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作协女子读书分享会在华弈围棋学校如期举行,此次分享的书目是沈从文先生的《边城》,由曹云波推荐。参加此次读书分享共计18人,作家协会刘忠学主席亲临现场,对此次读书会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并鼓励书友们一定要坚持读下去。作协名誉主席关伯阳老师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分享。推荐人曹云波带来了新朋友刘宏英女士。
分享会由发起人李春磊和书目推荐人曹云波共同主持,有以下几个环节:
1. 李春磊给新老书友相互介绍,介绍读书分享的目的和意义。
2. 每位书友分享一句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3. 曹云波简介《边城》书目并分享了自己的读后心得(在此文最后)。
4. 书友们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读后感受,现场讨论的气氛非常热烈,从故事情节、人物描写、写作手法、地域风貌、文字表达、古今对比、中外对照等等方面,把一本《边城》读得深刻、透彻。每一个书友都有同样的感受:又是一次精神盛宴的分享!
5. 高春梅的一首诗朗诵《雨巷》,把戴望舒笔下清新、温婉的江南表达得淋漓尽致,仿佛《边城》中的主人公“翠翠”就是那个撑着油纸伞走在小巷的“那个姑娘”。声情并茂的朗诵赢得了阵阵掌声。
《边城》简介:沈从文(1902~1988)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沈从文不具有那样的政治意识,点出令人心灵颤抖的故事,他的目标仅仅专注于那些历经艰难而又能倔强地生存下去的底层人民的本性。这类人事的表达,在沈从文1934年出版的代表作《边城》里,推向了极致。
在湘西的茶峒城边,有一条小溪、一座白塔旁边,住着主人公翠翠(父母双亡)和她爷爷老船夫,祖孙俩以渡船为生。茶峒城里有个叫顺顺的船总,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老二叫傩送。
端午节翠翠去看龙舟赛,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傩(nuó)送,傩送在翠翠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傩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并提前托媒人提了亲。天保告诉傩送一年前他就爱上了翠翠,而傩送告诉天保他两年前就爱上了翠翠,天保听了后也吃了一惊。
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方式表达对翠翠的感情,让翠翠自己选择。傩送是唱歌好手,哥哥自知唱不过弟弟,心灰意冷,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翠翠在碧溪边只听过一夜的歌声,她爱二老傩送的心声并没有为心上人所知,而傩送的歌声再也没有响起。
直到白塔倒塌、爷爷离世后,曾经爱恋翠翠母亲的杨马兵来到碧溪岨边,照顾、陪伴孤单可怜的翠翠。这时翠翠才逐渐知道了祖父活着时所不提及的许多事。二老的唱歌,大老的死,顺顺父子对爷爷的冷淡,中寨人用碾坊作陪嫁妆奁诱惑傩送,傩送记着哥哥的死,且因得不到翠翠的理会,又被家中逼着接受碾坊,因此赌气下行。爷爷故去四七,船总想把翠翠接到家中,翠翠没有答应,就在碧溪岨边等待着二老傩送驾船归来,但是小说的结尾却是: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沈从文在小说《边城》中描写的湘西,风光秀美,民风纯朴,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彼此以诚相待,不市侩、不计较、不功利,民俗自然清新,民情真挚醇厚。小说中对湘西的描写如室外桃园一般,诱人前往的意念尤为强烈。对于爱情的至真至纯、对于亲情的至深至浓、对于邻里的至尊至敬,没有功利的掺杂,没有政治的隐含,表明了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自身的创作主旨。主人公翠翠、爷爷、傩送、大佬等不多的语言,却像那条涓涓流淌的小溪,清澈、清新,却富有无限生机,又蕴含着淡淡的忧伤,带着读者缓慢前行。走进茶峒,了解了湘西;走进苗寨、体会了民俗;走近翠翠,走进了故事。这些景物和人物的描写,都代表着清新自然、未受污染的民族文化和淳朴文明的品性。作者用娟秀、简练的文字描写湘西的自然之美,其实就是衬托湘西古朴民风的心灵之美。《边城》写了少数民族对婚姻自主的尊重、以歌求婚的浪漫方式、饱含人性之美的兄弟之情,这些湘西人生命的真实生活形态,都隐含着对现实生活中传统美德缺失和价值观错位的呼唤,以及对现代社会物欲横流的批判。作者力推湘西美好淳朴的自然生活方式,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对质朴品德的宣扬,也想借此重建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
其实,我们“作协女子读书分享会”就是当今快速发展时代的一个特殊的“边城”,各行各业的姐妹们能在喧嚣、快节奏的生活中静下心来,手握一卷,伴着淡淡的墨香,坐着读书会这艘没有功利的小船,荡漾在博大的书海中,感受着自然、深厚的书香文化,抒发着自己从文字中获得的诸多美好。每一次读书分享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与智慧的升华。这也许就是读书分享的真正魅力所在。
下面就是此次“读书分享会”部分文友的感受,之后还会有其他文友的《边城》读后感陆续发布在微信平台里,敬请您的指导。
首先发表读后分享的是书友张秀鸿:展开《边城》这本书,我便被作者沈从文先生带进了另一个世界,心一下子安静下来,仿佛置身于多年前那个湘西小镇,我也过着书中人物那样简单而宁静的生活,周身有种从没有过的轻松与释然。
茶峒——名字本身就有一种意境。茶峒地方不大,人也不多,人与环境一样,都保持着天然的质朴的本真。是的,没有污染,没有破坏,没有争斗,无需法律约束,也无需道德绑架,一切都自然而然。我想,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即使粗茶淡饭,也能让人吃得香香甜甜,有滋有味;即使偶尔心有不顺,也能酣然入梦,怡然自得。
手捧《边城》,正当我流连于世外桃源般的境地,与翠翠一同陶醉在美好的梦乡时,一场暴风雨从天而降,翠翠纯美的爱情戛然而止。祸不单行,与翠翠相依为命的爷爷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突然离去。那个无忧无虑的女孩儿的命运随即发生了的遽变:两个最爱她的人都离她而去了,面对生离与死别,这个可爱的女孩儿未来的命运将何去何从?这就是现实,就是生活,我们无法左右。
合上书本,我默默祈祷;祈祷有朝一日,二老抚平了伤口,又回到翠翠身边,与翠翠组成幸福的家庭,渡船边来来往往的人们还能看到将他们迎来送往的一家人。退一步呢,即使二老最终也没有如愿以偿地回到翠翠身边,可是在经历了风雨之后的翠翠,变得成熟了,坚强了,最终能像摆渡一样,把握住飘摇不定的人生。
小说的篇幅不长,但内容饱满充盈,人物个性鲜活生动,既有风土人情,也有儿女私情,有梦想中的美好,也有现实中的无奈。我既向往书中描写的那种简单淳朴的自然与人情,也珍爱现代的文明与进步。现代社会给了我们(尤其是女人)更广宽更自由的发展空间,我们无法左右外在的环境,但我们可以把握内心的宁静。
我蓦然想到一句禅语:“心中若有桃花园,何处不是水云间。”
张学红这样表述着:读《边城》最打动人的是祖父的善良,淳朴。 摆渡虽说是公家的,但也有客人出于感激多给些辛苦费,但是祖父却从来不收钱,对于有的客人硬扔下就走的,他也会把这些钱托人去买些茶叶和烟草等物品,放在渡船上,只要有过往的客人需要,他都会无偿赠送。有的客人神色不好的时候,他会把自己配的药方给客人用于急救……
诸如此类的例子,恰到好处的证明祖父的淳朴,不为功利所染。祖父的淳朴,也代表小镇上民风的淳朴。文中的小翠从一开始似乎就是个悲剧,她与祖父相依为命,过着平凡简单的生活,偶然的相遇,让她陷入了朦胧但是没有结果的爱情。
然而,爱情并不是这本书的全部,沈从文先生用他恬淡、素雅的话语,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边陲小镇的喜爱,对淳朴民风的情有独钟:它淡泊而宁静,如诗如画,仿佛一幅水墨丹青浑然天成,让人心如止水,跟着沈先生的思绪流连忘返于湘西烟雨中。
《边城》的结尾以等待为结局,让人对小翠的未来充满担忧和期许…… 《边城》里那些单纯而善良的人们,不被世俗所染而宁静淡泊的心以及碧溪的渡船上,仿佛依稀可见一个女子婉约孤独的倩影以执着的等待站成永恒,定格在边城一隅。小翠的等待和守望,也是沈从文先生对古老风土人情的推崇和期待。飞速发达的现代社会,我们身边或许像这样的纯净与自然正一点点的流失,古老民风与现在都市的快节奏形成强烈的反差,想必,这也是沈从文先生让等待作为结局的最好的理由。
姜博序读《边城》的感受如下:
作者在故事的开头用了一抹重彩,描绘了湘西边城的景色,把读者带进了世外桃源,然后渐次地引出了翠翠这个主人公,其用意在于用一种环境造就人的理论,让读者完全能够理解了翠翠的淳朴、天然。就这样娓娓地道出了一段关于翠翠--~那个在风日里长养着,皮肤黑黑,眸子清明如水晶的女孩却遭遇了一段似乎尚未开始就已经结束了的爱情故事。< 作者从白塔下一户单独的人家开始了讲述。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慢慢的讲到茶峒的很多人。老人也就是翠翠的爷爷,管理渡船,从二十岁起便守在这溪边,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多少次,却从来不肯收摆渡钱,且反而备茶、请酒。最叫人印象深刻的部分就是和卖猪肉的互相推钱;与摆渡客还钱并附上自己的烟草。爷爷的质朴,不功利,既是边城人的写照。 关于重义轻利这一点,文中有提到说,小镇里婚嫁自由,只要儿女们喜欢。即便是文中最有钱的顺顺,也是一个不十分在意钱的人,慷慨的很。有钱人家的儿子喜欢穷人家的姑娘,抛了门当户对的聘礼,要娶穷人家的姑娘,也不是什么新闻。因此爷爷对顺顺家的大老天保欢喜翠翠这件事,心中是高兴的,完全不像现代人那样有门第不同的困扰。但是,问题却出在二老也同时爱上了翠翠,而翠翠尽管对二老也是一见钟情却并没有把自己的感情告知对方,故事就这样一波三折的展开去。然而,最终完美的一切只能存留在记忆里。天保与傩送一个身亡,一个出走,祖父也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死去。一个顺乎自然的感情故事以悲剧告终。 作者笔下的翠翠既羞涩的恍惚,也兼具了少女初涉情感的拘谨。由于自小与爷爷生活,缺少母爱,更不懂如何处理情感,于是对自己痴心人不知所措,有含蓄,有躲避,最终只剩下了等待。难免叫人对这样的人生悲凉命运生出许多的无奈与困惑。 命运的转折还应该从大老殒命开始。二老不再那么坚定地要娶翠翠,船总顺顺也开始对爷爷有了偏见,而爷爷的木讷和口拙也让船总和二老对他产生了误会。 这是一个忧伤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却是无论什么事情,机会是由自己把握的,消极的等待会让自己陷入遗憾或悲剧。比如,翠翠如果能和爷爷或傩送证明自我的想法,悲剧或遗憾就不会发生。所幸的是在文末,那座在暴风雨中倒下的白塔又重新建造起来了,似乎是告诉读者,虽然那场暴风雨中逝去的很多东西已经回不来了,但是风雨过后,活着的人,还要继续生活的。 读完了《边城》之后,心很酸涩,结尾处只说“这个人也许永远也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模棱两可的结尾似是给了些期待,但又像是对翠翠的安慰。读起来有些悲哀和无奈。 合上书,我不禁遐想,如果爷爷不是那么快的就死去了,事情会有转机吗?如果大老没有死,二老会不会不再怨恨呢,如果翠翠自己主动去争取一下,她会不会幸福呢?可是,有了这些如果,翠翠还会是翠翠了嘛?《边城》还会是这样的边城吗?有些美就是残缺的美,比如《边城》。 陆美芳说:夜深人静的时刻,躲开白天城市的喧嚣,忘却工作的疲劳,让自己沉浸在一片静穆之中,认真地读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思绪随着书中人物的变化起起伏伏...... 《边城》这篇小说,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述了湘西边地苗族人民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展示人性的善良与心灵的纯净。 这本书体现在三个方面:平中见奇、静中见情、疏密相见。读着这篇具有浓浓的乡土气的文章,我十分喜欢。 首先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幅画面: “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小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侗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的差异。小溪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计数” 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山水画,其境其美,令人向往。 而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在建设的背后所呈现的破坏也是污浊不堪:树木被伐,空气中噪音不断,垃圾成堆。文中的这段描写,成为我向往的空间那种清净,静谧美好的世外桃源。 美丽总是令人忧愁,湘西山城茶峒掌水码头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同时爱上了城边碧溪老船夫的孙女翠翠。但翠翠心里爱的却是傩送,当天保明白了这个三角恋爱的实情,深知不能勉强,主动退出了竞争,驾船下辰州,好忘却那里的一切,却不幸遇难,傩送虽然仍然爱着翠翠,但哥哥为此而死,使他心中压抑,又对老船夫有误会,也在痛苦中离家去了桃源。而翠翠独自承担所有的变故,在等着,等着那个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回来的人。 如诗的边城,诗意地演绎着人生,诗意地演绎着生活。书中所示的人性美浸透着完美,而翠翠的无限期等待又显示着不完美。她的爱情悲剧可以说是那个年代造成的,她和傩送本来完全可以结合在一起,培育出美丽的爱情之花,可惜二人却失之交臂,留下了悠长的遗憾。 残缺虽说也是一种美!但是心存善念,我依然希望最后会有奇迹出现...... 代凤华:再读《边城》,是在深圳光明新区的图书馆。闲的无聊,每日就跑到那里一晃就是半天。因为喜欢沈先生的文字,每每觉得沈先生的作品总是那么清新淳朴。看到边城就有一种这样的感觉。仿佛看到了一幅水墨山水画一样。打开书:“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边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随着美丽的景色,故事的主人公翠翠和老船夫还有那牵动大家的渡船随之缓缓出现在我们眼前。就这么自然的,生动着。 小说以民国初年川湘交界的小镇茶峒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淳朴自然,不悖天性的爱情故事: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大老和二老同时喜欢上了老船夫的孙女儿翠翠。善良的他们决定用唱情歌的方式公平竞争。可是大老知道歌声不如二老,气恼之下打算离开茶峒却不幸溺水。二老心里愧疚加上父亲的逼婚,也赌气下船出走。而因为这件事,船总顺顺却对老船夫有了成见,最终老船夫和象征着茶峒的白塔一起倒下了。小镇的人们对谁也没有恶意,他们的善良是藏在骨子里的,老船夫死后,船总顺顺派人料理了后事并商量安顿翠翠,还要把翠翠接回家给二老做媳妇。翠翠没有答应,她要等二老回来做决定。小说最后写到: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也许明天就会回来。我们都希望二老回来,可是作者这样写就是要给读者留一个遐想的空间,回来了会怎样,不回来又会怎样? 作者用优美的文笔描绘了茶峒人热情善良淳朴的民风,从他们每个人对钱表现出的不屑,可以看出沈先生笔下的茶峒是他心中的世外桃源,然而这个世外桃源里面的每个人却又有丰富的情感,就连妓女都写的那么让人不能生厌。看着翠翠,让我们心里有一种淡淡的忧伤,淡淡的心疼,淡淡的揪心…… 喜欢《边城》中人与人之间为对方着想的善良,热情,生活虽清苦,却能够互相帮忙。老船夫用实际行动来表现对钱的不屑,从不收摆渡钱,即使有人硬塞了钱他也总是买了茶叶烟叶等方便大家的东西。希望我们的城市现在也能够回到最初的和谐温馨,如我们创城口号中说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中展现人与人之间的美好,那样该有多好。 王亚玲这样表达她的感受: 初读边城,被沈从文笔下开头的湘西美景所吸引。同样吸引人的还有作者笔下翠翠那双清亮如水晶的眼睛,从文字里,我好像看见一个活脱脱的女孩微笑着站在我面前。是那样的率真,无忧无虑。随着时光的推移,翠翠慢慢长大,一切都被一场爱情的来临打破了。梦碎了,一切的美好都破碎了。如果不是翠翠心中深藏的那份少女羞涩与表面的冷漠也不会导致相爱的两个人,因层层的误会而错失了应有的幸福。如果没有这一连串的误会作为催化剂,翠翠和二老应该已经过着幸福的生活了。小说的另一个靓点就是那座白塔,它承载着爷爷与翠翠所有的精神寄托。白塔的轰然倒塌,暗示了爷爷的离去,爱情的破碎以及翠翠内心的绝望。在小说的结尾处,着重描写了白塔,重新修建的白塔带给翠翠新的希望与寄托。那就是等待,也许是另一种幸福的等待,也或许是一个不知未来结果的等待……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人与人之间要坦诚相待,有什么,想什么都要说出来,不要把话憋在心里,及时的进行梳理和沟通,这样就不会让误会越来越深。也不至于到故事的最后,由于彼此双方的误会而造成了一生错失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