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淡然 城里释然
—— 浅谈《围城》
王倩文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方鸿渐回国后相处的四个各不相同的女人。
鲍小姐,思想开放,骨子里透着一股性感,而且也已经有了未婚夫,所以她和鸿渐走不到一起也在意料之中,两个人的命运就没有任何的交集,当然,除了法国游船上的那一晚。
苏文纨,看似”艳如桃李,冷若冰霜”,对于自己爱慕已久的方鸿渐,虽因自尊心作祟表面上不会主动示好,但内心却不知上演了多少次鸿渐向她卑逊地仰慕后而屈服求爱的戏码。回国后,苏小姐对鸿渐的态度温和了许多,彼此交往密切,即便有赵辛楣从中作梗,也并不能阻挡她对鸿渐表达爱意。
唐晓芙,苏文纨的表妹,如果当初苏知道鸿渐竟会爱上表妹,她应该死也不会把她介绍给鸿渐吧。20岁的唐晓芙显然要比苏小姐灵动得多,那张不施粉黛的小脸,成功的让鸿渐为了她魂牵梦绕。虽然并未终成眷属,但我觉得,在方鸿渐心里,唐晓芙,绝对是他最不能忘记的一个人。
故事的最后,鸿渐竟然跟前文并未做过多描写的孙柔嘉结了婚。”结婚,并不需要多伟大的,至死不渝的爱情,互相不讨厌,已经够结婚的资本了”。似乎方鸿渐自始至终都没瞧得上孙柔嘉,以致后来的矛盾更加的鲜明,对立了。
老子的老师常摐临终前将老子叫到身边,张开嘴问他:”我的牙齿呢?”老子如实回答:”掉光了”,然后又伸出舌头,”那舌头呢?””还在”。常摐想告诉老子的是为人处世要做舌头,不做牙齿,牙齿太过锋利,不但伤人而且会很早消失的,而舌头虽软,却有韧性,会很长久的存活下去。其实,在婚姻这座围城里面也是如此,尤其是作为女人,要做舌头,遇事如果太过强硬、激进,只会失去丈夫的爱,这种失去是慢慢的磨灭的,婚后要学会磨平你的棱角,婚姻才能经营的更好。
结了婚的女人分两种——母性重的女人和妻性重的女人。母性重的女人可能在有了子女之后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有时候可能就会忽略丈夫的感受,并且这种女人多数是在情感上相对独立的。有这样一种说法,说女人结婚就像是养了个儿子,听起来像玩笑,其实并不尽然,男人的天性就是越在爱的人面前,越会露出幼稚的一面,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其实丈夫是期待被妻子关怀的。再看妻性重的人,在婚后全心全意的爱着丈夫,照顾丈夫,同时在心里是很依赖丈夫的,可以总结为小鸟依人型的吧。这种特征的好处就是能充分的让丈夫体会到存在感,有尊严,有地位。也更甘愿付出更多的爱给妻子,家庭的幸福感可能更强烈。同时,它的弊端也来源于妻子的重视,让丈夫有高高在上的自我感觉,引起一些连锁效应,部分家庭的离婚率可能会增高。
《围城》可以总结为一群知识分子的爱恨情仇的历史缩影。这本书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就是它的真实性,并没有太多的理想主义掺杂在里面。它大胆的讽刺调侃了三四十年代海外留学归来的高知分子的劣根性——虚荣。从男主人公方鸿渐贯穿整部作品的假文凭就能看得出来,虽然学术并未达到那个高度,却依然追求那种高层次的生活,所以在之后的许多年里,他都不得不用许多个谎来圆当初的这个谎。面对爱情,他纠结,不敢爱也不敢恨,在我看来,一个男人在爱情面前瞻前顾后就是懦弱!
婚姻这座城,是需要两个人共同经营,共同堆砌每一块砖的。人由于天生对未知的好奇,城外的人肯定是想进里面看看是什么样的,但是已经在里面的人,不应该只想着怎么逃出来,而是想想怎样让自己适应城里的生活,让它富有独特的魅力,从而使婚姻更加稳定,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