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向右滑动<< 2 顾湘说:”我是一个很注重自己内心的人。“看了《赵桥村》,你会发现顾湘的文字记录了她内心的一个很真实的世界,而且这些文字是具有冲击力的,那么自然,那么从心。 文中有很多的细节与环境描写,动植物的名字都有具体所指,让我看到了一个生活观察者、生活艺术家,这样的散文是不常见的。 (汪老的散文中似乎可以看到一些影子) 顾湘也喜欢画画,她认为画画令人感觉松弛,并且能够做出更多的尝试,顾湘的画是很有吸引力的,她是一位记录者,和写作一样,她不在意技巧,而是画出大自然赋予它们的模样,不断探索,自己觉得满意就好了。 『《好小猫》里“顾不厌”和她的小猫』 伍尔夫在《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希望,大家无论通过什么方法,都挣到足够的钱,去旅行,去闲着,去思考世界的过去和未来,去看书做梦,去街角闲逛,让思维的钓线深深沉入街流之中。”顾湘的理想生活是:一个人,几只猫,想画画的时候画画,想写点东西的时候写点东西,想坐在窗前发呆的时候发呆……反正不要有人不要有事来打断。这是一种浪漫主义的生活,现实中,还有工作,像四月的赵桥村——“村北的垃圾高原上竟开遍了油菜花,完全变了样,壮丽而感人“,我们常常忽视生活中的美好,不去观察身边的草木虫鱼、晴空雨霁,我连离家100米远的小花园都多年没去了,甚至很久都没有把头探出阳台上的窗户晒晒太阳了。 顾湘说:“人跟人的距离和人跟自然的距离是一样的,而并不是在我们这里,人跟人的距离肯定要近于人跟自然的距离。我甚至在俄罗斯看到过一个老太太,她站在河边看着夕阳照在河水上,她就流泪了,她还跟我说,你看,这就是神啊。“ 这样的环境也影响了曾在俄罗斯留学的顾湘,感恩大自然的馈赠,书写关于季节与自然的终极浪漫。 3 他们很可能有囤积症。两个人都有囤积症,不知道算幸或不幸,是因此能彼此理解、相互怜恤、志同道合,心也在被杂物侵占后留下的寸尺之隅紧紧挤在一起,还是抢夺空间的战争会因为杂物增长速度翻了一倍而比伴侣中只有一方囤积的情况更加激烈。他们的轻手轻脚及惶恐紧张或是常年在堆积如山垒到屋顶的废物间穿行的结果,废物犹如立在狭道两旁的海水,如果他们谁言行失当,狂涛巨浪就会从上方盖下来将他淹埋。 傍晚,许多大飞机的庞大身躯擦着树梢掠过头顶,犹如白鲸游过,腹部饱满皎白。 那时茶翅蝽相当活跃,在夏夜的风中飞来飞去,又停在我的纱窗上,就像人游了一会儿泳趴在泳池边上一样。 过了一个月我看出来我们村有啃甘蔗的风气......第二天晒着阳光盘着腿继续啃,有点啃不动了,慢慢吞吞嚼吧嚼吧,啃了一个上午,感觉自己像只熊猫。 生活令人紧张但仍充满希望,新的生活渗透进来。 汽车城的护城河,河道笔直,河面上波光粼粼,荡来漾去,靠近河岸的一堆变幻着,像河边植物不断喷散出来的一蓬一蓬发光颗粒,我羡慕起那些能捕捉和固定下这种流动着的闪光的画家的本领,比如肯·霍华德(Ken Howard),他用一些白色和淡黄色的点让水面上一片光耀,我对那些点着迷而又困惑,它让人在“一瞬”和“永恒”之间感到头晕目眩。 六月,好几次骑车到村口时闻到一阵浓郁的花香,四下也不见花,不知道花香是从哪来的,就像遇到了妖精。 两只猫都围过来看冰块,这是它们第一次看见冰,我跟它们说:“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太阳底下冰(尽管有点儿脏)和猫都闪闪发光,我觉得没有水没有电也问题不大,空气凛冽又新鲜,树干都镀上了金色,头脑清爽,生活清晰而简单。 夏天美是容易的,冬天美则困难。人景皆如此。 4 “鲁迅写‘门外却有四尺见方的一块泥土,种了一株桃花。’的,就是那样的房子” 上次去上海的鲁迅故居,正碰上故居修缮,我看到弄堂里的人们忙着晒被子,(被子是从各家门前浓绿的植物间隙隐隐约约显露出来的),弄堂外的人们有的骑着旧式自行车,有的提着刚买来的新鲜蔬菜,有的朝商店里面挤,撸起袖子伸长手,准备置办年货。山阴路上的生活气息是很让人怀念的。 4 顾湘专访: 点击欣赏精彩视频 5 面包店里,两个看起来岁数很小的店员问:“这是什么书呀?” “《赵桥村》。” 其中一个激动得说:”哇!我超喜欢顾湘!“ 另一个说:“我从小就喜欢她!” 顾湘说自己写东西或者画东西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要出一本书或者其他什么作品,这完全是为自己做的一件事。正是这样一个真实的作者,让我们在她的书中感受着她的灵动与热爱,当然,《赵桥村》或许也是她给自己生活取的一个别名,通过自己的想象与感受,记录下来,联系了你我。 人海茫茫,书海浩瀚,你我相遇,实属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