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作家司汤达的《红与黑》读书分享

01

第44期分享书目《红与黑》

2020年8月30日,阿城作协女子读书会第四十四期读书分享在钉钉线上如期举行,此次分享的书目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由王亚玲推荐。分享会由书目推荐人王亚玲特邀副会长王丽虹主持。

1.分享环节

阅读经典,与智慧的灵魂对话。2020年,伴随一路走来的我们,世界充满暴风骤雨,但是,我们也依然迎来一个清新、凉爽、多彩的秋。读一本好书好比一艘大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读书,延伸了我们的生命。分享会历时2小时20分,全程参与聆听的近30人,其中有王丽虹、唐亚梅、王亚玲、李春磊、勾阿莹及刘丽红分别做了精彩的分享发言。最后,会长李春磊做了全面总结。

02

第44期读书分享书目《红与黑》

2.作者及书目简介。

法国小说家弗雷德里克·司汤达,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代表作品《红与黑》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他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从小受到外祖父启蒙思想的教育,奠定了进步世界观的基础,后经历两次追随拿破仑的战争,对波旁王朝的复辟势力感到极度的厌恶。他创作的重要时期集中在后半生。重要作品有文艺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第一部小说《阿尔芒斯》、著名短篇小说《瓦妮娜瓦尼尼》、代表作《红与黑》、著名长篇小说《帕尔玛修道院》和未完成的长篇杰作《吕西安·娄凡》等。司汤达是法国也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

小说《红与黑》围绕着主人公于连短暂的一生,从外省小城到首都巴黎,从神学院到保王党集团,从爱情生活到秘密政治活动,鲜明地勾画出19世纪30年代,法国社会波澜的阶级大搏斗的广阔生活画面,深刻地揭示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最后阶段,法国社会各阶层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

03

3.创作背景

《红与黑》原书有一个副标题,这就是《一八三〇年记事》。一八三〇年正是法国历史上七月革命的一年,次年拿破仑的垮台,波旁王朝的复辟,均给法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司汤达的《红与黑》一书,就是对复辟时期的法国社会生活做了现实主义的批判描写的。“红”象征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热血和革命;而“黑”则意指僧袍,象征教会势力猖獗的封建复辟王朝。该书也曾一度被许多国家列为禁书。《红与黑》的深层意义正是对十九世纪资产阶级社会制度进行的历史的、哲学的研究。

04——

4.艺术成就

小说《红与黑》在典型环境典型性格的塑造、匀称的艺术结构和白描手法的运用上都有突出的成就,而司汤达所以被评论家称为“现代小说之父”则是因为他在《红与黑》中表现了卓越的心理描写天才。现实主义作家都强调细节的真实,但司汤达与巴尔扎克不一样,他着重刻画的不是客观环境,而是人物内心活动的细致和逼真,作者常常三言两语就把人物行动、周围环境交代过去,而对其内心的活动则洋洋洒洒,不惜笔墨,爱情心理描写更是丝丝入扣,动人心弦。作者在于连得知德·瑞纳夫人写揭发信到枪杀她这段情节上仅用了三页,而与玛蒂尔德的爱情却花了上百页的篇幅细致描写。德·瑞纳夫人堕入情网时的那种喜悦、痛苦、忏悔而又不甘放弃幸福的复杂心理的展现,也令人拍案叫绝。司汤达对现代小说艺术发展的贡献已载入史册。

05

铭记历史 勿忘国耻

5.历史价值

小说《红与黑》既不是一部简单的爱情小说,也不是一本庸俗的社会小说。这部小说具有极为鲜明、深刻的政治意义。它不仅深藏着象征性的艺术生命力,更具有纪念碑式的历史性意义。“红与黑”将生命与死亡、理想与现实、爱情与阴谋结合成一体,在这种状态中,在追求真理的讨论中,在个人的迷惑与历史的奇异碰撞中,反映社会现实,从而发现历史的精神进程。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法国作家司汤达的《红与黑》读书分享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