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困惑中寻求作品的魅力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
刘丽红
《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作家毛姆为我们留下的一部不朽的作品。初读小说,大多数读者可能会和我有同感,那就是这部作品带给我们的谜团太多,困惑太多,如何拨开云雾见明月,有待于读书会的姐妹们来共同探讨。
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斯特里克兰,抛妻弃子,放弃证券事务所经纪人的工作,逃离安逸美满的家庭生活。从伦敦到巴黎,再到马赛,最后来到南美洲的塔希提岛,他历尽千辛万苦,穷困潦倒,流浪街头,甚至去当乞丐,只为追逐自己的梦想——画画。既然如此,他应该珍爱自己的绘画作品,可他却很少卖画,甚至随意丢弃。在他得麻风病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完成的那幅奇异的巨幅壁画,竟然嘱咐自己土著的妻子艾塔一把火烧掉。不知这个情节算不算是小说的高潮,主人公和他用生命热爱的绘画生涯,以及他留下的艺术精品,就这样在熊熊燃烧的大火中一起化为灰烬。原来他珍爱的只是绘画本身,他是在用画画的方式,来表达他对自然、人类、宇宙的理解,而不是为了别人的赞誉,更不是为了给世人留下什么。
这就是主人公追逐梦想的方式。联系今天的国情,在新课标“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我们该如何引导中学生读这部作品,进而思考自己如何追逐梦,领略这部作品的深刻内涵,值得我们去探究。
在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还有一个一直困惑我的问题,那就是小说中的“我”对主人公的态度,到底是批评还是赞颂呢?尽管在小说的开篇,作者这样写道:“我承认,刚认识查理斯·斯特里克兰时,我没有看出他有什么与众不同的;但现在,很少会有谁不承认他的伟大。”作者开篇就亮出这样的观点,但作者通篇却用近似夸张的手法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离奇、怪异、令人厌恶和同情的主人公形象。
在主人公出场之前,作者先从斯特里克兰太太入手,她是一个富有同情心善解人意的女人,作者喜欢她还有一个原因,她的屋子布置得很优雅,房间总是干干净净,摆着鲜花,让人感到舒适安逸,菜肴也总是烹调得精致可口,是个能干的主妇,还是个好母亲,更可贵的是当他得知丈夫和别的女人私奔,逃往巴黎,她愿意接受他回心转意,回归家庭。男主人公毅然决然地抛妻弃子,是常人无法理解的,也深深地伤害了斯特里克兰太太。不仅如此,在巴黎,他还伤害了另外一位善良、美丽、可爱的女性——施特勒夫太太。作者曾目睹了他们夫妻二人的幸福生活。他说她在画家戴尔克心中永远都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他们的生活安适井然,令人愉快。他们的生活本身就像一曲牧歌,有着独特的美。然而,这一切都毁在那个伟大的天才手里。以上两段文字,既让人无法理解主人公,又很好地对比衬托出斯特里克兰是一个自私、冷酷,不懂人情世故,毫无责任感,毫无感恩之心和恻隐之心的怪异的家伙。
小说看到一多半,我依然感受不到男主人公的伟大到底表现在哪里,也很少看到作者对他的肯定。作者也困惑他的所作所为,包括对他绘画作品的困惑,对他婚姻的困惑,对他人性的困惑。这些困惑体现在文中大段的心理描写中。在第十章的结尾,作者依然这样写到:斯特里克兰是个令人讨厌的可恶的家伙,但我还是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人。他的伟大到底在哪里?我们不得不断去追问自己。
作者就是这样塑造主人公的,如同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众人眼中的宝玉是离经背道的,最喜内帷厮混,不喜读书,厌恶科考,但他却是作者精心刻画的一位美好、清纯、充满真性情,对女性充满关切的封建思想的叛逆者形象。我认为本篇小说的作者毛姆也运用了这种似贬实褒的艺术手法,赋予主人公以神秘的色彩,使小说一直牵动读者的心,使这部作品更具感染力。且看小说的结尾,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恬静幽美,又自由奔放的画面:一片深蓝色夜空下,群星闪烁,太平洋烟波浩渺,浩瀚无垠,一个活泼、开朗、快快活活的小伙子在琴声中疯狂地跳起舞。这与主人公巴黎的儿子——道貌岸然的罗伯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此作者的对主人公似贬实褒的态度更加明朗。
关于小说的主题。月亮与六便士,富有象征意义。“月亮”不仅象征着理想,也可以说是象征某一种精神追求,一种轻松愉悦的生活方式,一种本真的个性追求,亦或是一种信仰。“六便士”不仅象征现实,也可以说是象征一种平庸的世俗生活,一种物质至上的生活理念,一种被缠累的某种生活态度。世界是个矛盾的统一体,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两种力量的较量。我们一面要告诉自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一面又告诉自己要随和,要与时俱进,要融入社会。我们不能一味地过一种自由、浪漫、衣食无忧的生活,也不能一味地埋头苦干,疲于奔波于物质的世界。与其在痛苦中挣扎,不如去找好平衡,找到适合自己的状态,安心、舒适地活着。放眼望去,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远古社会,庄子拒绝权势,成为一棵在黑夜里孤独守望心灵月亮的树。杨绛先生淡泊名利,生活低调,读书写作之余,她仰望蓝天,生命也与蓝天融为一体。
读书会的姐妹们,沿着这部作品给我们留下的心灵轨迹,让我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思考,如何摆脱世俗、名利、平庸的捆绑,活出自由、放松、顺遂内心,一个真我的样子!面对纷繁的诱惑,坚守一份心灵的宁静,让不断强大的自己优雅地走过,留下一道无以伦比的妩媚风景。
后记:我的诸多困惑,在交流会上得以解答。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关于写作手法,我赞同勾阿莹老师的观点,“暗度陈仓”,多恰当的一个词啊。关于主人公所伤害的两位女性,第一个女性是虚伪的,庸俗的,善于社交,圈子里都是相互攻击的,没有真情而言。对自己的丈夫也不够了解,不懂得他的精神追求,和他的爱好和梦想。第二个女性曾是一位受害者,不幸怀孕,画家收留并娶了她,虽然爱她,但她却被斯特里克兰天才的气质深深吸引,当得不到他的爱情,宁可玉碎不可瓦全,最后服毒自尽。以此反衬斯特里克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