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年《战国秦代法制管窥》读后感

作者:孔鲤

当后人对过去的历史进行总结时,往往针对的是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比如说段祺瑞、张作霖等人是军阀割据,而当人们对人物进一步了解后便又会发现,这些人也并不只是被贴上标签这么简单。但是对于历史的进程作用来看,他们身为军阀的行为比其它行为则影响大得多。

对于儒家和法家的争端也是如此。

按照固有印象,大家通常认为秦国自商鞅后行法制、贬儒家,因此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往往都会集中在这一点去描述。但从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城关睡虎地第十一号墓葬里出土的云梦秦简中可以看到,有秦一代,绝非一句简单的「尊法贬儒」就能概括的。

云梦秦简里有一篇《为吏之道》,抄录了一些儒家格言,宣扬了「仁义」、「宽惠」,这则内容既包含了法家思想,也容纳了儒家思想。考虑到云梦秦简应该是在秦王政(秦始皇)时期的产物,因此足可以说明直到秦王政时期,儒学在秦国官吏中也有不小的影响。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当我们回顾那段历史时,千万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儒家、法家乃至墨家、兵家等等学派在那个时代只有对立、只会产生矛盾,因为从云梦秦简里的内容来看,这些学派之间并非泾渭分明,它们是可以互相融合统一的。

而在另一篇《语书》里,则更能体现儒家思想的影响。这是一则地方性法规,由一个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名叫腾的郡守(《史记》里只有两句话提到他)颁布。在这则法规里,它强调了良吏和恶吏的区别,强调了廉洁奉公、忠君重义等行为,大力支持官吏对个人修养的完善,支持犯罪者改过自新,这显然和法家思想相悖,却和儒家思想暗通了。

实际上,儒家和法家的诞生背景是一样的,它们都产生于社会动荡时期,它们都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选择的手段,因此忠君、孝亲等思想也必然共存于其中。儒家不是仁爱那么简单,法家也不是法治那么前卫,它们都有自己的存在意义。甚至在秦始皇焚书坑儒(现在有观点认为其不存在)之后,秦国朝堂上还有不少儒生在供职中。

所以说,法家治国是秦国的主张,这并没有错,但就此认定在秦国儒家就被排斥在外,甚至认为在那个时代法家和儒家就势同水火的话,那便大错特错了。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刘海年《战国秦代法制管窥》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