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 -《小别离》

不行了,必须来说一下孩子的教育的问题了。

前两天,和老爸老妈看了会一个电视剧,叫《小别离》,讲的是三个家庭,分别是处于上层,中层,以及中下层。

三个从小玩到大的孩子,面临中考,然后就是出国的问题。

位于上层家庭的小男孩,一直是老爸带着,比较淘气,成绩不好,一心想要摆脱老爸的束缚,先是出国去澳洲,为了不用老爸的钱,14岁就在澳洲打工,结果被遣返。后来,和爸爸,还有继母和解,又凭借努力,申上了美国高中。

接着是中层家庭,这个女孩成绩中等,但是整天被爸爸妈妈控制着生活起居,完全没有自由,也一心想要出国,最后成功去了美国。

最后是中下层家庭的女孩,成绩最好。但她妈妈为了让她出国,甚至想着要过继给她在美国的姐姐。最后小女孩决定不出国,不去美国当别人的女儿。

 

关于教育,现在似乎直接和出国挂上了钩,仿佛只有出国,只有在国外,才能够教育好小孩。就算在我成长的大院里,似乎一半以上的同龄人都出国了,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要出国呢?

我似乎到现在都没有彻底明白。

 

如果说,出国是一种见识,我可以理解。但是,在国外真正要学习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这个问题需要有一个大致的轮廓,再出国也不迟。

 

不说出国了,就说说孩子的教育吧。关于孩子的教育,影响最大的首先是父母,接着是同伴。

父母是什么样的人,孩子往往会被深刻地影响。

然后是同伴,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就会有什么样的价值观。

简而言之,教育小孩,父母要做的就是,父母自己不断成长,做好自己。同时给孩子设立基本的规则与概念,让其自由地野蛮生长。

 

只有父母活出了自己,才能有出色的孩子。

 

父母要做的,是倾听孩子的声音,鼓励孩子的愿望,并提供资源。如果孩子不需要,不想要,就不要强加给孩子。

有一个教育分层理论,很有意思。大概讲的是教育分为三个层次,分别针对底层的孩子,中产阶级的孩子,以及高层的孩子。

底层的孩子,需要的是应试教育,因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技之长,能够立足于社会。学校教育非常重要,甚至说是唯一。

中层的孩子,除了应试,还需要的是素质教育,最好有特长,这样才能够上比较好的学校。学校和家庭教育并举。

顶层的孩子,需要的是决策教育,技能,素质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权衡利弊,作出最正确的决策。这时,学校教育不重要,孩子的视野,综合能力,成长环境,是最重要的。

 

在我看来,这个教育分层,是可以在同一个人身上,逐层递进的。但是现实是,能够在一个层次中做好,并从一个层次,跳到另一个层次,就已经很困难了。因为父母的认知水平和环境都难以让孩子达到另一个层次。

 

这样的话,教育的关键就是提高认知能力了。

 

两个人的认知水平,如果不在一个频率上,就会出现,话不投机半句多。

最后再说几句,最好的教育,其实和教育无关,只和人格形成有关,人格包括气质,能力,性格,一系列的心理活动。

所谓的知识和技能,只是能力的一个表现形式。

如何看待学习,如何看待生活,如何看待自己,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环境相处,这些才是最核心的能力,而且几乎是课本里没有的。

同时,每个人都是独立的,要根据每个人具体的情况进行教育。

工厂化教育已经渐行渐远,个性化教育,针对个人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时代,正在来临。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论教育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