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有什么用】“无用之用最为大用”

作为一个学人文学科的人,
尤其是一个学基础学科的中文系的人,
要保持一份在这个社会当中的一份清醒,
一份独立,
一份自我,
就需要你有一个深入思考能力。
——杨宁

前两天看微博,居然看到一个微博热搜是#中文系有什么用#。

点开之后,为各路网友或文艺、或深刻、或浅显的观点惊叹之余,更感觉这个话题#中文系有什么用#出来本身就是设有立场的。

从高一选文科到如今大二,我经常被人问这样的问题?——“学文科?学汉语言文学?将来有什么出路?”

大多数人问出来这个问题的本身就是带有偏见的。

“汉语言文学,出来不就是一个教语文的吗?”——我也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看似是询问实则是自以为是的肯定的答复。

每一次听到这样的回复我都想反驳,但是最后也没有,因为三言两语的解释根本不可能抵消他们无知且麻木的偏见。

大一的时候读过一位大学老师写的诗歌,最后一段这样写到,

“终于
当别人宁愿坐在宝马里
为自己而哭的时候
你还能沉浸在音乐厅里
聆听着《梁祝》哀曲

你突然发现四年里
什么都没有学会
只学会了
为他人
泪流满面”

去年我就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假设你昨天读书读到了某个理论让你印象深刻,那么接下来这个理论就像桂花香一样浸润你接下来接触到的所以知识文字中,无形之中深刻影响你的认知方式。

这几天在哔哩哔哩上看杨宁老师讲的《文学理论教程》,这种感觉越发强烈。

虽然人类的非理性层面远比理性层面大得多,但是我们作为一个学习人文学科的人,应该学会用冷峻的眼光看待世界。

作为个体,尤其是一个学基础学科的中文系的人,应该具有深入思考的能力,分析现象背后本质的能力。

通俗来说,就是应该具备反思能力,批判能力,鉴赏能力,同时更进一步,具有解读与阐释能力。

读懂每个人日常言语背后的潜台词,这大概就是最基础的。

以后如果再有人问我,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干什么的?

我大可不必认认真真解释一番,直接来一句“我们这个专业可有意思了,不过我们的可有意思你们可能不懂”可能效果会更好。

以上所述,均为个人拙见,欢迎批评指正。

【图文原创】
欢迎关注
我们不能失去信仰

栋翷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中文系有什么用】“无用之用最为大用”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