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描绘的是19世纪后期的俄国,托尔斯泰向我们展现出一幅生动形象的画卷,但是故事太偏重道德,导致我读它时并没有愉快的感觉。对于安娜对渥伦斯基的爱情,托尔斯泰强烈抵制,他硬是把安娜的结局写得很悲惨,就是为了告诉读者,罪恶就要付出死亡的代价。如果不是托尔斯泰对安娜存有偏见,就会让安娜离开她不爱也不爱她的丈夫,转而投向渥伦斯基的怀抱,过上快乐的生活。女主角在托尔斯泰笔下变成了一个愚蠢又令人厌烦的女人,她成了一个求全责备、顽固不化的女人,托尔斯泰不惜如此只是为了实现脑子里面所构思好的悲剧结局。有很多这样的女人,她们之所以惹出这么多的麻烦是因为自身的愚蠢,我是不会同情她们的。
我之所以犹豫要不要推荐《战争与和平》,是因为觉得它有点冗长无聊。战争方面,书中做了太多细节描述,在共济会里,皮埃尔也经历了一段长时间的沉闷。不过我们可以把这些跳过去。《战争与和平》不失为一部经典之作,它将一代人的成长与发展刻画得大气磅礴,像史诗一般:自伏尔加河开始,到奥斯特里兹结束,一个个场景遍布欧洲;被刻画得活灵活现的人物纷纷登场;大量的素材得以恰当处理,一会儿把细节描绘得如荷兰画派一样细腻,一会儿又把另一种场景用一种令人窒息的气势写出来,就像西斯廷教堂里米开朗琪罗的壁画。
《战争与和平》好到令人震撼,堪称完美。书中所做的事情对于一个小说家来说是最难的,但是托尔斯泰却做到了。书中的女主角可能是最迷人的了,托尔斯泰将这个自然、迷人的妙龄女孩生动、活泼的形象展现给我们,在结局的时候,托尔斯泰让她拥有幸福的婚姻并且有了自己的孩子,原本的佳丽转而成为一个略显臃肿的妇人,她变得挑剔,变得平凡庸俗,这样的结局别的小说家没有一个人想得到。这样的情节使得你很震惊,不过好好想想就知道了,生活中发生这种事的可能性很大。这本令人震惊的小说,就连最后一点写得也很真实。
《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描写了大海剧烈的风暴,森林里疯狂燃烧的大火,以及洪水的汹涌澎湃,如果这些场景可以给你带来乐趣,这本书绝对不会让你失望。但是我曾经说过,我仅仅推荐这样的书:错过就意味着损失,阅读它会使你的精神财富得以增加,生活更加充实。
篇幅长且结构零散是《卡拉马佐夫兄弟》的特点,但是抛去某几个章节,整本书都会深深吸引着你。
略读是一个实用的技巧,我猜想只有学究才不略读,把蒙田散文里大量的拉丁文格言(在那个时期这很流行)细细地读一遍。如果有哪个读者逐字阅读《卡拉马佐夫兄弟》的最后几章内容,那他真算得上是一个勤奋的人。在审判的时候,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一些很长的劝诫言论,这些话对我来说,只需要草草看一遍就已经很好了。我们的品味随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改变,所以就算是名著,也可能有一些冗长、枯燥的内容。18世纪的文章流行论述道德,19世纪的作家喜好长篇去描写景色,现在我们已经不喜欢这些了。
我自己也不懂得怎样去略读,所以传授不了你略读的技巧。有些文字让我很厌烦,但是我还得一页页地读着,而不敢去略读,因为怕错过了那些对我来说有用的文字。但是只要我开始略读了,就会一直略读下去,我知道自己没有细细地读这些书,所以等看完了整本书就会怅然若失。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觉得还不如不读它们。
让我们再来聊一聊伏尔泰的《老实人》这个短篇小说。就这么几页纸却包含着机灵、嘲讽、调皮的情节,充满理性的态度,还有有趣的故事,这是同等篇幅的短篇小说所不及的。所有人都明白,在当时盛行的哲学乐观主义就是这本小说嘲笑、讽刺的对象。
伏尔泰的思维比任何人都更加灵活,更加巧妙,人们把宗教、政府、爱、野心勃勃和忠心不二看成很严肃的东西,他却用嘲讽、幽默来调侃这些东西,他想通过这些来告诉人们要学会大度,学会勤劳,做自己的事情的时候应该勤奋,应该百折不挠。
我现在要推荐的是让·雅克·卢梭的《忏悔录》。醉心于探索人性的读者会觉得这本书很有趣,他们读了这本书会有一种受益匪浅的感觉,这源于卢梭的坦诚,他让众人看到的是自己赤裸的灵魂。别的作家就算是谈论到自己的脆弱,本质上也是在说那些动人的方面,卢梭对自我的批评却是不留情面的,他坦诚相告,说自己是个不念恩情、卑鄙无耻的人,不仅狂妄,而且虚伪。你看清了真实的他,就不会再去同情他,因为他如此可恨,但是他就是这么喜欢真实。他那忧愁的心绪是那么温柔,他有着让人诧异的叙述天赋,这一切都深深吸引着你,即便你非常厌恶他。这本书的作者很悲惨,他意志很差,急躁粗暴,心灵空虚,我觉得任何一个对自己足够坦诚的人看了这本书都会深深反省,问自己一声:“我和他有什么不同吗?他的忏悔把我吓得不轻,但是如果把我的灵魂也全部剖开来分析,就一定比他好吗?
我觉得巴尔扎克是空前著名的小说家。正像狄更斯一样,他也不喜欢描写寻常的事情,而是热衷于那些奇异的人和事,相较于正面角色,他更喜欢描写反派人物。在创造力方面,他比狄更斯更令人震惊;在涉及的范围上,他比狄更斯更广。一定程度而言,他把当时社会的历史描述得很成功。巴尔扎克写出的故事让我们想到的不是某个团体,而是接触了整个社会,书里面所蕴含的不单单是个人命运的一波三折,更是在描述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在众多小说家里,我觉得他第一个认识到了描写大事件是多么重要。他写的人物,有的是店铺经营商,有的是实业家,他们或赚或赔,尽管他在小说中很大一部分都在讲述爱(其他小说家也是如此),但是在他创造的那个世界中,金钱依然是这一切的动力。他在写作上的技巧让人不敢恭维,一直处于极端,也不见有什么品位,但是他精力旺盛并有很大热情,这使得他创造出的人物肆意而畸形、壮烈地活着。巴尔扎克太过戏剧化的人物常常遭到他人的指责,但是正如风暴要在高山上和大海中气势才得以显现一样,我们也不可以将那些不一般的人物禁锢在一个充满章法的世界中。巴尔扎克写出了太多让人欲罢不能的小说,从中挑选一本来推荐给大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想把他的《高老头》推荐给你们,这是一本丰富多彩的书,深深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我最喜欢的小说家就是司汤达。他的表达方式既简洁又精炼,心理分析既冷静又精确。他剖析人心时显现出灵敏的洞察力。他最推崇的一种品质是做事要有劲头。在他所塑造的众多角色中,耗费最多脑力的是那些不惧任何艰难险阻而奋勇前行的人。他们有着坚忍的意志,宁肯犯罪也要实现所决定的事情。我觉得《红与黑》前面三分之二的内容都写得精美绝伦,但是后面的三分之一却没那么理想了。只有一个原因,司汤达以事实为基础来写这个故事,但是在他的创造下,故事的主人公于连·索黑尔却不符合实际了。这样一来,当司汤达再把于连硬拉回他所创立的情境中的时候,你就会反感了,因为如此狂傲刚毅、充满野心的人竟然会愚蠢到不顾后果了,这一点让你很难相信。
《包法利夫人》是现代小说史上的里程碑,它的作者是福楼拜,我们现在来聊一聊这本书。我近期又读了一遍这本书,必须要提的是,福楼拜追求的是绝对客观,因此这本书有一些冷淡,有一些干巴,我因为这一点而不那么崇拜这本书了,但是我觉得它仍然是一本卓越的著作。精细、活灵活现的人物刻画,使得看完这本书的读者心中有一些蔑视的同时又有些沉重的怜悯,因为对那些小人物来说,生活真的很残忍。福楼拜笔下的这些人物看起来像真的一样,他们绝望地抗争着,导致他们已经不只代表自己,还代表着一种类型。如果必须要为小说找到一个寓意的话,那么《包法利夫人》告诉了大家一个重要的道理:无法实现的梦想是没有用的,这种空想只会给我们带来不幸。我们会由此想到《老实人》的寓意:对已经发生的事情抱有自然的态度,履行自身职责时存一颗善良的心。
有一部很有名气的浪漫主义小说名叫《三个火枪手》。可能无法称它为文学作品,这本书很少有人物描写,构造的情节也粗劣了些,但是可读性很高。
我想让大家知道,在我们这个时代,有一位小说家水平能与大师相媲美,他名叫马塞尔·普鲁斯特。他的作品被翻译成了完美的英语,我总是情不自禁地想,我所说的这些作品中,这是唯一一本没有失去原先魅力的英译本了。他写的小说只有《追忆似水年华》这一部,但是总共有十五卷,这部小说刚面世就轰动了世界,受到文学评论家很高的评价。我也曾经这样评价这部作品:假如其他人的书让人读起来很愉快,普鲁斯特的书让人读起来很枯燥,我也宁可读普鲁斯特的书。但是大部分人第二遍读他的作品时都会更加理智。他有点儿啰唆,文中的自我分析让人觉得很累,他一次又一次地叙述嫉妒,这种令人枯燥的情感导致那些特别推崇他作品的读者最后都觉得很累了。但是相较于他的优点,这些缺点不足挂齿。他是一位卓越的作家,有着灵敏的感觉和超强的创造力,他能将人心看得很透彻。我觉得以后会把他归到很棒的幽默家这一类。
这本小说卷数很多,我建议大家从头开始读它,觉得哪里有些枯燥就把它跳过去,接着往下读。但是你一定不能把维尔特杜兰夫人或查鲁斯男爵这些地方跳过去,在这个时代里,他们是幽默感的典范。
我计划着只说那些被人称为经典的书。近代的作品被排除在外,对它们太陌生是其中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有太多书籍在近五十年里相继出版,而要我现在就谈论哪部作品是经典的、永恒的,就有些太早了。一些评论家持有这样的观点:那些很受大众喜爱的作品是毫无价值的,因为它们只是在一段时期内热卖。这是个错误的观点,有许多经典书籍都卖得非常好,例如《大卫·科波菲尔》《高老头》和《战争与和平》。同样的道理,觉得能够热卖的书就是经典书籍的想法也是偏激的。一本吸引读者的书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但是这本书的价值会随着这些理由的褪色而消失。那些畅销书如果是刚刚出版了两三年,我就不会去读它们,因为你会有一个惊奇的发现,太多被人热捧的畅销书竟然不能让你有所收益,不去读它们也并没失去什么。
人们读书的目的应该是享受。我觉得那些把读书当成任务的读者是缺乏智慧的。我认为生活里众多美好的事情当中,阅读是其中之一。
有一点让我很惊讶,文史家们关注的焦点,在我看来差不多都与文学没有什么关联。他们往往热衷于谈论某一位作家写作时盛行的社会情况,以及政治风气对这一作品有什么样的影响。他们的评论当然也是正确的。
作家对社会时政的评价是他们最喜欢探究讨论的,他们也喜欢端详一番从这些作家的思想中提炼出来的哲理。这样做并没有错。但是他们好像并不注重作家有什么样的写作风格,是否设计出了严谨的作品结构,有没有精美巧妙的情节,塑造人物性格时有没有新意。他们对作品的可读性避而不谈。我因此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些忧国忧民的评论家忽略了阅读的目的是获得快乐,没有考虑文学是一门艺术。
就文学本身而言,它是一门艺术。不能把文学当作哲学、科学,也不能把文学看成社会经济、政治,文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的目的在于使他人获得快乐。
人们经常使用“天才”这个词汇,但是我不会随便将这顶桂冠扣在一个不过写了三四部优秀的剧本,或者两三部优秀小说的作家头上。我觉得天才的出现凤毛麟角,本章所谈到的作家中,我称任何一个为天才都会觉得心里不踏实。称赞他们富有才华已经是很高的评价。在他们之中,有一些才高八斗的作家,也有一些资质比较平凡的作家,大多数人的文学道路都充满荆棘。
文学史上的自传很少,在这很少的自传中,只有《富兰克林自传》蕴含的趣味是经久不息的。这本书写得像他本人一样朴素。富兰克林美妙轻松的语言得益于他从学于名师的经历。书中生动的叙述和富兰克林所描绘的生动形象又真实可信的自画像,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美国人对富兰克林很苛刻,说他是个人格残缺,语言平庸,理想低俗的人,这个评价令我很费解。他实际上不过是不浪漫罢了。他是一位机智聪明又勤奋的成功商人。他祝愿自己的同胞,却也能够摆脱他们的蒙蔽,同胞们的失败被他狡黠幽默地利用,进而达成目的。
有些目的的确是自私的,但是大多数却是大公无私的。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喜欢并不影响他真诚恳切地接受艰辛的时刻。富兰克林是一位很有勇气并且很大方的好伙伴。他说话机智尖锐,坦言自己喜欢女人和酒,能够从中得到乐趣。他是个在很多方面都有所成就的颇有才艺的人。
如果你下意识地觉得人物的行为与常理不符,那么这部小说就会黯然失色,小说的作者也无法抓住读者的心。霍桑在故事的开端就遭遇难题。为什么海斯特·白兰明明能够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却非要待在一个令她饱受屈辱、垂死挣扎的地方呢?
我把《红字》这本书推荐给读者,不是为了故事本身,而是因为它的词语十分华丽,令人读一遍就永生难忘。霍桑学习18世纪的大家,博采众长,创造出自己的语言风格。他的一些句子给人一种斯特恩的感觉,如:“他内心火热,而绝非冷酷,在他看来,拂去蝴蝶翅膀上的绒毛都很残忍。”我觉得这种感觉连斯特恩自己也会喜欢。
霍桑之所以能够创造出精美的句子,是因为他有着灵敏的乐感和优秀的技巧。他有写长句子的本领,所写的句子可以长达半页,后面跟着许多从句,让人读起来有一种掷地有声,抑扬顿挫的感觉,如水晶一样脆生生的。他写出的文字不仅宏伟华丽,而且复杂变幻。哥特式挂毯一样繁复中有着素净,他的散文就是这种感觉,而且没有任何浮夸和单一。他所运用的隐喻富有深远的意味,所运用的直喻妥帖恰当,所运用的词语与意境完美融合。
爱默生的文章就像在演讲一样,他可是一位演说家。音色和气场能给演讲增添不少色彩,但是写出的文章却不会有这种力量。说实在的,我觉得他那很有名气的《论文集》并不能给人帮助或者让人感到快乐。他所写出的文章离陈旧腐朽并没有多远。他所写出的句子虽然生动,但却没有多大功用。如果把他比作一位矫健的溜冰健将,把他的陈旧腐朽比作冰面,他总能在冰面上跳出优美并且繁杂的舞蹈。
但是爱默生既然名声传得非常远,读者们理所当然地想弄明白他为什么在文学界取得这么高的地位。我希望你读读他的《英国人的特性》。这本书的内容很详细,《论文集》使用的语言含混、疏松,没有太高深的思想,而它的语言却完全不同。这本书中的词语运用比他的其他著作更形象、更贴切,内容也更有意思。我觉得阅读这本书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爱伦·坡所写的诗歌直到现在都是美国最优美的,这些诗歌就像威尼斯那些美得看一眼就勾人心魄的名画一样。你在那一刻得到了感官上的深深享受,便不注重这些诗句是否给你带来启迪。
在爱伦·坡以后,也有很多作家进军侦探小说这片领地,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收获,但他们根本上来说只是在延续爱伦·坡所达到的境界,并没有增加任何别的东西。在创作恐怖小说和推理小说时,爱伦·坡可能受霍夫曼和巴尔扎克影响,但是他又非常重视读者的反馈,稳扎稳打地设计着他的那些故事,最后的结尾总会很精彩。它们因此完全配得上所得到的盛誉。他将很多传奇元素堆砌在一起,写作风格很夸张;不符合实际的人物对话安排,和人物一样虚假;他在一个很狭窄的范围内进行描写。但有一点值得我们肯定,那就是他带给我们的阅读体验是绝无仅有的。虽然他没有创作太多作品,但是每一部作品都能带给读者一种享受。
他是一个很有幽默感的人,颇有洞察力,并且拥有灵敏的感知能力,这使得他体会到人生的戏剧色彩,但是他的灵魂是平凡的,因此不能把人类的一些基本情感理解得很深,比如爱和恨,比如面对死亡时的恐惧和充满神秘的生命。他能够很灵敏地将事物的表象看穿,这点还没有其他人能够做到,但是他却体会不了隐藏在表象下面的深刻意味。
《白鲸》被评论家们认为是一部华丽过度的作品,我却觉得这种风格与本书的主体非常协调。夸张可以产生两种结果,一种是帮助作家迈向巅峰,另一种是导致作家陷入荒唐。
《白鲸》写到最精彩处气势宏大壮阔,处处蕴含着雄伟的张力和华美、永恒的辞藻。《白鲸》中讲述了一些从图书馆中总结出来的古董知识和鲸鱼的生物史,我觉得这几章比较拖拉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