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读书分享

由阿城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春磊和华弈围棋学校校长、书目推荐人代凤华共同主持。此次的特约嘉宾是代凤华的好友,一位才貌双全、博览群书的知识女性——王威女士。此次读书分享有四个环节:

每个书友分享一句和读书有关的名言警句。

由书目推荐人代凤华简介《窗边的小豆豆》的作者和书目内容。

分享交流环节。

诗朗诵:《春的消息》

书目简介:

《窗边的小豆豆》

本书由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所写。该书在全球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成为日本历史上销量最大的一本书之一。

本书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妈妈无奈的情况下把她送到巴学园。书中描述了很多让人感动的场景和细节,小林校长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老师,他的全部心思用在了孩子们的教育中,校长因人施教,有着独特的教育理念,特别有耐心和爱心,带孩子们去郊游、散步,用废旧的电车做图书馆,为腿部有残疾的孩子设定适合的体育比赛项目等等。小豆豆的淘气、贪玩的性格得到了合理化的引导和制约,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小豆豆成年后一直感念小林校长,特别怀念巴学园的学习经历。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一个国家的教育投入、教育制度、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关系到这个国家的现状和未来。

其实这期的微信内容我犹豫很久,也反复斟酌用怎样的方式和语言来表达这本书的读后感受,我知道,《窗边的小豆豆》是一本感恩老师的书籍,也是回忆自己成长历程的书籍,更是宣扬教师的爱能改变一个孩子未来的书籍。读了这本书让我想起了一部美国电影——《为人师表》,这部电影让一位教师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故事是以一位老师的事迹为原型拍摄的,他就是玻利维亚人Jaime Escalante(杰米.埃斯卡兰特),在美国任教多年,成功培养了400余名贫民阶层的孩子考入世界名校。他对教师说了这样三句话:1.没有一个孩子是不具备学习能力的,只要想学就一定可以学好。2.老师要把自己的爱和知识融合,用自己的热情去完成育人目标。3.不要照本宣科,更不要为了一份利益而去教学。埃斯卡兰特还对学生们说:“没有加倍努力,就既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他还对大家说:“差生不是天生的,但学校、家庭、和社会,却能联手制造一个差生。”下面就是大家的交流体会,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相同的观点,也有不同的感受,无论什么感悟,读了这本书就是一次被教育,无论你是生活中的什么角色。

陆美芳曾经是幼教老师,她说类似小豆豆的孩子在我们今天的学校里就有,他们不但淘气而且自私得理直气壮,现在家庭的生活条件都逐步提高了,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成了核心人物,家长可以越庖代俎去做孩子该做的很多事情(现在的低能儿很多)。孩子是好吃好喝、好穿好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长是挨累遭罪也心甘情愿,把孩子宠得不懂得什么是应该接受、什么不该去做。可以说有的孩子被溺爱得没有不好意思的时候,不仅仅像小豆豆一样淘气的问题了。都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身边娇生惯养的孩子弱成了虫,根本就没有中国龙的精神。家庭教育对孩子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这种状况下即使有再多的小林校长一样的老师,也需要我们孩子家长很好的配合,才能教育、引导好一个孩子啊。陆美芳讲了她亲身经历的一个学生的故事。一天下班后接到学生家长的电话,有点质疑的口吻,说孩子吃西瓜吃得非常的少,之前每次都把切开的西瓜“尖儿”吃掉,剩下的家人吃,那天只吃了自己的那一整块儿,再怎么给其它西瓜的“尖儿”也不吃了,问美芳老师他家孩子在学校经历了什么,美芳老师说她给孩子们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说孩子们都非常认真地听讲,并且听懂得了谦让是美德,家长缓和了语气,并且说谢谢陆老师。
其实孩子真的就是一张白纸,你给画上什么就呈现什么,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怎样引导和教育孩子,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老师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很多行为习惯都来自于家庭的影响和铺垫。书中的小豆是典型的“多动症”,是一种病态的行为,和我 们所说的被溺爱的孩子 有着本质的区别。陆美芳老师从事幼教工作后,她最 深的体会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家长!但是有一部分家长真的缺乏做合格家长的基本素质啊,这是很多人都能达成共识的感受。

张秀鸿这样表达着:
《窗边的小豆豆》看似一本儿童读物,但却实实在在给我们成年人上了一课。关于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家长、合格的老师。这既是一个家庭问题,又是一个社会问题。尤其在对待所谓的“问题儿童”(现在看来这样的定义本身就是有“问题”)上,我们应该怎么做。书中的小林老师用行动给出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小豆豆”,但不是每一个 “小豆豆”在成长的路上都有幸遇到“小林老师”。社会需要太多的 小林老师。我们总以为自己是爱孩子的,经常听说这样的口号: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我们爱的方式往往是不对的,得到的结果也往往是令自己失望的。因 为真正的爱是尊重与理解,是自由与平等。而不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让他们按照我们的想法去活成我们希望的样子。我们要做的是在尊重孩子个性的基础上,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给予的正确引导。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社会的未来,世界的未来。我们每一个成年人都应该给他们足够的发展空间,让孩子们在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里快乐成长。

王丽虹的观点是这样的,她说小林校长的确是受学生喜欢的校长,大家都期望我们的所有老师都能像小林校长一样该有多好的呀!个体化教育,因人施教,因地施教。
这里的小豆豆所在的巴学园,不是普通的学校,而是针对特殊儿童设立的学校(如我国针对自闭症、多动症孩子设立的学校),让孩子们一天完成一黑板的作业就可以带他们郊游散步;小林校长带学生们去游泳而不让穿泳衣服,
让大家熟悉彼此而不隐藏什么,也许这就是对善良、天真、纯洁的孩子们最好的诠释;废旧的电车当作图书馆,新奇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启发和引导孩子们走近电车去读书。对于教育方法:小林校长做到了耐心聆听孩子的倾诉;培养和训练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意志;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活动;用童心和孩子们相处;用智慧和耐心引导学生们。小林校长是一个既懂教育又懂心理的老师。他懂得孩子的心里和思维,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所以每做一件事孩子们都那样乐于接受,这做法是符合这些“窗边的小豆豆”们的行为特点的。一个好的老师,是一个孩子一生的榜样和力量,是前行的掌灯者、引路人。《窗边的小豆豆》一书看出一个理念、一种智慧、一份博爱。小林校长是智慧的,黑柳彻子是幸运的!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分享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