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地心游记》儒尔·凡尔纳

凡尔纳利用教授的性格、学术能力和地位,巧妙地借他之口完成了大段对自然科学原理的枯燥阐述。如果说阿克赛尔在探险开始之初还只能算是一个毛孩子的话,相反,李登布洛克教授却早已经是科学界的泰斗了。他急躁、专制的性格使他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三人探险小队的首领,我们甚至可以把他看成是十九世纪唯科学主义漫画式的象征。但是,这位固执得有时显得可笑的教授,却有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他相信科学、相信数字,尽管有时他也会犯一些低级愚蠢的错误。小说中的幽默素材,大多都来自于李登布洛克鲜明的个性。所以,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教授这个人物使原本可能是严肃的科学幻想主题,变得更加轻松活泼、生动有趣。

冰岛向导汉斯是李登布洛克教授的对立面,他冷静、平和,对一切都显得漠不关心,甚至连说话都简洁到了极点。他参加探险的动机与他的同伴们毫无相同之处。如果说后者进行这次探险纯粹是为了知识,那么汉斯则是为了谋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即使是在最艰难、最危险的时刻,他也会雷打不动地向教授索取自己三块银币的周薪。但是,正是由于这个人物的出现,儒尔·凡尔纳才能轻松自如地解决所有在探险旅途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使故事得以顺利地继续下去。

正文

【我的书评】
一大堆的内心活动介绍了这个怪人的性格,最后回到了现实世界。这种人物出场方式蛮特别的。

可是,要想让一个脾气最为暴躁的教授变得理智,这是我这个优柔寡断的人力所不能及的。

他同某个特别刁钻、不易被说出口的词斗争着,这个词顽强抵抗、高傲自大,最终被教授以不太科学的粗话形式说出口来,接着教授便大发雷霆。

他们乘机欺负他,每逢难念之处就等他出错,他一发火,他们就笑。

经常来听李登布洛克讲课的人总是很多,但其中有许多人之所以常来,仅仅是为了欣赏教授发火,并以此为乐。

细长的鼻子宛如一把锋利的刀片,有些淘气的学生甚至说那是一块磁铁,可以吸起铁屑。这种说法纯属谣言。

我叔叔一步能跨三英尺,而且走路时双拳紧握,这足以说明他暴躁的性格,所以了解他的人都不敢和他接近。

我承认我已迷上了地质学;我的血管里流着矿物学家的血液,在那些珍贵的石头中间,我从来不会感到厌倦。

因为他虽然态度有点粗暴,却非常爱我。只是这个人不懂得等待,生来是个急性子。对于这样一个怪僻的人,我只能惟命是从。于是我连忙跑进了他的书房。

【我的书评】
好有电影镜头感。小说相比电影多了一份精彩的内心活动描写。

书脊和封面似乎是用粗糙的小牛皮做的,书页已经泛黄,还耷拉着一张褪了色的书签。

一张满是污垢的羊皮纸从书里滑出来,掉在了地上。叔叔立刻冲向那张破玩意儿,他的急促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他看来,一份在远古时代就被藏在古书里的文件,一定价值连城。

教授对这些文字注视了一会儿,然后将眼镜推到额头上。

面对这样的困难,他当然要尽情流露他的急躁情绪,我已经预见到了那可怕的场面。这时,壁炉上的挂钟敲响了两点。

【我的书评】
破译密码过程中的小插曲。感觉这个侄子就是来搞笑的吧。

信的含义隐藏在这些被故意弄乱的字母当中,要是将它们正确地排列出来,就可以得到一句大家都看得懂的话。我想,说不定这里面包含着和某一重大发现有关的说明或暗示呢!

我敢肯定,作者最初写下的是正确的句子,然后他根据某种有待发现的规律将字母重新排列。掌握了密码的钥匙,就能顺利地把这封信读出来。

一个动人的女孩,长着一头金发和一双蓝色的眼睛,性格略嫌稳重和严肃;可她非常爱我。至于我,我对她爱慕得近乎于崇拜。

我经常嫉妒那些石头,它们被她的纤手抚摸着,却一点感觉都没有!

一起朝古老而漆黑的磨坊走去,从湖边看,这座磨坊非常美丽;我们一边走,一边手拉着手谈话。我讲一些趣事给她听,逗她哈哈大笑。就这样,我们来到河边,天鹅在硕大的白色睡莲中间游弋着,我们向它们道了晚安,然后就坐汽船回家。

他用颤动的手指又一次拿起古老的羊皮纸。他非常激动。最后,他用力咳嗽一声,以严肃的口气,将每个词的第一、第二个字母逐一读了出来

可是谁能想到!他狠狠地一拳下来,砸得连桌子都震动了。墨水四处飞溅,我手中的笔也被震落。

我的头脑发热,眼睛看着纸片不停地眨动;这一百三十二个字母仿佛在我身边飞舞,就好像那些在我们头顶闪耀的银珠般的星星,令人热血沸腾。

我陷入了某种幻觉;我喘不过气来;我需要空气。我不自觉地把那张纸当做扇子扇起风来,于是纸的正面和反面交替着展现在我的眼前。

1 2 3 4 5 6 7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书笔记:《地心游记》儒尔·凡尔纳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