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作协女子读书会第三期的读书分享书目是《瓦尔登湖》。
此次 读书会在华弈围棋学校成功举办,由发起人李春磊和书目推荐人王丽虹共同主持。参加此次读书会共计17人。其中有第一次参加的阿城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金史专家、原阿城区宣传部副部长关伯阳老师及其爱女关澄泊和上小学的外孙,有2017年作协新会员勾阿莹老师,有学识渊博的新朋友刘畅女士,还有许亚楠姐姐带着一岁多的外孙女坚持参加读书分享,真的是让人钦佩和感动。他们的到来使我们的读书会更丰富多彩,更有内涵,更有层次,对读书会的每一个文友都是非常大的鼓励和激励,让我们更有信心把读书会做实、做好,他们对读书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且带来了非常精彩的分享。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分享会分四个部分:
一.由发起人李春磊做读书分享的开篇,简介读书会的目的和意义,给新老文友相互介绍。按着惯例,每个与会者分享一句名言警句。
二.由此书推荐人王丽虹简介《瓦尔登湖》及作者。许亚楠等十几位参加者全面、深刻、精辟地表达了自己的读书心得。此环节精彩不断,掌声不断,真正感受到了每一位都是用心读了《瓦尔登湖》,现场气氛非常热烈。
三.4月4日是清明节,高春梅以一首诗歌表达了书友的心声,对故去亲人的缅怀及对革命先烈的敬仰。李春磊讲述了清明节的来历,对清明节又有了新的定义和理解。
四,关伯阳老师给予分享会总结和点评,最后集体合影留念。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 1817—1862)先生以自己卓尔不凡的方式走到了历史的前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今天他正以自己的生活态度影响着世界。他于1845年3月末,带着一把借来的斧头,走到了瓦尔登湖边的森林里,过起自耕自食的生活。在那自制的木板小屋里,在那湖滨的山林里,与天地为朋,自然为友,聆听各种声音,感受四季的变化,体会离群索居的妙处,简单人与人的交往,体验生活最基本的需求,独自生活了两年又两个月。梭罗一个超验主义者,用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生活告诉人们,生存的需求并不多,而往往是人的奢求太多。
读书分享环节大家积极发言,现场气氛非常热烈,下面就是文友们的读书感受:
许亚楠:读《瓦尔登湖》很吃力,却一直没有放弃。这本书描写了美妙风光。写了梭罗对于瓦尔登湖,对小屋,对山林,对林中小动物,对大自然万物的热爱。 书中有生活的真谛、有超脱的智慧,它是一本脱俗之书。就像有句评论说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瓦尔登湖”。作者梭罗他崇尚简朴、热爱自然,他用清新的话语向自然致敬。现在的人们很难静下来去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去生活,应该坚守怎样的道德与原则。而梭罗静了下来,他用心去感受生活,细致的观察着周围的一切。梭罗认为,在这个世上除了追求物质生活的富足外,还有一种生活,就是让身心更加愉悦的简朴生活。如果我们能够走进瓦尔湖,漫步在那林间小道,肯定也能够感受到梭罗带给人们的恬静吧。想,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心里拥有一个美丽的瓦尔登湖。
张秀鸿:首先,我要坦白地说,这是我读得比较艰难、比较辛苦的一本书。以前看书,我基本都是按自己的兴趣去选择读本,而这本《瓦尔登湖》是“女子读书坊”3月份共享的必读书目,我必须读下去,虽然当时读着比较吃力。就是在这种“艰难”且“辛苦”的情况下,我一次次逼着自己捧起这本书,又一次次无奈地放下,再一次次地捧起…… 当我读到“九月或十月里这样的一天,瓦尔登湖是一面完美的森林明镜… …往上面呵气也不会留下痕迹”这一段落时,我惊喜地发现,我的心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了,我读进去了,那优美的文字,深刻的思想一点一点地引起了我的共鸣;同时,我被作者的博学与睿智深深地折服了。在书中,我欣赏到了老子、孔子的名言,还有那么多具有西方特色的诗句,中西方思想在这里融会贯通;在书中,我读到了一种标新立异的思想,或者叫做哲思,或者叫做见解,以及来自灵魂深处的省悟。
读《瓦尔登湖》,我感受最深的是:某些文字,只有静下来,慢下来,用心去品读,去感受,去回味,才能与作者一同呼吸,共同成长。是的,也只有静下来,慢下来,摒弃喧嚣、浮躁,甚至是不安,才有可能读出经典的“妙”处来。 难以想象,一个人放弃了城市舒适的环境和熟悉的人群,选择一座孤岛,以原始的生活方式,生存了26个月,这需要何等坚定的信念与勇气呀!梭罗把自己与自然真真正正地融为一体,使自己成为万物生灵中的一个分子,与鸟兽为邻,与动物为伴,与花草为友,自力更生,自给自足,自主自在,自得其乐。在与大自然的交流中,他慢慢地梳理自己的心灵,以冷静独到的眼光看清外面纷繁复杂的世界和忙忙碌碌的人们。我想,他大概是想探寻人的一生到底在追随什么,同时又将失去什么。
作者对自然万物有着真正的爱,所以离群独居时,他才不感到孤独与寂寞。我想,这样一个能够享受独处的人一定有着一颗无比强大而充实的内心,他真正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反倒是生活在今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现代人,却常常感觉精神的空虚与失落。由此看来,再多的物质也并不能使人富有,只有精神上的富足,才有可能给人真正的幸福与满足。而要想拥有精神世界的富足感,提高自己的幸福指数,除了必要的物质以外,还必须拥有作者梭罗那样丰富的知识、高雅的情趣、高尚的品格和完美的精神世界。
让我们努力做一个不仅眼中有风景,更要心中有风景的人吧! 再次感谢春磊发起的读书活动,感谢丽虹对本书的推荐,感谢姐妹们书山学海的相依相伴,让我读到了这本《瓦尔登湖》,读了这本书,一点点感受,与大家分享。
张学红: 作者梭罗于1854年出版的《瓦尔登湖》,虽说与现代社会间隔100多年,我却没有感受到时代的差距。作者是一个简朴的、纯粹的甚至是孤独的作家,在瓦尔登湖畔开辟了一个属于自己独享的房舍,他自给自足,虽不是与世隔绝却让人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惬意和幽静,他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他不过多的索取、不贪婪,靠天然的食材维持大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有限资源,过着节俭的生活,并且乐在其中,正如他所说的“我认为身体进食的时候,想象力也同样应该进食,两者应该坐在同一张餐桌旁”。
他在大自然的孤独静谧中与灵魂对话、与花草树木呢喃、与湖光山色耳语,仿佛他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分子。 读到这里我联想到刘禹锡的《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正是作者追求的简朴生活的最高境界。 从《瓦尔登湖》这本书我又联想到了中国古代田园诗人 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同样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本质上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作者完全融化在自然中,人与自然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瓦尔登湖》跟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有异曲同工之处。 在他们的世界里,唯有敬畏自然,让心和苍穹紧紧的结合在一起,人和自然和谐统一,用最少破坏环境的生存方式,维持一个人在世上的基本需求,没有贪念、没有纷扰,不过分索取、心无杂念,他用自身的行动向人们阐述:热爱家园,保护环境,真正体现了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唯美画面。
曹云波:初读梭罗瓦尔登湖,似乎跟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有几分相似。但梭罗和陶渊明是完全不同并非想去做永久‘返归自然’的隐士,而仅是他崇尚‘人的完整性’的表现之一”。
梭罗是一个思想家,而非陶渊明般的隐士。他通过独居来解析人类的心灵。他的清静和陶渊明的清静有着本质的区别。”是的,这两份悠然或恬静是不一样的。 梭罗的回归自然,回到自然中去,做一个自然中的人,一个自然的人,去感悟自然的妙处,领略自然的真谛,这是他一生的追求,他在瓦尔登湖与鸟兽为邻和山鸡甚至老鼠成为朋友,他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一切与之和谐相处。
梭罗热爱生活把日常生活的每时每刻变成艺术性的审美,它可以自己耕作,自己收获,感受四季的变化,为春天的到来而欢欣,他用心灵去感悟生活,他倾听自然的虫鸣鸟啾,他观赏四季美景的春去冬来,生活简朴尽享心灵的宁静,孤寂但不孤独,他是用身心在真正体验着自己,把美好实践到他的生活中,正如他所说:“片刻的美好经验,比一座月亮一般高的纪念碑还要值得记忆”。两年的时光他从审美体验中获得真理和伦理。
我也是一个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人,结合当下的现实社会生活,感觉到:远离城市的喧嚣容易,而让自己的内心获得一份悠然、一份宁静、一份对自然的敬畏与尊重就很难得,正如日本姜本胜博士通过《水知道答案》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当他用愤闷、诅咒水时,水在显微镜下的结晶是不规则不完整的,但是当你赞美它、说爱它时,水的结晶就会呈现六角形晶莹美丽,可见一切美好感悟源于内心,更源于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少些抱怨,多份付出,多份对生活理解,对自然的热爱,让自己心中有个一尘不染的瓦尔登湖吧!
让自己的内心多份阳光、多份爱的付出,在心灵采菊驻篱。既学陶渊明的那份悠然,更要学梭罗对生活的感悟与践行,讴歌自然、回归生活吧,远离浮躁找到自己内心的怡然平静、自然洒脱,从容地做生活的主人。
王亚玲: 第一次听说《瓦尔登湖》是在十多年以前,那时为了生活到处奔波,无暇顾及自己读书的爱好。直到今年的二月,听丽虹姐为大家推荐这本书,才真正的静下心来,仔细的读了一遍。 当拿起这本书,便被作者心中的《瓦尔登湖》所吸引。梭罗是美国半个世纪以前著名的诗人、哲学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学者,用两年隐居式的生活,记录下了瓦尔登湖畔大自然的美妙。书中的所思、所想折射出梭罗对与世无争生活的向往。在这喧嚣浮华的年代,我们所缺失的正是梭罗内心的这种纯净。也许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瓦尔登湖这样宁静而清澈的角落,只是慢慢的被世俗的贪婪与尔虞我诈所蒙蔽了。
翻看《瓦尔登湖》会让你有一种心灵的安宁及灵魂的对望,可以在一个人的夜里,静静的品读。然后问自己,我们是不是对生活奢望的太多?才让自己疲惫得无所适从。崇尚简朴的生活,会让我们觉得一切都很简单,都很美好,生活真的就是,心简单了,一切就都简单了。我们的人生如果多一份淡然,少一丝索取,那么于大自然,于自身都会是一场富有奉献的修为! 梭罗用自身的经历诠释了对自然的敬畏,对简朴生活的热爱。梭罗与树为邻、与湖为伴、与自然中的每一颗草、每一条鱼、每一只鸟成为朋友。真正的做到了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完成回归自然的初衷。瓦尔登湖像是一湾泉水在我们心中流淌而过,带给我们的是一阵清凉及灵魂深处的洗涤。
瓦尔登湖是我们心中的一面明镜,它不断的警醒我们,在这浮躁的社会与疲惫的人生旅途中,如何让心灵寻找一隅宁静与淡泊。 我们来到这世间就是身无寸缕,我们除去生命是成本,余下的都是利润。既然我们赚足了利润,又何必的一味索取?让我们一起走进自己的“瓦尔登湖”,给疲惫的心灵一个停靠的驿站!
姜博序: 从全球背景下,瓦尔登湖可以说已经成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一个典范。从生态的角度来说,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从古至今很多仁人志士的共同理想。人类的文明进步不应该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发展前提,如果舍本逐末,将对人类子孙后代是一个毁灭性的伤害。即使我们做不到像梭罗一样清心寡欲,归隐山泉,也要随时注意遏制自己过度膨胀的欲望,珍惜资源、坚持合理、绿色、健康、节能的生活方式,同时更要加强内心世界的改造,充实头脑。内心平静了,人也就宁静了。
陆美芳: 对物质的要求尽可能的简单,简单的犹如湖边的一片树叶;对精神的追求永不停歇,最大地丰富自我的灵魂。当忙忙碌碌的生存压力成为一种习惯时;当喧嚣浮华成为我们得以生存必须的外在环境时;当我感慨生活的不易与多艰时,这一直成为我不断地折腾而无果所逃避的借口。我的原始动力在哪儿?读完《瓦尔登湖》,我豁然开朗,我所缺乏的是无知的贫瘠,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无聊和虚度。现在,我追求的应是:通过不断地思考、汲取,不停地超越昨天的自我,感恩生活,达到积极向上的精神。四季轮回是生命的苏醒沉睡,此刻,我的心中有一个瓦尔登湖。
李宁: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曾有这样一片宁静而清澈,透明又丰盈的“瓦尔登湖”,在这片湖水里,有我们最初的模样,最真的念想,最简单的思念,最单纯的信仰……然而或许随着时间流逝,岁月变迁,物质社会的熏染,使它渐渐蒙尘,渐渐被遗忘,被忽略,甚至被忘记了。于是我们费尽心力去追求被外界早已制定好标准的所谓成功,功名、地位、利益等等等等,一旦哪里被身边的人落在后面,便觉得沮丧、失败甚至落魄不堪,可是,真的是这样吗?那些我们费尽心力去追求的,真的是我们内心深处最想要的吗?还是只是为了向世人证明什么。我们需要用这样的方式来证明什么吗?我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活,就是不成功吗?我们一定要去达到别人眼里的成功吗?
《瓦尔登湖》一书,给了我们去回忆最初的自己这样一个契机,也用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给我们讲述了幸福和快乐都是可以由自己去掌控,内心丰盈远比物质丰厚更为让人钦羡。愿我们都能够回忆起内心深处那一湾平静的“瓦尔登湖”,愿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最快乐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