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对话》读后感:注意观察,保证安全的对话氛围

在关键对话的过程中,往往充满压迫感,我们很难清醒地做出正确的决策,或是冷静思考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

为了尽早发现问题,我们应该学会关注安全问题的信号,也就是时刻留心对话是否处于紧张氛围中。

 

安全的对话氛围为什么重要?

 

作者认为只有在安全的对话氛围中,我们才能畅所欲言地表达想法。我们看一场喜剧,很少人会勃然大怒,因为其氛围是轻松愉快的;

有时在和别人对话时,对方的观点听起来让人很不舒服,我们不会产生抵触情绪,正是因为对话的氛围足够安全。

 

如果对话时一直担心对方会拒绝自己的看法,我们就会表现得非常强势,迫使他们接受;要是担心对话会伤害到对方,我们就会犹豫、逃避甚至是隐瞒。

 

书中提到,结婚以来,约坦一直很少和妻子亲密互动。因为很多时候当自己兴趣盎然,妻子却毫无反应,约坦往往会什么都不说,一个人生闷气。

 

其实妻子很想跟丈夫沟通这个问题,但是丈夫的愤怒让她不知怎么开口,担心沟通不慎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所以一直逃避。

 

约坦和妻子的对话氛围显然是不安全的,所以妻子选择了沉默。

而这只是表达抗拒的其中一种方式,如果对话的氛围极度危险,那么表现出来的就是暴力了。

 

具体而言,沉默和暴力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果能了解沉默和暴力的表现形式,我们就能及时发现其中的安全问题。

 

作为东方人的我们,性格偏内敛。

为了避免矛盾和尴尬,有些事情不愿意直说,往往会说些客套话来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也就是作者所说的表达沉默的三种方法:掩饰、逃避与退缩。

 

掩饰则是对问题轻描淡写、避重就轻或是有选择性的表达观点。比如你的想法很棒,但我担心其他人不会同意。

要知道观点太过激进,会遭到大家的抵制。

 

逃避一般会完全避开敏感话题,顾左右而言他,尝试转移话题。

比如你和妻子说起昨天发生的糟糕事,她突然提到孩子快要放学了,要准备做饭了。

 

退缩是彻底退出对话,停止交谈。比如:“抱歉,我接个电话”。这样的话,大概我们都不会陌生。这也是最常见的退缩方式。

 

当我们发现类似的信号时,就要意识到对话的氛围让别人不舒服,应该识趣地终止对话,另找机会或是改变对话的方式等。

 

如果情绪过于激动,就很有可能出现言语上的暴力,这个时候对话的氛围很危险。

暴力的范围则比较广泛,简单来说所有试图迫使、控制或强迫对方的言语行为,都能算作言语暴力。最常见的三种形式是控制、贴标签和攻击。

 

控制是胁迫对方按照你的思路考虑问题。比如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便是最好的例证;

贴标签的行为往往带有某种歧视或者贬低别人的意味,攻击性极强,这样做的目的不过是衬托自己的优越。

比如你的主意怕是跟原始人学来的吧,凡事有脑子的人都会选择我的方案;上了年纪的人就是学不了新东西。

 

而攻击则是更明显不过了,包括各种形式的贬低和威胁对方,为对方制造痛苦,以获得一种胜利的快感。

 

这三种信号的出现,一般表明对话已经陷入岌岌可危的状态。如果只是对方说出这样的话,情况则比较好处理。

这时我们可以提出:争吵解决不了问题,各自冷静一下吧。

 

若是自己也被带入其中,陷入了激烈的争论时,我们是很难摆脱话题的牵引的。

 

所以在对话时,我们不仅要密切关注别人的行为,也要留心自己的做法以及做法所产生的影响。如此一来,我们才能及时地改变策略。


文章存档:《关键对话》读后感
系列文章:
《关键对话》读后感:从“心”开始,确定目标
《关键对话》读后感:调节好情绪,把握客观事实
《关键对话》读后感:注意观察,保证安全的对话氛围
《关键对话》读后感: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不要独断专行
《关键对话》读后感:掌控沟通,就是掌控生活的开始
《关键对话》读后感:学会倾听,让对方畅所欲言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关键对话》读后感:注意观察,保证安全的对话氛围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