场景,了解到生活在那里的女人没有自由、不能自主的悲惨命运。
胡赛尼以阿富汗三十年沧桑变迀为背景,用细腻的文笔讲述了一部关于家庭、两个不同女性的悲惨命运,以及关于友谊、信念的动人故事。它把读者带进了那个残酷、绝望、苦难和贫穷的世界,同时又以希望、救赎和爱来抚平痛苦与伤痛。
故事中的玛丽雅姆一生下来就被贴上了私生女的标签,注定了一生的不幸。她是走在大街上会被扔石头的可怜小孩。十五岁的生日愿望仅仅是想去父亲的电影院看场电影,舔着甜冰淇淋和手足兄弟共享天伦,结果这个愿望让她失去了一切。她站在空地边缘,望眼欲穿,等得两腿发麻,父亲也没能如约来接她。她违背母亲意愿下山去寻找父亲,出于面子父亲不肯见她,但她抱着希望在外面等了一夜,还是被送回了小泥屋,此时母亲已经上吊自杀。随后她被父亲的几个妻子连哄带骗迅速嫁给了喀布尔四十多岁的鞋匠拉希德。十五岁的纯真少女还没缓过神来,眨眼间,失去了父亲、失去了母亲、失去了烂漫童年、失去一生的自由和向往。曾与母亲在房顶看月亮、在树下看落叶、在河边钓鱼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只能成为美丽的回忆。
数年后,玛丽雅姆经过七次怀孕都以流产告终。越来越多的家庭暴力在她的生活中岀现,被打掉的门牙、皮带头抽打身上留下的伤痕,都证实了希拉德的残暴罪行。十八年过去了,战乱仍未平息,个性张扬的少女莱拉与青梅竹马的男友塔里克私定终身。因为战争,莱拉同样失去了双亲与恋人,也被迫嫁给了拉希德。
从此,两名阿富汗女性,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带着各自属于不同时代的悲惨回忆,共同经受着战乱,忍受着贫困和家庭暴力的重压,心底潜藏着悲苦。曾经的水火不容,又让她们缔结友谊,母女般相濡以沫。
一枚火箭弹焚烧了拉希德的鞋店,没有了经济来源,家境愈发窘迫。塔里克的岀现,揭穿了拉希德的阴谋。玛丽雅姆为救莱拉,用铁锹砍死了拉希德。遭遇了太多不幸的玛丽雅姆,仍然保有那份人间大爱,用尽全力张开双臂,保护了莱拉。她的坚定与勇敢就像一千个灿烂的太阳,一扫阿富汗人民心中的阴霾,让光明、温暖、希望、自由交融在一起。
身为女性,读完这本书感同身受。我为阿富汗妇女不平,为她们的无力反抗而悲哀,为她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而黯然。不敢想象在今天的世界,在阿富汗,还有诸多限制妇女的条条框框:必须待在家里,不许在马路上闲逛,岀门得男人陪同,抓住就往死里打。禁止使用化妆品,不许穿迷人的衣服。不许随便说话,不许与男人对视。更严重的是不许女孩上学、读书、工作,否则关禁闭。
这就是阿富汗,每一位女性在其中苦苦挣扎的落后又封闭的民族,一个饱经战乱之苦却不能给人带来安全平等的民族。
读完巜灿烂千阳》,我为生活在幸福的中国感到幸运自豪。在我的祖国,没有岐视、没有暴力,妇女能顶半边天。花甲、古稀,可以穿得花枝招展去旅游,去爬山。可以尽情打扮自己,涂口红,做美容,烫带卷的漂亮的头发……做很多自己喜欢的事。青年人自由恋爱,当家做主。在阳光下,自由呼吸。我们任性、张扬、可爱,欢呼雀跃。
合上书本,心里萦绕着淡淡忧伤,想起莱拉母亲一生的愿望:住在海边,听海浪的声音,观日岀日落,仅此而已。想起玛丽雅姆的愿望:再回到童年的泥屋,再闻一次那绿草的芳香,再回河边和父母亲钓一次鱼。她们希望的“灿烂千阳”一一让风轻轻地吹,让花儿静静地开,让路两边有绿绿的树。让月亮在天空一次次起舞,让灿烂的太阳在大地上熊熊燃烧。
故事结尾,莱拉毅然决然回到故乡教书育人。虽然在异乡生活舒适而安宁,过得美好,但还是怀念那座童年的城市。想起了爸爸说的话:“等到战争结束了,阿富汗将会需要你。”谁不爱自己的祖国呢?也许只有经历过战乱,经历过背景离乡的人,才能理解对于千疮百孔故土的眷恋和深厚情意。
让我们共同祈祷世界和平,没有战乱和侵略。愿面纱下的尘埃也是光,愿苦难中永远伴随着希望,愿信仰的路上充满阳光,愿你我共享这一千个灿烂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