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自控》读后感

   很喜欢这位美女作家写的书!学习到的几个点:
      一、始终要把解决问题排在发泄情绪的前面。
      二、我们追求的应该是未来更好,而不是当下过瘾。
      三、少年的鼓励直接影响了成年的自信。
      想想我的童年,我父母经常说我:“你那么懒,又不愿干农活,那就好好学习吧,否则长大后有什么出息!”所以我看电视的时间长了,我爸爸的眼神儿都能杀死我,我还经常“被听”各种道理,比如我爸爸会讲他的怀才不遇,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我妈只要看到我在学习,连洗内裤洗袜子的活都包揽了不让我干之类。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对我的影响最大的,绝不是他们的“谆谆教诲”,而是我父母表现出来的勤劳、从不向生活低头、面对任何困境都很乐观、从没有半点抱怨的精神。我弟弟曾经很认真的跟我说“咱娘就是缺个学历,如果有文化,凭她的胆识、态度绝对能干点大事的”,这一点我也很认同。我大约6岁的时候,我爸爸就鼓励我把刚烧开的水(一个大水壶)倒进暖瓶;8岁的时候,我爸爸就鼓励我冬天的大晚上(那时农村的娱乐时间一年就那么几天,且都在晚上)跟几个小女生结伴去大约距离10里地的村子里去看戏,晚上回来的时候经过一片坟地,都快吓死了,吓的都忘了冷了,回到家浑身都是汗;10岁的时候,我妈就鼓励我自己去买衣服、放手让我处理一些外人看来必须成人陪伴的事情。虽然没有文化,但是我父母从来不把我和别的孩子比,所以我从小的独立性还是很强的,并且很少受环境和别人的影响。从这一点上,我的童年还是很美好的,起码比我弟弟美好,因为我弟弟上小学的时候,我已经上研究生了,他从小就活在与我比较的阴影下,即使现在他也上研究生了,也坦白过自己的“心结”,多么希望他能够客观积极地看待这件事情!
       我还有个体会,无论父母或师长苦口婆心教导多少道理,都不如走上社会多摔几个跟头来的实在。还有一点,无论我父母对我多么的“刻薄”和“责骂”,我都不会真的生气,因为我确定他们是爱我的。我现在也在这样教育着我的孩子。尽管我儿子身上很多问题,我也不知道哪来的自信,我觉得起码一定走不歪!
      四、关于四种成本(好歹算是学过经济的,听起来比较熟悉)
      1.固定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而能保持不变的成本。对于个人来说,固定成本就是:房贷、车贷(通勤费)、水电费、物业费、化妆品等等各种生活必须支出的费用。
      2.沉没成本:是指由过去的决策造成的已经产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且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比如看了一场不想看的电影,为了不浪费电影票的费用,坚持把不喜欢的电影看完的成本就是沉没成本;我最近写一篇论文,写到一半忽然写不下去了,觉得自己选题不好,此时放弃,之前付出的时间、精力、笔墨就是沉没成本。
      3.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成本。每种自由都有代价,每种选择都有成本。对于每个人而言,选择A就意味着放弃B。比如选择了一线城市的机会多,就放弃了二三线城市的舒适安逸;选择了稳定的体制内,就意味着放弃了更多可能的体制外;选择了目前的结婚对象,就意味着放弃了其他人!最糟糕的活法是:既不认真对待目前的选择,又一味陶醉于“如果那样,就好了”,纠结的成本是非常内耗且无效的,在我看来,纯属浪费时间!
      4.边际成本:是指在经济学和金融学中,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 这个概念表明每一单位的产品的成本与总产品量有关。比如坐飞机的时候,飞机起飞后,乘务员会说,想去头等舱的旅客加多少多少钱就可以,这件事情的边际成本就为0,因为增加的收入就是纯收益。我们做任何事情,当然都想边际成本最小甚至为0,但前提是前期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才有可能实现这个效果。追求低边际成本,就是自律者或创业者的内在动力吧!
(注:与书中对这四种成本的介绍略有不同,我是百度加上自己的理解解释的!)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情绪自控》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