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孔鲤
提到运河,大家往往想到的是隋炀帝修大运河与京杭大运河,但其实中国的运河古已有之。
《论语·泰伯》里有「禹尽力乎沟洫」的记载,这是人工开河的开端,而真正作为「运」作用的运河,目前最早的乃是楚庄王命令孙叔敖开凿的。
历朝历代对河道治理十分看重,先秦就有河臣,衍变到清代,更是直接设立了河道总督,康熙皇帝便「以三藩、河务、槽运为三大事,夙夜廑念,曾书而悬之宫中柱上」。
当然,政权对运河的重视,是基于领土完整性和实际控制力上的。起初正如楚庄王的那条运河与秦国的几道渠(如被后世成为天下第一渠的「灵渠」),都是局部地区性运河;等到秦汉统一,便开始在各地开凿区域性运河,在关中和中原形成一张网;直到隋代。
贯穿南北的运河出现在隋唐不是没有原因的。直到隋唐,南方的经济地位和影响力才因南北朝而正式凸显,加上隋军攻破金陵(南京)时为了捣毁王气将南北朝时的运河「破冈渎」填平,因此在南方修建一条运河便非常必要了。
但是,谁也没想到,隋炀帝六年就把南北运河修好了。
但是,也亏了隋炀帝此举,才迎来唐代的超级大繁荣。
当中国的政治中心自元代开始转到北方时,北京的运河便成为后世王朝的修建重点了。而随着时间推移,运河终于不再具有那么强大的地位,这条通惠河源头也早已干涸。
「峡谷影蜿蜒,潜形越古今。何不夹风云,与世作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