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孔鲤
奇书要么万人赞叹,要么万人唾骂。新儒家的儒家宪政系列便是如此,翻阅网络评价,往往破口大骂退回封建,专制奴才云云。岂不知思想之多元才是真正之宪政,读姚中秋此书,当知如今儒家宪政之现状。
世人对儒家往往有不少误解,这些误解贯穿于儒家自诞生至今始终。礼在过去,并不像后世的统治者制定法律那样,而是习惯、是规则,是经过百年、千年历史长期积累的,是这几十代的人们慢慢共同认同的约定。
这样的约定俗成不仅约束了臣子,便是君王也必须符合礼,不然就不合礼制,是要受惩罚的。而到了秦始皇,一切都发生了变化,秦律只是秦始皇等寥寥数人制定的,约束的也不在皇帝一人,最终秦始皇的暴怒彻底燃烧整个中原神州。终结了这一切的儒生,是一位被后世骂得很惨的大儒,他叫做董仲舒。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里有一句话是:「明易姓,非继人,通以己受于天也。」也就是说,这句话断绝了之前的世袭性质的合法性,而是将皇位的授予权交给了天。而天是怎么授一个人皇位的呢?是看一个人的德行,所以给了刘邦,而不是给项羽。
这是董仲舒的理论,解决了汉朝合法性的问题。同时也有很多人在说它在为皇权辩护。确实这是在为皇权辩护,但这句话同时还有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说刘邦能做皇帝是因为他有道德,那么如果哪个皇帝没有道德了,他就不能做皇帝了。
——这是往往不为人所注意却在后世经常被人用到的董仲舒理论的革命性。
儒家宪政首先是基于儒家土壤上的一种理念,这种理念也许只能适用于中国(儒家文化圈),就如同西方价值观到了中国本土不是被儒家化就是格格不入一样,我们需要做的是建立在儒家基础上的吸收西方价值观,因为纵然如今很多中国人不承认儒家,我们每个人都早已被儒家思想影响得根深蒂固,儒家思想早已融入到这个民族的魂魄之中。
也因此,我们更需要忌惮有强行为国人设计该怎么生活的行为,我们要做的是等待儒家精神在这块土地上慢慢复苏,自然而然地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