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 ——读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有感

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

——读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有感

刘 丽 红

请原谅我借用雪小禅的一本散文集的名字来作为我今天的发言题目——《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这实在是因为余秋雨笔下的母亲和妻子在他临行前,那饱含担忧的眼神和鼓励支持的行为感动了我,作家一行人冒险跋涉四万公里追寻古文明的勇气吸引了我,北非、中东、南亚的古文明在野蛮、粗暴手段的征伐中陨落,而我们中华文明绵延上下五千年依然辉煌与灿烂。这一切,作家传递给读者的不仅是对人类文明的珍视,更是对中华文明的追溯与反思。为此,我们有何理由不为这个伟大的国度而自豪呢?俄乌战争、全球疫情肆虐,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我们又有何理由不为我们的国深情地注目与吟唱呢?

读罢作家余秋雨的《千年一叹》,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语言艺术,自然率真的情感表达,同时跟随作家一行人的脚步,我们开启了一段不同寻常的文化之旅,领略了世界各大文明古国的起起落落。在汽车的颠簸中,在铁丝网和军事重地中,在条件极差、饮食缺乏的小旅馆中,在险恶的旅途跋涉中,我们慢慢了解到不同古国的特色和古文明的魅力。遗憾叹惋的是,现在这些文明已然沉寂在千年的风沙里,消逝在满目萧然的陈迹里,只能让我们在想象中慢慢摸索它曾经辉煌的痕迹。

“极端主义说到底并没有主义,只是一种极端的情绪加上极端主义行为。”这句话解读得太好了,一切极端的事物必有其起源和发展史。当代的恐怖主义和极端宗教主义,是多年历史、文化、宗教等因素的产物。西式民主发展到极致,也会这样成为一种情绪,而且没有任何逻辑支撑。比如近年来美国总统大选前后的乱象,疫情泛滥成灾下的西方民主自由。想想当年的新疆暴乱,还有香港、台湾少数人的荒唐言论与极端作为,很难理解,那些不明就里、盲目崇拜的年轻人,他们如何消耗着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好在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我们的政府有能力有智慧制服一切外来势力的干扰,捍卫我们的民族尊严,维护我们的大国形象。

千年“一叹”,既有惋惜和遗憾的意味,又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人类史上的各种文明为何不能兼容与传承,而是要以毁灭作为前提?为何要去全盘否定?甚至是栽赃和抹黑?最后我们的作家在中华文明的摇篮里找到了所要的答案。

“回顾那些文明古国斑斑驳驳地爬在种种遗迹上的古文字,除了极少数的考古学家能猜一猜外,整体上与后代已经没有关系。但是,世界上居然有一种文字,本来也该以苍老的年岁而枯萎了,却至今还能让亿万民众轻松诵读。”孔孟之道,老庄哲学,无论是词语还是内涵,都毫无障碍地从两千多年前传导到今天的日常生活之中,而且是没有地域界限的统一传导。更奇怪的是很多典章制度、思维方式、伦理规范,也大多一脉相承,避免了解读中断。中华文明能成为唯一没有中断和湮没的古文明,余老为我们总结出五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地理环境的阻隔,避开了古文明之间的互征互毁;二是赖仗于文明的体量(精神体量和地域体量),避免了小体量文明的吞食,也避免了自身的枯窘;三是赖仗于统一又普及的文字系统,避免了解读的分割、封闭和中断;四是赖仗于实用理性和中庸之道,避免了宗教极端主义;五是赖仗于科举制度,既避免了社会失序,又避免了文化失记。”非常感谢作家在火炉旁熬夜写下的这些精辟的文字,它不仅使我们清晰地了解自己民族文化历久弥新的原因,也使我们更好地反思该如何传承和发扬我们的民族文化。

余老在靠近国门时产生一丝愧疚感,他这样写道:“离别之后才懂了它——这句话中包含着一份检讨。我们一直偎依它、吮吸它,却又埋怨它、轻视它、责斥它。它花了几千年的目光、脚力走出了一条路,我们却常常嘲笑它为何不走另外一条。它好不容易在沧海横流之中保住了一份家业、一份名誉、一份尊严,我们常常轻率地说保住这些干什么。”这段话不禁令人泪目,作家仿佛一个远行他乡重归故里的游子,在向饱经沧桑的母亲忏悔,忏悔自己的浅薄、无知与不孝。我不由地想起艾青的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还有舒婷的那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就这样,我在诸多诗人笔下寻找祖国的影子,回顾她的过往与现在。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无论我们身处何时何地,心总是与你紧紧相依。

“我们这一代人生得太晚,没有在你最需要的时候为你说话;我们这些人又过于疏懒,没有及早地去拜访你的远亲近邻。我们还常常过于琐碎,不了解粗线条大轮廓上你的形象,但毕竟还来得及,新世纪刚刚来临,今天我总算已经及时赶到。”这是当年作家在此作结尾处的深情表白,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祖国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方面事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还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成功返航,都足以证明你的强大。为此,我们新时代的年轻人更应该懂得如何去坚守、捍卫你。你可曾听见,百年华诞,天安门广场,传来他们“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夜幕下的哈尔滨,群星闪烁,居家办公,共抗疫情的时日里,捧读余老这些深情的文字,我心潮澎湃,难以释卷。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 ——读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有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