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你是不是总想着与身边的人搞好关系,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甚至是讨好身边的人?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我读到了这样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做《被讨厌的勇气》,看到标题我就在想,讨好别人还来不及,怎么还敢被别人讨厌呢?谁有这么大的勇气呢?正是带着这样的好奇我读完了这本书,书的副标题叫做“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这本书当中的思想来源于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一位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
说到心理学,大家都知道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他的那本《梦的解析》的出版标志着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成形。更好学院【激发自我性格优势38讲】课程中申荷永老师提到了创立了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的卡尔荣格,而这位阿德勒,他与弗洛伊德和荣格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
阿德勒的成长历程很曲折,从小就体弱多病,个子很小,驼背,还是个学渣,矮矬穷就占了两样。虽然家里经济条件还算不错,但是长辈们经常拿他与长得又高又帅的哥哥做比较,这让他很自卑。而且小阿德勒运气还很差,两次被车撞,5岁的时候还得了肺炎差点就挂了。
就是这样一个身体不好,运气不好,学习也不好的小朋友后来成功逆袭。努力学习成了班上的尖子生,因为小时候经常生病,他就立志当医生,考上了维也纳大学的医学博士。后来得到了全世界最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赏识,跟着他学习了九年,成为了弗洛伊德主持的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的核心成员。
但是他们两个之间并不一直都是相亲相爱的师徒关系。阿德勒是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心理学体系的人,他觉得弗洛伊德把什么都和性冲动联系在一起实在是太扯了,于是连发三篇论文把昔日的老师批判了一番,然后带着一些追随者自立门户,创立了个体心理学,终成一代大师。所以啊,阿德勒他自己的人生经历本身就是一部激动人心的逆袭教材,这段经历也自然催生出了自己的心理学理论。
《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是采用了一位青年与一位哲人对话的方式写成,整本书就是一位缺乏自信,并且烦恼不已的青年带着一肚子的抱怨和疑惑,来到了哲人的面前,经过5个夜晚,5次深入的对话,最终让青年豁然开朗的故事。
青年有困惑,哲人有智慧。只说故事太浅,只讲道理太深,于是哲人和青年恰到好处的相遇了,在一场关于人生问题的大讨论当中,完成了智慧的传承。
生活中我们可能会觉得伴侣不理想,孩子不听话,工作太难搞,幸福生活离自己太遥远,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就要摆脱过去固有观念的束缚,那对我们的束缚都有哪些呢?这本书中讲到了三种束缚:
第一个束缚来自于我们的过去,从弗洛伊德开始,很多心理学家都相信人就是过去,尤其是童年的产物,甚至我们大部分人都是这样认为的,因为过去的经历塑造了现在的自己,
很多人生活的不幸福可能会责怪到自己的父母或者原生家庭身上,这非常容易理解。我们过去的经历变成了潜意识,决定着我们的人生。可是阿德勒却说,重要的根本就不是过去,重要的是你怎么看待过去,而我们对于过去的看法,是可以被我们的主观所改变的。
所以,像是有人说,我现在不相信爱情是因为我在过去的感情中受到了伤害,我孤僻的性格是因为小时候父母不愿意与我沟通,而且他们还经常打我。我不渴望温馨的家庭生活是因为父母离异给我带来了很大的伤害。这样的说法是不是很熟悉?我们经常这样对自己说,过去的经历造就了现在的我,过去已成事实,所以我现在难以改变。而这些论调都是被阿德勒所否定的决定论。他所推崇的是摒弃决定论和原因论,相信目的论。
继续说下去,会有很多令你一时难以接受的观点。简单举个例子。比如说你与别人意见不一致,进而发生了争吵,这使你异常的愤怒,最后你破口大骂。事后自己也知道骂人是不对的,但是因为我被愤怒支配了,所以才做出了这样过激的行为。而在阿德勒看来,并非如此。你先有了要震慑对方的目的,而愤怒的情绪是你要达到这个目的所使用的手段。愤怒不是原因,而是为了达到目的而捏造出来的手段。
再有你可能因为害羞也好,自卑也好,一跟女生说话你就脸红,所以你没有办法和女生自如的交流。这样一说,原因是自卑,结果是没法交流。但是阿德勒却说,你是先有了不与女生交流的目的,所以才制造出了害羞脸红的表现以及自卑的情绪。是不是听起来像是胡说八道?其实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
那这是阿德勒第一个要为我们挣脱的束缚,过去。
第二个束缚是来自于人际关系。这本书的书名叫做《被讨厌的勇气》,说到第二个束缚是人际关系的束缚你是不是感到更加疑惑呢?在这个人人都跟你说要学会讨好他人,要掌握说话的艺术,要让周围的人都认可你的社会当中,阿德勒却告诉我们不要担心被别人讨厌,要有被讨厌的勇气,才能获得自由,这观点是不是有点逆天了?
其实关系对我们的影响是最大的,而所有的关系归根到底是我们与自己的关系,许多的心理困扰都来源于社会或者是他人的评价,而正是这样的评价体系才造成了我们的骄傲或者自卑。而在阿德勒眼中,理想的人际关系应该是我爱你,与你无关,你讨厌我,也与我无关。他甚至还说绝大多数人都在用爱的名义,对周围的人进行着错误的干预甚至是控制。比如说父母对待孩子的教育,阿德勒甚至说父母既不能批评孩子,也不能鼓励孩子。
书中告诉我们,每个人的课题都是独立并且是分离开的,我怎么爱你,是我的课题,而你接不接受我的爱,是你的课题,与我无关。每个人都恪守自己的课题,过自己的人生,那人际关系中就没有这么多的纠结与烦恼。这些观点是不是都出奇的另类?
第三个束缚,来自未来。这一点倒不难理解。很多人的目标远大,觉得有朝一日我出人头地,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了。我的人生从那时起才算是真正的开始,而现在的生活不能称之为人生,只能算是在通往人生的路上。当我们这么想的时候,我们就把现在贬低成了实现未来的工具。但其实,现在才是我们唯一真正拥有的。
当你急着奔向未来的时候,说明你已经不喜欢现在了。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当下的辜负,只有过来当下的每一天,才能朝着制定的目标前进。我们只是在心里想着未来会过上好日子,而不去行动,目标的实现必须要以当下的行动为基础。
《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中体现的阿德勒心理学,告诉我们的是要从过去,从人际关系和未来当中解放出来,这样才能走在成为更好的自己的路上。摆脱了这些思想的束缚之后呢?以前我们原地踏步,可以怪原生家庭的父母,怨恨社会环境的不公平,而阿德勒却完全把人生责任和选择的权力交给了我们自己。当我们从这些束缚中解脱出来后,却会发现,我们其实一直都很自由,真正让我们裹足不前的,原来正是我们自己。
正如本书的名字《被讨厌的勇气》,我们获得了自由也就意味着我们再也没有任何的借口,所有的责任全部都在我们自己的肩上。而拥有自由,承担责任,需要无畏的勇气。这种勇气,是阿德勒心理学的关键词,也是我们人生问题的最终解药,这种勇气是自己对自己负责。
通过以上三点的总结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阿德勒的心理与佛洛依德心理学最大的区别是阿德勒推崇目的论,弗洛伊德推崇的是原因论。在阿德勒看来,世界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复杂,我们之所以感觉看到的世界如此混沌,是因为我们的主观作用。人生其实也并不复杂,是我们自己把他弄复杂了,因此幸福很难获得。阿德勒教我们立足于目的论,而不是弗洛伊德的原因论。
我们不应该受到过去的支配,所有你现在自以为的原因,都是你为达到心中目的而采用的手段。相信目的论是为了让我们深深的相信自己是可以改变的。我们随时都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无法改变,其实是因为我们自己不断的在下“不要改变”的决心。我们缺乏选择新生活的勇气,也就缺乏了幸福的勇气,所以我们才会不幸。虽然这些话说出来极其的严厉,但也是非常的简单。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我们要如何度过没有影响,决定自己人生的只有此时此刻的我们自己。
经过以上的分享是不是感觉脑洞大开呢?我们大多数人相信和认可是原因论,是原生家庭,是外部世界导致了我们的成功或者失败。按照阿德勒的目的论,这都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的内心,当我们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时候,总是在受到原生家庭、人际关系和外部世界的束缚,我们没有跟着自己的内心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无法接纳自己,感到自卑。
其实阿德勒曾经也是一个很自卑的人,他的身高只有1.55米,那他之所以能够成为心理学的三巨头之一,是因为他学会了接纳自己。能够愉快的接纳自己,是改变的前提,也是获取幸福的关键。很多时候我们看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开始自卑,丧失了自信,进而讨厌自己,其实背后的动机是妥协退让、是不想改变,也是在逃避人际关系。
青音姐也曾说过自己因为名字感到自卑改名字的故事,说明自卑是每个人都有的,在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当中,自卑感并并不是贬义词,自卑感是人类文化的基础。正是因为我们想摆脱自卑感,想要追求优越感我们才不断的进步。人人都有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希望进步,都在追求自己理想中的状态。
我在2019年就读过了这本书,也是我竞选创客组长的其中的一次分享,整本书读下来完全颠覆了我之前的思维和认知,例如原因论和目的论,课题分离,想要做到书中讲到的真的是需要很大的勇气,这真的是一本反复阅读的书。
青音共读会栏目正在拆解这本书,青音姐已经做了一次引导共读,知名心理专家董如峰老师已经做了一次品读,想要听到老师的分析拆解欢迎微信扫码加入《青音共读会》。一起读书,心不孤独!
同时也欢迎感兴趣的伙伴添加我的微信,一起来分享读书的乐趣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