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文化研究学者戴锦华老师说过一句话,“获取思想的能力,是人一生谁也夺不走的财富。”
近期的一些生活感悟
关于英雄。
我记得之前我问过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遇到了新闻中出现的那种旁人生命受到威胁,需要有人挺身而出的时候,我会不会站出去?
这大概就是近代史纲要老师所讲的——集体主义的困惑。
这个问题我至今都没有准确的答案。
所以由此再看到很多英雄们挺身而出,拯救生命,保护社会的时候,总是会从心底生发出敬畏之情。
就像云南昆明中学旁出现的恶性伤人事件。
我佩服那个自己被砍伤还让其它同学快跑的小朋友,因为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教育在未成年人身上绽放的光芒;
我佩服那个刀架在脖子上却不哭不闹冷静跟劫匪周旋的小朋友,因为我在他身上看到了很多成年人都无法具备的勇气和坚强;
我佩服那个刚拿到记者证就勇敢的站出来帮忙缓解劫匪情绪从而拖延时间的女记者,因为我看到了职业魅力在一个人身上最好的彰显;
我佩服那个想要替代小朋友当人质而下跪的人民警察,因为我知道那种中国独有的英雄的模样。
以生命和恶魔搏斗而绽放出来的人性的光芒,真的让人热泪盈眶。
还有这几天被刷屏的边防英雄。
祖国山河一寸也不能丢,张开的双臂挡住敌人践踏国土的步伐,那副场景真的让人潸然泪下。
“他们是为我而死,为我们而死。”
“清澈的爱,只为祖国。”
在祖国边陲,守卫国土,寸土不让;在繁华街道,挺身而出,守护正义,永远不放弃责任,热爱和滚烫。
这大概就是我们永远不能停止学习的最动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关于偶像idol。
大概是七年之前,看电视剧的时候,我喜欢上了一个演员,他的名字叫李易峰。
用一句非常常见的话来形容我对他的喜欢,大概就是“始于颜值,忠于才华,陷于人品。”
半年之前,我开始学习理论,学到了兴起于十九世纪后半叶唯美主义意识形态的一种观点,“生活即艺术,艺术即生活。”和在阐述文学与真实命题过程中的一种观点认为,现实生活是对艺术的模仿。
就比如中学时期在各种校园之中层出不穷的早恋行为,其实就有一部分是带有极强模仿艺术的行为。
后来在某一瞬间,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最初可能根本就不是真的喜欢李易峰。纯粹是因为周围大家都在寻找自己所谓的“男神”。
当我认清楚这一点之后,我理解了自己之所以成为不了饭圈女孩,可能就是这个原因。
因为我看中的大概只是他那张好看的脸而已。
这几天在家闲的无聊不想学习,然后看了创4青3。认清了自己本来的面目之后我发现自己再去看那些好看的皮囊的时候,突然有一种“以前都是我的个人偏见”的负罪感。
那些为了舞台梦想而汗流浃背的少年们,怎么配不上粉丝们的掌声和呐喊?
任何事物形成的纷繁复杂的原因背后,都有有一些人在用最纯粹的理想坚守着。
别人的定义不足以成为你对自己的定义。
我们也必须尊重每个人的努力。
大众的标准有时候不足以成为标准,真正的标准都是强者定义的。
在所谓的看到世界的参差的同时,我们也要成为这背后其实都是价值观念的体现。
在知乎上看到一句话,我很难不赞同。
“一个人在面对梦想时的那份敬畏、赤忱和热爱永远是最熠熠生辉的。无论是精神还是实力,以及对舞台的态度,他都很让人respect。”
或许一部分人是抱着名利,出道的心态来的,也或许一些人是真正的出于对舞台的热爱,但是我觉得其中的一些人一定值得一些掌声和称赞。
以上所思所想,仅为个人拙见,欢迎批评指正。
【图文原创】
欢迎关注
我们不能失去信仰
表达个体态度
聆听世界声音
栋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