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1) -读书笔记

第一部分 立命之学

译序一

《了凡四训》的价值,正在于把儒家,道家,佛教的思想,与命理风水相融汇,超越了迷信的层面,变成一种操作性很强的生活哲学。

译序二

每个人的命运,其实都是自己造作而成,每个人的福报,也是自己努力追求而得。真正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是自己的心念和行为,我们向内求道德仁义,向外求功名富贵,内外都有所得,这才是正确的追求。

译序三

袁了凡践行对善的信仰,心安理得地度过了一生。

译序四

只做好事,莫问前程,心安就好!

作者很小的时候父亲去世,本来母亲的想法是学医不要走官路。

后来碰到一位老人,算出他是当官的命,后经一系列试探,无一不灵验的,遂相信孔先生的劝导,走了读书的仕途,期间得到的名次,都与孔先生预料一致。从此更加相信命运有定数,不必强求。

在北京时,不起心动念,静过命中无子直至五十三岁寿终正寝的生活。后碰到云谷禅师进行禅修。才从自己的内心深处去自我省察,不是一味追求外在的东西。意识到自己过去的种种过失,重新诞生一个超越固有命数,再生的义理之身。

我们对于命运的安排。应当是勤勉修身而又能安心等待。也就是说,是竭尽所能之后的放下。又可以说,是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业。所谓“修”,就是自身有过错,应当彻底改正,永不再犯。所谓“俟”,就是哪怕有一点点非分的企图、念头,有一点点的迁就,迎合,都应当彻底斩断它们。达到了这种境界,就是达到了不动念的境界。才是真正的立命之学。

听了云谷禅师的教导。把自己的名号“学海”,改为了“了凡”。意思是证悟了关于创造自己命运的深刻道理。不想像凡夫那样被命运束缚。从此,每天都谨慎小心,“觉今是而昨非”。孔先生的预测不灵验了。第二年又请情空法师,慧空法师举行回向仪式。十年前许下的愿望全部实现了,又得儿子天启。写本书时都已六十九岁了。

凡是说祸福都是自己造成的,乃是圣贤之论;凡是说祸福都是天注定的,都是世俗之论。

孩子,还没有人算过你的命,不知道怎么样?但是,不论怎么样,当你飞黄腾达的时候,要保持谦卑,要常作落寞之想;即使一帆风顺的时候,也要多多想到艰难险阻;即使丰衣足食的时候,也要想到忍饥挨饿;即使人家对自己很好,也要想想自己有什么值得人家善待的;即使家道兴隆的时候,也要居安思危;即使已经很有学问了,还是要看到更有学问的人,要意识到自己的学问其实远远不够。

孩子,从远的方面讲,要想着如何弘扬祖先的美好德行;近的方面,要想着如何妥善弥补父母的过失。对上,要多想想如何报效国家;对下,要多想想如何造福家庭;对外,要多想想如何急人之难;对内,要多想想如何防止自己心生邪念做坏事。

孩子,一定要天天反省自己做错了什么,天天把自己的过失改正。一天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就会心安理得地一直错下去;一日不去改正自己的错误,就是一天没有什么进步。天下聪明俊秀的人不少,有的却不能勤勉修行德性、拓宽学问,为什么呢?只因“因循”两字,耽搁一生。[因循就是守着世俗之见,按照社会的惯性得过且过,对于人生没有更高的追求。]

云谷禅师传授我的关于改变自己命运的道理,实在是精辟而深幽,是真正的终极真理,值得反复玩味思考,并且尽力去践行,不要有任何的放纵。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了凡四训》(1)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