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略特《批评中的实验》 | 一个加长版

原创 小蚂蚁和小蜻蜓
昨天,我终于答辩完了。虽然很多人根本看不到这篇推送,但还是想在这里写一个加长版致谢。希望你们不要嫌弃:)

▼ 文 | 徐栖

艾略特在《批评中的实验》(1929)中说,“在文学批评中,我们始终在使用我们不能界定的术语,并用它们来界定别的东西。”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刻地理解了艾略特的这句话。虽然贡布里希的主要贡献集中在美术历史学科,但其思想体系的每一种关键节点都涉及到非常“大”的哲学观念,比如理性、启蒙,又或者是现代性。这让我在使用每一个概念的时候都如履薄冰,生怕自己浅薄的学识把话语引向并不存在的所指。

因此即使怀着敬意写完了这篇论文,我深知(甚至我写完就已经意识到)还是有很多没有深入阐释、没有论述明晰的地方,这让我非常愧疚,也让我对做学问生出一百分的敬畏与向往。

我一直觉得我是一个后反劲儿的人,该干什么的时候总是赶不上趟,总要兜兜转转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走上正路总要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幸好求知的乐趣让我一直觉得写论文是非常有意思的过程,更让我感激和庆幸的是,我有不能望其项背却一直和善可亲的领路人,我的导师金永兵老师,和非常优秀的一直帮助我的同学们。我一直都很想以“我至今都还记得,大三刚开学我去金老师办公室找他聊天时候的场景”作为致谢的开头——但这好像并不符合师门的风格,因为他一直谦虚说“我最写不了文学性强的文章”——但确实是金老师,在我说“我可能没有什么能力,只是很喜欢西方文论的课程”时开怀大笑说“那可不一定”。金老师一直以来的宽容、鼓励和支持让我特别温暖,也让我收获良多。

去年从罗马回来,我大概花了半年的时间沉浸在自己的低落里出不来,明明拿到了很好的offer却觉得世界都并没有太多意义。躺在地板上和大亮说“我觉得世界真的好没有意义啊”的场景我现在都记得很清楚,那是我这个大个子瘫成一坨泥的时刻。我也记得后老师半夜和我说第二天早上去自习的那个时刻,大概就是从那个时候我才开始真正振作起来,开始写论文——所以我总觉得,自己是花了半年时间读了一个硕士——我现在都不知道,是求知的欲望还是后老师让我慢慢走出来。如果说紫菜小姐是那个让我重新开始读书的人,那后老师大概就是那个让我开始真正学术的人了。

在终于答完辩的这个时刻,我特别想感谢在自己抑郁得要命的时候还在安慰我的紫菜小姐,这位姐姐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数次让我没有忍住哭出声来;我特别想感谢一直被我挂在嘴边的后老师;我想特别感谢陪伴了我很多很多年的小蚁,我们好像两个水平差不多的学渣,在互相吹彩虹屁的过程中慢慢扶持着一路走来,这个公众号就好像是把我们两个绑成“两人三足”的那根红线。

感谢我们的忠实读者兼好友兼损友沐轩老师,这位优秀男士的吐槽和鼓励温暖得像一件五位数的羊绒毛衣;感谢非常够意思的帅哥,从工作到学术简直包办代替,感谢来自小早同学和金花同学的友谊,朋友很少的我因为和你们聊天真的很开心。感谢已经在天津驻扎的我的室友们,和她们聊天一直就像和家人聊天。感谢化学学院的我的领导和住我对面的小姐姐,你们让我觉得自己真的好像挺抢手似的。感谢喆仔,是你随时在线解决我的困惑,让我觉得仙女下凡也不过如此了。
感谢我的朋友们一直以来给予我的爱,我也爱你们。

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让我可以几乎任性地选择人生的道路;感谢我的先生徐梓淇,是他在我最艰难的时候一直陪伴我,帮助我渡过所有我觉得迈不过的坎儿。感谢我的公公婆婆,他们真的待我像女儿。

在燕园生活了9年,这九年我经历了学习、工作、结婚,是这座园子形塑了我对于这个世界的感受,感谢它给我的一切。万般不舍,愿您未来风骨依旧。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艾略特《批评中的实验》 | 一个加长版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