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不说再见,因为我们会重逢

告诉你啊,

我很喜欢你,

从不曾后悔过。

回顾在文学社的这三年时光,总觉得是漫长而又短暂。像是一杯茶,刚刚热水泡好,眨眼却已经变凉。

我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在2013年12月的那个晚上参加文学社的换届面试,那晚的天很冷,而黄晓明和周迅刚好在那晚来明法楼拍摄电影。我面试结束之后,看到很多同学依然挤在一起看他们的拍摄。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明星来学校拍摄,内心也同样很激动。

半个月后,我接到静婷学姐的通知,担任下一年的宣传部部长。那一年换届之后,留在社里的人很少,全社加起来,总人数都不到十个。社团星级也只有二星,在众多社团的大海里,完全看不清文学社的帆。

在2014年的那个学期,社里的每个人都很辛苦,俞亦男学姐拼命地做活动策划,而我那个时候负责微信平台的推送,其他的人则负责开展活动的宣传,审核稿件。那个时候的我们每天都是非常地忙碌,从活动策划写到活动总结,从海报制作到宣传页的发放。在那个学期,我也参加了其他的社团,比如《新闻人》《北风》,做了很多的人物采访。后来,微信平台运营了近两个月,得到学院的通知,说社团不可以私自办微信公众平台。俞学姐为了这个事情找了学院的老师谈了很多次,到最后,微信平台还是停止运营了。

老实说,当我得知的那刻,表面上说着无所谓,不办就不办了,可以省点时间做其他的事情。可是在接下来的那几天,真的是很难过。我和室友说,可能是因为自己付出了时间和精力,辛苦做了两个月,亲手把它创建起来,现在却只能看着它沉寂,感觉很难过。

我最后推送完那条告所有读者的文章,我看到我们的微信平台有120个人关注。到后来,我们2014年脱离新视,恢复自己的微信平台时,我看到那些人数少了11个,其他的人依旧愿意相信我们会重新回来的。当我在后台,看到那109个头像时,内心是激动,也是感动的。

大一下的那个学期,我们举办了一个“时间都去哪儿”的征文大赛,收到一百多份稿件。后来顾准老师和我们说,你们可以试着排一期杂志看看。老实说,我们那个时候从来没有接触过杂志的排版。

后来学姐请《北风》的学长给我们全社做了培训,那是6月份的时候。社里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便熬夜排了一个晚上,作为最后杂志的汇总和修改,我那几天最晚是凌晨四点睡觉,整个宿舍的人都是沉入梦乡,而我自己却在下面点着灯排版。我们那次用了三天,把那本作品集的初稿排了出来。老实说,现在想起来,感觉真的是太不可思议。

在大二的时候,有新同学加入,也有一些同学离开。那个时候,我们换届是在11月底。当时我依然同时参加三个写作采访类的社团,每天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虽然知道要换届,但是却很纠结,最后还是选择了自己挚爱的文学,文学社,我知道它是一个小社团,很多人都不看好它的发展,但是我还是义无反顾选择留在文学社,从俞学姐的手里接下了这个担子。

但在12月的时候,因为新视内部要改革,文学社和《北风》杂志社都被分出去。老实说,我很感谢那些留在文学社和我一起去面对这个困境的同学。那时,还有关于我们杂志的印刷,中间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来来回回跑了好几次的印刷厂,所幸在期末考试的前一周,杂志总算是出炉了。

为了让社团更好的发展,我和社里的同学商量了好久,特别是魏皖川,他为了文学社,也是积极和老师们进行沟通。最后,我们和社联那里达成协议,挂靠单位从人文学院换成校团委社团联合会。

从2015年3月至今,我们做了很多的活动,社团联合会也帮了我们很多的忙,比如说黄亚洲诗歌朗诵会的举办、短篇小说大赛等,他们都在积极帮我们做宣传。在这里也很感谢那些同学和老师。

由于在2015年的那个学期,我们一直在积极举办和参与各种活动,最后在今年的星级评定中,成功荣升为人文艺术类里面的四星级,当时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自己正在教室背书,我兴奋地差点要在院子里大喊。(哈哈,你们是不是没猜到我安静文艺的一面,还有如此情感充沛的一面!)

当看到自己辛勤付出有收获的时候,自己是十分开心的。而今,我们的《飞鸟》杂志依旧在做,从红到蓝,历时一年。我也时常会收到很多同学的反馈,他们和我说,“你们的杂志真的很好看。”那刻就觉得做杂志这件事情是有意义的。

现在的社团里面,大家的脸上都写着对文学的热爱。虽然它现在看起来依然不完美,但是我还是很喜欢它。当我们不断付出时间和精力的时候,我们就会爱上这件事。

这是我在文学社所呆的最后一个学期,也是我参与的最后一本杂志。看着它一点点长大,我感到很开心。我真心喜欢文学社,我希望在以后它可以成为学生们真正的心灵栖居地。

曾经从书上看到一句话,“一个人真正长大的时候,曾经让我伤心流泪的事情,现在我能当成笑话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很抱歉,我现在在回顾这些事情的时候,还是没有办法当成故事说给别人听,自己依旧会落泪,而且还是大把大把地流泪。我猜,也许我还没有长大吧。(笑)

在最好的年纪里遇到你,我对于我所付出的时间和心血,我不曾后悔过。

韬奋文学社,我会一直喜欢你。

写于2015.12.21

花象风草原创出品

如转载请联系后台

告别

遇见是两个人的事,离开却是一个人的决定,遇见是一个开始,离开却是为了遇见下一个离开。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米兰·昆德拉

JUST FOR MEETING YOU

PS: 其实这是2015年年底的一本文学社的杂志里面的文章,感觉很有纪念意义。之前写过很多的文章,有人物专访,也有虚构的小说。但是,我必须承认,我在写散文的时候,特别是回忆性的散文,真的是投入的心血是很多,远比小说需要想得多。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说,这个世界流行的是离开与告别,短暂的分别也许是为了更好的相遇。还有一件很开心的事情,是刚刚看到后台的读者说,“看了你的文章,感觉你会是一个生活会很用心的人,很可爱”,吼吼。有点开心~\(≧▽≦)/~啦啦啦。那晚安啦!

小花象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告别不说再见,因为我们会重逢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