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本章概述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 莫里哀
第一节概述
17世纪欧洲文学的成就,主要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和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此外,巴洛克文学在当时也有一定影响。
巴洛克文学:
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运动。“巴洛克”原意特指形状不规则且不完美的珍珠。后被用来形容一种崇尚装饰与雕琢的建筑。又移用了这个概念指称这种风格的文学创作。这种创作在内容上偏重表现宗
教狂热、对尘世的绝望,情绪为夸张的悲观和颓丧,用词华丽,堆叠辞藻,作品结构常常框架宏阔,叙述风格扑朔迷离。巴洛克文学以意大利“马里诺诗派”、西班牙“贡哥拉诗派”、卡尔德隆的剧作《人生如梦》等最为著名。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产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文学。约翰·弥尔顿(1608-1674)是最为杰出的代表。
著名的三部作品: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和诗剧《力士参孙》,它们都以圣经为题材。
《失乐园》中撒旦的形象具有双重性,从他身上可以看到资产阶级革命者顽强的战斗精神和英勇气概,但他的骄傲、专断和欺骗等 。
行为也受到了诗人毫不留情的批判,这种双重性体现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者的进步和局限。
约翰·班扬(1628-1687)讽喻小说《天路历程》
二、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1、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
首先,在政治上拥护王权,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
其次,古典主义文学表现为对理性的绝对遵从。
第三,模仿古人、重视创作规则。如“三一律”。
2、“三一律”
法国古典主义的创作原则。要求一个剧本只能有一个情节线索,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不准超过一昼夜,即24小时。“三一律” 一直延续到18世纪以后,才被浪漫主义作家打破。
3、古典主义以戏剧成就最高,喜剧以莫里哀的创作为代表,悲剧成就主要体现在高乃依和拉辛的创作中。
高乃依(1606-1684)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
代表作《熙德》是古典主义的第一部典范作品,也是古典主义戏剧的奠基作。
拉辛(1639-1699)
布瓦洛(1636-1711) 华夏大地教育网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理论的集大成者
理论著作《诗的艺术》成为古典主义的艺术法典。代表作《安德洛玛克》,另一部重要悲剧《费德尔》寓言诗人拉封丹(1621-1695)的《寓言诗》
第二节 莫里哀
一、生平与创作
莫里哀(1622-1673)
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杰出代表
主要剧作: 第二节
《可笑的女才子》、《妇人学堂》、《伪君子》、《唐璜》、《恨世者》
《吝啬鬼》、《史嘉本的诡计》
《吝啬鬼》的主题:
剧作通过高利贷者阿巴贡贪婪吝啬,嗜钱如命的丑陋荒唐的行径。揭示了拜金主义的罪恶,揭露了资本主义发展初级阶段被金钱扭曲的人性。
阿巴贡的形象:
一个典型的吝啬鬼形象。他的所有言行都围绕着金钱进行。他吝啬的特点表现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者的特征,他的吝啬与其贪得无厌地掠夺占有财富的冲动之间密不可分。阿巴贡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资产者的敛财方式和活动特点,是欧洲文学史上著名的吝啬鬼形象,他的名字已经成为吝啬鬼的代名词。
二、《伪君子》
1、《伪君子》的主题
通过伪君子答丢夫的形象,暴露了法国天主教会和贵族社会成员的伪善面目,揭示了宗教的欺骗性和危害性。还揭示了骗子共同的欺骗手段,具有警醒世人的意义。
2、人物形象
答丢夫形象:伪君子的典型,伪善的化身。
首先,他善于把“世人尊敬的东西”当作工具,骗取人们的信任,作为达到卑鄙目的的跳板。
其次,答丢夫作为伪善者的丑恶嘴脸是通过他“贪食、贪财、贪色”的行径暴露出来的。
第三,答丢夫的伪善具有巨大的危害性。答丢夫集中体现了伪善的恶习,具有高度的概括意义,他在西方语言中成为“伪君子”的代名词。
奥尔贡:是一个痴愚的资产者形象。他的身上表现出17世纪法国上层资产者思想保守、顽固不化的一面。
女仆桃丽娜形象的塑造是莫里哀民主主义思想的直接体现。
3、艺术成就
首先,《伪君子》基本符合古典主义的要求,戏剧结构严谨、矛盾冲突集中尖锐。十分独特的开场被歌德称为“现存最伟大和最好的开场”。
其次,《伪君子》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古典主义喜剧的严格界限,已经带有明显的悲剧意味。
此外,《伪君子》还吸收了各种民间戏剧、笑剧、闹剧、风俗喜剧、
传奇喜剧等手法,增强了喜剧的艺术效果,使喜剧突破了古典喜剧的模式,走向近代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