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穿山饼,能躺着就绝不坐着的95年老阿姨
《1984》的男主人公温斯顿,与很多小说中的主人公不同,他并不是帅气多金的年轻人,相反,他39岁,右脚脖子上患静脉曲张,与妻子离了婚,独自一人住在单位宿舍里。他悄悄买了一个日记本,写着一天的所见所思,并写下:“所谓自由,说是说2+2等于四的自由。”
01
小说开篇向我们展示了温斯顿的生活环境:一言一行都被话筒和电台监视,所有生活资料统一分配,全国人民作息时间一致,国家常年在与外国打仗,人民定期观看绞刑,十分亢奋;有一个破坏国家安全与人民幸福的人在逃,有一个领导人“老大哥”他是全民偶像,他的所有言行都是正确的,他的画像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温斯顿的工作是将“老大哥” 过去发言中的“口误”改成现在发生的,而后将相关的材料通通销毁。在书中是这样写的:“谁控制过去,谁就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谁就控制过去。”这让我不禁想到“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个观点,我们今天在历史课本上所看到的只言片语,在当时,真实的情况恐比现在所看到的要复杂的多。
书中的女主人公裘莉亚,在每日进行的“三分钟仇恨” 中表现卓著,她的工作服的腰上重重地围了一条猩红色的狭缎带,这是青年反性同盟的标志。这个大胆的姑娘躲过层层监控与温斯顿在一起,他们在温斯顿买日记本的却林顿先生那里约会。他们还记着一些过去的事情,还有自己的想法,害怕被“清除”。他们渴望爱情,反对“婚姻只是为了给国家创造下一代”。在没有爱情的情况下,生下的孩子也不会在乎亲情,他们只想被嘉奖,他们热衷于看绞刑,会积极告发一切,比如书中温斯顿的邻居在梦中喊了声“打倒老大哥”,本来电台是没有收录到的,是他的孩子听到并连夜告发了他。
02
在男主和女主悄悄约会的时候,高官奥勃良找到了他们,表示自己是在逃“坏人”果尔德施坦因组织的人 ,邀请他们加入。他们承诺会好好阅读果尔德施坦因的著作,并发誓随时准备牺牲一切来推翻当下。事实证明,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奥勃良拿到了他们犯思想罪的证据,在却林顿先生的二楼里将他们逮捕。
后面温斯顿与裘莉亚被思想改造,在恐怖的101号房,温斯顿的日记被搜了出来。奥勃良在电击疗法与循循善诱中一步步打破温斯顿的逻辑,将他整入自己的思想中。直到温斯顿说出并本能地写出:“2+2等于五。”温斯顿在等于四和等于五之间反复了很多次,他还在自己坚持的真理与大环境之中挣扎。最后,奥勃良拿出了他的童年阴影——老鼠,让老鼠在他的身上乱窜,温斯顿在极度恐惧下大叫:“咬裘莉亚,咬裘莉亚!咬裘莉亚!别咬我!裘莉亚!你们怎样咬她都行。把她的脸咬下来,啃她的骨头。别咬我!裘莉亚!别咬我!”至此,他在恐惧与本能中放弃了爱情,成为奥勃良满意的思想改造者,被放了出来。
几个月后更加沉默的温斯顿遇到了同被思想改造过的裘丽娅 ,他们坦言都出卖了对方。是啊,在“咬她(他)!”那句话出口时,对另外那个人的感情便不一样了。而现在的温斯顿听到战争胜利的消息,会本能的与其他人一起,兴奋的在大街上奔跑。他由衷的笑,由衷的流下眼泪,他热爱老大哥。
03
这本书向我们描绘了一个极度黑暗的极权主义的世界,奥威尔是一九四八年写完这部政治恐怖寓言小说的,他把“四八”颠倒了一下成了“八四”,便有了《一九八四》这一书名。它对当下,对世界仍有极大的警示作用。
书中温斯顿在日记中写道:“要是未来同现在一样,在这样的情况下,未来就不会听他的;要是未来同现在不一样,他的处境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然而,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认识社会,我们才会更加热爱这个社会,才会为真正向往的社会主义而奋斗。我们今天人人所拥有的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我们不被监视的生活,我们行止由心的选择,这些都是前人,在血与泪中奋斗出的果实,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我想,或许活着本身,就是一件充满英雄主义的事,而自由地活着,更是值得我们奋斗终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