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孔鲤
秦国的统一只是在政治上把非集中的贵族统治的封建形态,转变为集中的专制官僚统治的封建形态;在经济上把分田制禄的领土经济封建形态,转变为履亩而税、佃田而租的地主经济封建形态。封建的形态是变了,但其本质还存在着。
把封建制的本质看漏,拘泥于政治的表象,以为中国古代领主贵族政治解体了,封建制度也随之消灭,而不知道封建制度的存废,最基本的要看社会的统治阶层是否还寄生于对农奴或形式上自由农民的剩余劳动或剩余劳动力的剥削上。这基本的剥削事实没有改变,单把剥削方式改变了,即把分封诸子功臣,直接食予其封国封邑的方式,改为以公赋税重重赏之、以俸禄给养之的方式,那并不曾消除封建的本质。
虽然后一种的封建形态是比较进步的,给予了农奴较多自由,并且较能允许乃至要求商业高利贷业的发展,但这一切的好处,非但没有使得封建本质得到改变,反而使中国中古以来典型的封建经济体制,拥有更残酷剥削的可能。
现代化本质上可以翻译为资本主义化,是由封建制生存方式向资本制生存方式的转移。可以由政治上的革命促其实现,也可以由对内对外战争促其实现,其结果都必须是把旧社会或封建社会母胎内允许好的新生产力解脱出来。如果新生产力或者采行新生存方式的储备条件,根本不曾在旧社会中形成,或所形成的迅速被破坏了,则政治上的变乱或战争,则从一开始就改变其性质。这是中国过去两千年只有王朝更迭的政变,没有社会革命的基本原因。
近代以来,虽然封建官僚政治的物质基础地主阶级因其基本经济要素的结构——农工结合体的逐渐分解而使其原来所有形态和使用形态发生一些变化,但现代性土地所有关系、现代性租佣关系并不能因此就建立起来,事实上,都市的市民经济形态愈加发展,就愈对封建官僚统治表示不耐与反抗,统治者便愈需要把农村社会维持在原有状态下,使其统治基础有所寄托,并企图借此限制都市商工业资本的发展。可是,他们在主观上,却往往自诩是工商业振兴者、大建设人物,并昌言把都市商工业、交通事业建设起来了,再去变革农村,这样就可以达成一方面维护封建官僚统治,另一方面创建资本主义商工业的二重目的而一点也不觉得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