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松风 你愿意驯养我吗
“山间的路氤氲着雾气,衣服被蒙蒙的雨打湿,胸前和双脚本该觉得冷,背后却因为疾步而行被汗湿,更因为难耐的情绪而焦躁。初识爱情在这样年轻的年纪,在这样如梦似幻的山里,就注定这是一场足以铭记但是却不可能结果的感情。”
——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
01
今天要写的书评是川端康成的作品,《古都》。
而川端康成是一位太过追求美学体验的作家,所以如果想要读懂他的作品,我们不仅要将他的故事情节梳理清楚,还要了解川端康成的生平经历与他对虚无的追求。
川端康成这个作家,他的一生被外人贴上了两个标签,一个是“搬家”的名人,指的是川端康成的人生在不断的搬家中度过,是一位永远的旅人。另外一个标签是“参加葬礼”的名人,这是指他经常出现在葬礼上。自幼父母双亡,之后又过早的见证了其他亲人的离世,随后他的至交作家三岛由纪夫也自杀身亡。
那么这两个标签就像是缠绕在川端康成一生两根巨大而悲哀的线,一根叫生离,另一根叫死别。可以说悲哀与虚无是川端康成生命的底色,也深刻的影响着他对这个世界的审美。
1968年10月17号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在川端康成得知自己获得诺奖后,他首先想到的事情却是,快找个地方躲起来吧。也许,像他这般极致细腻敏感的人,尘世间恐怕是留不住的。1972年,川端康成自杀离世。
古都
→
创作背景
孤独凄凉的童年生活,使川端康成失去了家的感觉,缺乏心灵的归宿感,这种孤独虚空,无依无靠的感觉影响着他的生活与心灵,使他一直梦想着能寻找到能抚平其心灵创伤,给予他精神寄托的理想家园。也正是这种游子情系故乡的强烈感受和追寻故乡的强烈愿望,才使其发表了以京都为创作背景《古都》。
川端康成在写《古都》时说:“想写一篇小说,借以探访日本的故乡”。之后在随笔中又提到:“京都是日本的故乡,也是我的故乡”。“我把京都深秋的景色,当作哺育我的‘摇篮”。
以此可以看出,《古都》选择了日本的古都京都来作为创作的背景主要因为京都是日本美最集中和最杰出之地,也是日本文化的第盛之地,被称为“真正的日本”,是“日本人精神的象征”。川端康成在京都找到了自己一直苦苦寻找的心灵故乡和理想的精神家园。
川端康成创作和发表《古都》的时期,正是二战日本战败后,被美军占领的时期。美军将美国的文化及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传入日本,致使日本的民族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陷入了传统衰落的危机之中。
川端康成对日本传统美的失落深感痛心,决心把战后自己的生命作为余生,来恢复和挽救日渐消失的日本传统美。他说“我强烈地自觉做一个日本式作家,希望继承日本美的传统,除了这种自觉和希望以外,别无什么东西了……。”“我余生不是局于我自己,而是日本的美的传统的表现”。正是这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使得川端康成以京都作为故事展开的背景,创作了极具京都及日本魅力的作品《古都》。
03
《古都》是近来读到的很喜欢的作品,就连现在回想起这本书,写书评的时候,也忍不住带有“日本人特有的那种倦怠”起来。
其实读的日本的作品并不多,去年的时候读了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可以说是很带有日本作家的风格了,之前还读过一本研究日本国民性质的书,叫做《菊与刀》,里面对于日本的这种很丧,很倦怠的性格特地做了分析。
比起太宰治,个人喜欢川端康成更多一些,他的作品以后还会读,首先会先把他的获诺奖的三部曲读完,三部曲分别为《雪国》《古都》《千纸鹤》。
读川端康成的作品,有两点感触,其一是日本独特的审美。对自然事物的触景生情,而且是以一种淡然的忧伤为美。中国的作品中诸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这就类似孔子所说的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这与西方作家所描写的那种经历生离死别并带有强烈的戏剧性与悲剧色彩使人震撼揪心泪流满面的感觉是大相径庭的。它更像是一种内心的空寂与惆怅感。
还有一种感觉就是日本人特有的那种思维方式,以及思维的表象——语言。川端康成笔下的人物形象多给人一种内心纤细敏感的感觉。对话也多会有意味暧昧之感。这在他的美学背景下是和谐一致的。而《古都》因为题材的原因又有更多的日本自然景物及传统色彩。
看他的文字,就仿佛周围的空气也流动的缓慢起来。
川端笔下的故事也没有什么大起大落,总是缓慢地流淌,就好像两个人交谈,川端大概是那种不会说“啊啊???”的人,而是永远不急不缓地“噢。”的那种人。
所以看完了书我脑中留下的就是一片淡薄的雾霭,具体什么感觉我也说不出来。但是是美的。
04
这部小说没有涉及到人性的一丝丑恶,写的净是人间美妙的真情。养父母对千重子的真情,千重子对苗子的真情,以及简单的男女之情。
至于情节,真的是觉得很不重要了。读起来就好似一篇极美的散文。
觉得川端康成并非想去刻画一个或美好或凄哀的故事,只是想在刻画这个故事中表现京都的春夏秋冬四季的京都古老文化之美,有花车巡游之美,禅寺佛寺之美,和服衣带之美,各种祭典包括时代祭,伐竹祭,鞍马火祭等等,也有姐妹之间相互奉献之美,父母亲情之美,朦胧爱情之美,凡此种种,构成了或艳丽或古朴或清幽或优美或典雅或厚重的日本美交响乐,这也是在追忆他眼中的古都。
在这里引用一句话:川端的作品就好似深秋夜雨中,深巷里的一盏枯黄的孤灯。
读这部作品的时候想到了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里面工业化,城市,乡村的对比,以及对自然的回归。还有沈从文的《边城》因为结局很相似。
《雪国》准备留到冬天的时候再读,就想着在一个闲适的午后,捧着热茶,然后膝头放着本《雪国》。想着就觉得幸福又美好。
最近在读茅盾先生的《子夜》,大师不愧是大师。
《古都》是一本很美的小说,有一种怅然所失的妥帖的美感。希望你可以读一读。
这周的书评就写到这里啦,祝大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