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红 碶派
2020年2月14日,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全球已一个多月,宅家,重读珍藏版《活出生命的意义Man’s Search for Meaning》,作者维克多・E・弗兰克尔(Viktor Emil Frankl M.D., Ph.D. 1905-1997)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出生于奥地利,1930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949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是享有盛誉的存在-分析学说的领袖,他创立意义治疗(Logotherapy)乃西方心理治疗重要流派,《活出生命的意义》是其代表作之一。
接触此书缘于当代历史记录者微信群一位老师推荐,他分享“每天听本书”音频,其中一期就是关于此书。一听即被故事“抓住”,像一位老友漫谈,更像一个智者开悟,反复听了十多遍,买来纸质版细读,边看边画,最后整本书几乎都被画满。
这本只有10万字的书至今已被翻译成24种译本,销量达几千万册,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最有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入选香港大学必读50本图书。在弗兰克尔逝世18年之际,华夏出版社特此推出珍藏版。在因新冠肺炎病毒致武汉“封城”23天之际,在中国病例已超6万(死亡1382人)的今天,在疫情肆虐致世卫组织宣布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暴发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半个月之际,推荐此书,请大家一起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面对困境如何摆脱恐惧,调整判断,获得最宝贵的自由?
全节简练,分为两部分,据说弗兰克尔开始并不打算出版,只是希望将自己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经历记录下来,最初书名是《一个心理学家在集中营的经历》,像本口述历史书,夹叙夹议,文笔优美深邃。第一部分讲述作者在集中营的经历,占了全书的70%页面,第二部分介绍作者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心理学的意义疗法心得。
“我们这些在集中营生活过的人,都记得那些走过一个个屋子安慰别人、把自己最后一块面包给了别人的人。这样的人在数量上可能不多,但足以说明一点:有一样东西你是不能从人的手中夺去的,那就是最宝贵的自由,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实际上,人们也经常会遇到需要抉择的时刻。每天每时你都需要做出决定,这样的决定将使你要么屈从于致命的暴力,要么保持自我内在的自由,同时也将决定你是否成为环境的玩物,是否抛弃自由和尊严而变成标准的囚徒”,此段选自《活出生命的意义》第一部分,深触我心。
二战时期,原本只有极少数人能活着走出“死亡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这个编号为119104的待决囚徒不仅死里逃生,还以冷静客观的笔触记录自己在集中营中亲身经历,且从心理学角度予以分析,将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留下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弗兰克尔因此被誉为20世纪的一个奇迹。在全家都被关进奥斯威辛集中营,父母、妻子、哥哥相继死于毒气室中后,只有妹妹和他幸存下来的情况下,超越炼狱般痛苦,呕心沥血,将这段真实历史和自己感悟记录传递,目的是:“帮助他人找到他们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作者认为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
2月9日,41架包机将近6000名医护人员送到武汉天河机场,这是疫情发生以来,抵达武汉的医疗队人数最多的一天。 目前在武汉,来自全国的“白衣战士”已达近2万人。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来自中国实力最强、历史积淀最悠久的一批老牌医疗单位:协和医院、华西医院、北医三院、解放军总医院、朝阳医院、华山医院、南方医院、瑞金医院……从1月17日到2月13日,仅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就派了3批23名医护人员急驰武汉。今天,中国压上医疗界所有精锐王牌,无数医生护士奋战抗疫一线,让人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弗兰克尔承认人的自由不是无条件的自由,而是针对特定条件采取某种立场的自由。“作为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两个领域的教授,我充分认识到生理、心理和社会的条件对于人的限制,但同时作为四个集中营的幸存者,我也亲眼见证了人在难以想象的最坏的境遇中勇敢面对和战胜各种厄运的能力”。当下中国,因疫情全国几乎停摆,危机时刻又凝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