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戈《1944:腾冲之围》读后感

作者:孔鲤

余戈《1944:腾冲之围》(重读)

在滇西抗战中有一个非常传奇的女子,叫做蔡兰惠。蔡兰惠1922年出生于腾冲,日寇入侵前做过护士,后来嫁给了当地一位土司做八姨太。腾冲沦陷后,驻扎腾冲行政部的负责人田岛寿嗣看中了她,便强行要同她成婚。

是的,是成婚,而非简单的征作「慰安妇」。

不只是成婚,他还为此在腾冲四保街按当时仪式大张旗鼓地办了婚礼。在婚礼上他公开宣布:「我是腾冲人的姑爷。」当时,腾冲的伪职人员全都前来道贺,值得一提的是,日军方面没有一个人过来。

田岛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他要拉拢人心,对于腾冲,他要的不是抢夺一番就走,而是长久治理,可以说遇到这样的长官,对抗战是不利的。

与此同时,他还给当时的抗日县长张问德用中文(当然按照史料看应该是汉奸伍融金捉刀)写了一封信劝降,然而却被张问德以一封正义凛然的《答田岛书》回击,偷鸡不成蚀把米,搞得自己狼狈不堪。

田岛是在1942年9月12日致信的,这个时间点很有深意。当时日军正在筹划「甲号讨伐」,意图对张问德抗日政府进行围剿,若是田岛能在作战之前瓦解抗日政府,则必定是大功一件。

可以说,田岛所有的行为,都是有一套内在逻辑可循的。不要被他的行为骗了,误以为他是一个有良心的日本人。

回到蔡兰惠。腾冲收复后,她给自己辩解,说自己一直是地下间谍,给国军输送情报,但至今依旧没有找到相关情报记录,而也不知发生了什么,蔡兰惠被释放了。

释放后的蔡兰惠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三个男人,张星福。张星福不是别人,正是张问德的长子。听闻消息的张问德勃然大怒,立刻要求二人离婚。这以后,蔡兰惠遇到了人生中最后一个男人,一个姓许的上尉连长,抗战胜利后,这位不见姓名的连长被调至新疆,后来在新疆起义被编入解放军,长期住在了新疆。蔡兰惠和这位许团长(后升至团长)育有二女。

而蔡兰惠之前还有一个儿子,现在还存活于世。姓彭。其实是被一户姓彭的人家收养了,而他父亲的姓,其实是:田岛。

战争下的人生。

在有关腾冲的史料中,最出名的一句话无过于「没有一片树叶没有两个以上的弹孔,没有一幢房子可以供临时避雨之用」,1944年9月14日腾冲城收复后,已是一片废墟,尸横遍野,到处是野狗,真真是「焦土抗战」了。——6月23日下令攻城前夕,特地勒令「为焦土手段,应审慎」,也许是「长沙文夕大火」带来的舆论压力太大,所以轻易不敢下令,但腾冲确实成了一片焦土。

终于回到家的张问德,成了抗战英雄。但讽刺的是,他没有被日军杀害,却因在战后的军粮、汉奸等问题上的据理力争为上司不满,最终被迫辞职。李根源赠语:「如今真是读书人。」

要回家的人很多,侥幸活下来的人总要回家,中国人、英国人、美国人,甚至日本人。

后来留下日方最重要个人回忆录《腾越玉碎记》的吉野孝公,当时是日军卫生兵。战后他在中方战俘营,收容所辗转了大半个中国,终于能够回家。

唏嘘的是,中国人的回家之路反而更加复杂。

如今的腾冲是中国抗战老兵最集中的地方,当年很多老兵或因负伤或因落单,脱离了大队伍,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选择了留在这里。经过那样一场恶战,他们已把这里当作了家。

剩下的士兵呢?没过多久,他们就从中国的西南被调往了东北,很快第一次、第二次远征军的长官杜聿明、陈诚和卫立煌也将踏上东北的土地。

不同于这次的惨胜,那时他们面临的,将会是让他们想不通的一场惨败。装备和人数都不如自己的一支军队,把自己打得兵溃如水。

死啦死啦这么解释:「年轻总会战胜衰老。」

在东北的那场战争,后世称之为辽沈战役。

历史战线再往前走一段,在这些老兵们当中,有一些继续战斗,进行了另一次「远征」,和曾经的战友们一样,牺牲在异国他乡,分列于大中国版图中的东北和西南门口。

这次「远征」发生在1950年。

赞(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余戈《1944:腾冲之围》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