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永远在路上

柴奇伟:读书,永远在路上

小时候,连环画是我的最爱。小孩子当中,要是谁有几本连环画,那就是“皇帝”。为了看到连环画,我会想尽千方百计讨好“皇帝”。

记得那时,我不知从哪弄来两本破烂不堪的《365夜故事》。尽管很破,却是我的最爱。后来,我上了师范,我们班有一位音乐老师,每次上课,她总会拿出一本书讲故事,有时讲农家孩子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的故事,有时是农家孩子遭遇不幸自强不息实现梦想的故事。

也正是在那时,我才知道了读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可以看到很多人的人生经历。从那以后,一到双休日,我总会进书店,逛书摊。有很多时候,在书店里看到一本好书,一看就是一个多小时,直到书店老板下逐客令,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那时候,我是文化路旧书摊的常客。这个书摊上看看,那个书摊上瞧瞧。相中一本好书,想买但囊中羞涩,只好和书摊老板多次讨价还价后狠狠心买下一本解解馋。那时候,一块六一本的《辽宁青年》是我的最爱,尽管这样,我还得节衣缩食才能过过书瘾。

那个时候,我就想:有没有一个随便看书,不用花钱的地方?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意外地发现,学校图书楼二楼有两个图书阅览室。进入图书阅览室,我好像走进了书的世界、书的海洋。有很多次,看着看着,竟然忘记了时间,常常在图书管理员催促无数遍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转眼间,我参加工作了。有了一份工资后,在双休日,一到县城,我就开始横扫一切书店,《辽宁青年》《青年文摘》《读者》《知音》是我的最爱。那时候,我恨不得期刊能一周出一期。

书读得多了,就想写点东西。当我把写好的东西拿给同事看时,同事问我:“报社有没有熟人?”我摇摇头。同事又问:“有没有朋友?”我还是摇头。“你还是别投了,投了也不会发表。”同事好心劝我。

也许是年轻气盛,放学后我就骑着单车把稿子寄给报社。时间过去20年了,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1999年12月28日。这个日子也许对别人来说极其平常,但对于我来说,却是终生难忘的。正是在这一天,我写的文章被《关心下一代报》发表了。

尽管我的稿子被编辑动了大手术,但总算发表了。一篇稿子的发表对我来说就是兴奋剂。从那以后,我一发不可收拾,开始写新闻、写散文,由于经常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我多次受到表彰,并在2016年先后加入了舞阳县作协和漯河市作协。

因为喜欢读书,所以近年来,我一直在参加水韵沙澧读书会举办的各种读书活动,无论是周六上午和下午举办的活动,还是周五晚上举办的活动,甚至偶尔还有在工作日举办的活动,我都想办法从舞阳县孟寨镇赶来参加,风雨无阻。记得2015年,第一次参加完水韵沙澧读书会举办的活动后,我兴冲冲地回到五十多公里外的家中,我家“掌柜的”一盆冷水泼下:“咱舞阳就你一个‘信球’去了吧?”

当时,我也曾经在心中多次问自己:这样奔波,值吗?

在这样的犹豫中,我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这几年来,我先后读了《瓦尔登湖》《诗经》《生命册》《沧海残阳》《幸福在路上》《城的灯》《羊的门》《黑白男女》《派出所长》等书,并学会了写读后感和书评。

在这样的犹豫中,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书友、文友,通过他们,我开阔了视野,打开了心胸,增长了见识。

在这样的犹豫中,我除了自己读书之外,每天晚上还坚持给儿子读书,儿子对书已经产生了浓浓的兴趣。

在这样的犹豫中,我发现,只要一天不读书,我就觉得自己的生活少了些什么。

有一次,我到图书馆听绘本故事。我也给在场的家长和小朋友讲了一个故事。结束后,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说,我的故事讲得很好,想让我来给孩子们讲故事,纯公益,没有工资。我同意了。因为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做人做事不仅照亮自己,还能温暖别人。和这样的良师益友交往,我想不上进都困难。

我家“掌柜的”,从最初的不支持到现在的大力支持,这几年来,她一直在背后默默地支持我。有一次,我到漯图书馆给孩子讲故事时,也让她来听了一次。意想不到的是,她听着听着竟入迷了,还把听到的知识讲给远在北京的女儿听。

“你看孩子,我听报告。”再到图书馆,转变观念的她总会这样说。

2018年,是我因读书而收获颇丰的一年。我和我的学生在市里举办的读书征文比赛中多次获奖, “掌柜的”笑了,学生笑了,我也笑了。

我是一名农村教师,我会尽我所能,在自己读书增长见识的前提下,组织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为祖国强大、民族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系水韵沙澧读书会资深会员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书,永远在路上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