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社会会好的
——读《这个社会会好吗》有感
文/邓雪梅
接到李宁邀请我参与《这个社会会好吗》一书分享的时候,也没太想读这本书。因为我作为律师的职业病就是总在反复思考,这个社会会好吗?我每天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解答各式各样的法律咨询,其中不乏抱怨社会不公,体制有问题等等来自社会底层不同的声音。有些对于他们大过天,必须血战到底的事,就是在强求绝对的公平正义,这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一遇到探讨社会、法制等问题,总是心生疲惫。不是刻意回避,而是体会太多了。但是李宁妹妹相邀,要我以自己的职业视角分享一下读这本书的感悟,我就勉为其难,以我的从业经历过程中实际发生的一些小事,一些感悟,结合这本书中的一些观点,和大家一同分享。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事情有些时候比电视剧里还狗血。几千万的项目,合作之初必定情比金坚,信誓旦旦;到了分配红利环节,立马情比纸薄,几乎都是一切利益至上。多少好兄弟合伙做事,事情没做成,好哥们也做不成了;多少刚刚结婚的小夫妻,家境富裕,有房有车有存款有商铺,但就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过不去,非要闹到两败俱伤,分道扬镳;多少一路风雨相伴几十年的老夫妻,陈年积怨不肯化解,半世纪的姻缘不得善终;多少亲朋故友,因为一份几万元甚至几千元的欠款,生生变成了敌人。更有甚者,母亲尸骨未寒,姐妹几人因为一垛烧柴的遗产分配不公,大打出手,有人住院,对簿公堂。每当解答完他们的问题,制定完他们的诉讼策略后,总是要想一想,这个社会怎么了?人心怎么了?诚信哪里去了?也会和作者陷入同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人在被压迫时卑躬屈膝,丧失人格,而一旦有力量解放自己时,又变得飞扬跋扈,伤及同类?当有一日强者转弱,弱者转强,类似恃强凌弱的悲剧为什么总会不断的上演?”
有一句著名的法谚:“法律是最低的道德,道德是最高的法律。”每个人都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那么这样的悲剧上演的概率一定会越来越小。正像作者在书中写到的,每个人的道德未必相同,但我们还是要相信道德,相信道德总有共通之处。我们不能要求别人的想法达到什么样的道德标准,因为我们不是他,没有设身处地的像他一样,接受过他身边人的言传身教,没陷入过他的生存困境,不懂他的是非观念。但是我们可以做到作者描述的那样,以道德共同之处,在日常的话语与行动中,学会谦卑,保持理性,但绝对不要把自己看成是真理的化身。不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绑架别人的思想和行动。像作者说的那样“在反对别人做君王的时候,也必须打掉自己心里的王冠。”所以面对那些抱怨不断,总以“我弱我有理,我穷我有理,全社会,整个国家都欠我的”的人群时,不要想着一蹴而就,也不要想着马上能改变什么,我的信条就是诉讼的目的是解决纠纷,化解矛盾,维持相对的公平公正。绝不是为了打赢官司,战胜别人。就像作者在书里写的:“革命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消灭旧制度,是为了改造不合理的关系,而不是为了消灭人。”
虽然我距离社会精英差之甚远,但我自己,我也希望姐妹们,能像书中作者对精英的要求那样要求自己,见贤思齐。他说“我所理解的精英并非独以金钱衡量,我更倾向于将他们归类于有思想的行动者与建设者,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不随波逐流的人。”我相信姐妹们都是不愿随波逐流的人,都是有思想的行动者,完全可以为了这个社会变得更好作出自己的努力。
虽然这个国家和社会还存在不公与缺陷,但是它整体上是在健康有序的良性发展着。近年来,我们国家的法制建设、司法系统整治工作都在大刀阔斧的进行着,政治制度,国民经济,法治环境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对比国内外疫情发生以来的疫情防控和战果,这一切都在向我们昭示着,这个社会一定会越来越好。
无论这个社会会不会更好,反抗与仇恨都不等于自由,就像我们前一段分享的《双城记》,书中主人公们的遭遇,正是因为仇恨大于自由,法国大革命的马车最终失控,冲进了人群,造成血流成河。法国的思想家、文学家为法国社会理性和心灵重建源源不断地输送养料,使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观及人道主义、法的精神等在血腥的革命之后得以续接。
我们虽然不是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但我们读到的书,掌握的知识,领悟的道理,至少可以影响我们身边的人,和我们一起相信这个社会会更好。我们分享《双城记》,通过大变革的故事情节,体会社会动荡给人民生活带来一定灾难后果的精神主旨。我们读《这个社会会好吗》,懂得作为这个社会的一份子,如何为这个社会变好做一些事情,“别人不做不意味着你不能做,就算你做不了华盛顿,你还可以做马丁路德金,就算你也做不了马丁路德金,你还可以做罗莎帕克斯,做不了罗莎帕克斯,你还可以做一个为他们鼓掌的人。人还有最后一种自由,即选择自己态度的自由。”就像卡顿可以成为断头台上最有风度的候死者,他在选择了为爱献祭之后,也坚持着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选择。虽然我们选择不了我们每天会遇到什么人,哪些事,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每天都以最好的状态面对一切,每天都以自己微弱的努力推动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好。
虽然我们的脚步不能踏遍这个世界的辽阔山河,但是多读书,可以让我们的眼界走出自己生活的小圈子,看到那些不同的人和外面的世界。“在那些文字搭建的城堡里,有着现实世界永远无法剥夺的自由。”在此,我把作者的一段话送给大家,结束我今天的分享。“如果三月播种,九月将有收获,焦虑的人啊请你不要守着四月的土地哭泣。土地已经平整,种子已经发芽,剩下的事情交给时间来完成。”如果我们已经做出自己的努力,依然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那么就给这个国家,这个社会一些时间,一份信任,它一定会好的。
最后,祝愿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这个社会像我们预期的那样会好的,也祝愿明年我们都有丰厚的收获。
作者简介
邓雪梅 民革党员,专职律师,哈尔滨市仲裁委仲裁员,哈尔滨市阿城区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协会会员。喜欢摄影、旅行 和干净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