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读后感

一起来读吧 | 罪与罚

《罪与罚》这本书之所以会买,主要是因为作者是大名鼎鼎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俄国文学史上,陀爷是地位显赫的,放在世界文坛上也是如此的。但是大师的作品就像是我之前聊过的很多经典大片一样,大家可能都听过甚至知道内容是什么,但是去完完整整看过的人去不多。譬如我经常说《肖申克的救赎》《辛德勒的名单》《教父》这样的作品,其实大家都明白清楚经典程度,但是能去看完的还是不多。而放到阅读上面来,就更加如是了。以我为例,好多经典作品都还没有去读过(当然这是接下来我希望能够去好好读的作品),像是《变形记》《尤利西斯》等等,包括每次电商打折我会囤很多书,结果都还没有拆封……

回到《罪与罚》这本书,我算是最近看起来最为吃力的一本书了。所以下个礼拜如果没有差错的话,我会分享一些关于阅读《福克纳短篇小说集》的读后感。因为读完《罪与罚》这样的大部头,太耗费精力了,所以就写一些福克纳的文字吧,比较轻松而且短篇自然也有短篇的妙处。我是读完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之后喜欢上福克纳的文字,下周细聊。

《罪与罚》作为陀爷最富盛名的代表(之一),在故事的编排上就领先同行五十年不止了。作为一位曾经涉政而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文人,陀爷在人生的大变动发生之后,也将人生经历放在了故事的编排上,这种故事读起来就是真实且有力的。陀爷的书整体来说,最厉害的地方还是在于对于人物心理的把握,当然也是全书最难读的地方。因为陀爷之厉害,可以讲一段心里描述或者对于人物外形的分析,用了将近一页纸的版面去叙述。这中间,撇去俄罗斯人的名字比较长这一点不说(到现在问我主角的名字叫什么我都可能答不出来……),剩下的文字里面也基本没有废话,都是极致详尽地描述每个人的特征。

《罪与罚》最出彩的,莫过于人物的心理活动。尤其是主角的心理活动贯穿全文,从最开始为何要谋杀当铺老妇,到后来得手之后如何善后,以及命案发现之后自己如何受到精神折磨,以及主角对于妹妹婚姻的抗争还有最后流放到西伯利亚之后的生活与思考。作品一直都是活着的,正如主角的思想一直都活着。

最近养成了自己的一个习惯,不知道科学不科学(没有考证)——那就是在阅读时候如果觉得有不错的地方我就会在这一页的最上方留一个便签纸。不会在便签纸上面做标记,只是相当于纯粹的mark。等之后再需要回看这书的时候,就能够了解这本书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了。而且这样不用在文字上面做标记或者是折页,能更好地保管书籍。我这个人也是爱惜书到紧的人,平装的书(教材除外)不允许书脊附近有折痕,希望读完了一本书还是能够让书看上去完好如初。

而《罪与罚》这本书我留下便签条的地方,主要是书的后半段。前半段的内容读起来不算是特别刺激,除了杀人一段、马尔美拉陀夫在酒馆自述一段还有母亲来信一段,其他部分都显得没那么精彩了。而书的后半程,才是精彩的开始。主角拉斯克尔尼科夫在去到警察皮特洛维奇(我真的太烦这种长名字了……)家中做客时,两个人就主角曾经发过的一篇论文《论犯罪》进行了论述。这一段是将故事的剧情起伏以及人物心理描述做到了一种极致,太精彩了。尤其是从论文中引用的将人类分为“平凡的”和“不平凡的”两种开始,再暗指主角是老妇被杀害一案的元凶,两个人在明面暗面都有尖峰对决,而主角的心理活动描写更是让紧张感陡增。我很喜欢这一段的故事,太精彩了,长达七八页的对话滴水不漏,让读者有一种窒息感。

而故事再往后,也有一个话题度极高的话题出来了——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这一段是在主角妹妹的未婚夫彼得·彼德罗维奇和他的室友谢苗内奇之间展开的对话,这一段对话就主角帮助一位妓女出身的年轻女子一事进行了论述。陀爷是一位精通法语的文人,所以文章中大量使用法语词汇。而同时,因为曾经经历过许多的事件,包括流放坐牢,所以陀爷很擅长于用反讽的手法来表达情绪和主张。在妇女解放问题上也是展开了辛辣批判,对一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及其所持的男女平等思想进行了批判。

另外,我觉得语言风格上因为过去了这么多年,有些地方显得陈旧。在后面主角向心爱的索尼娅坦白罪行时,那些文字现在读起来就是很像欧美老电影译制强调一般,充斥了大量的“天呐”“够了”以及复读句。另外,感叹号泛滥也是特点之一。

在行文之最后的部分,主角和妹妹的对话有一段话我特别喜欢:

“大家都在杀人,”他几乎发狂似的接着话茬说,“全世界都在流血,从前也一直在流血,他们杀人如麻,鲜血像香槟酒一样流淌,为此才在卡皮托利丘上给他加冕,后来还把他叫作人类的恩人!……”

主角的情绪在文中一直是不可控的,每次几欲爆发却又被外界巧合的因素给抑制住了。而到了最后,一切都爆发出来之后,我们能够看到的是主角的狂怒,对这个世界的愤怒还有自己精神世界的“加冕”。再结合陀爷自身的经历,因为参与政治行动而遭受牢狱之灾,险些判处死刑最终变成边疆流放。所以,这一段文字读起来,是格外有力量。

《罪与罚》一书,花了很久的时间才阅读完毕。对我来说,这本书的力量是足够的,即便是年代久远,读起来也有些废力。在一个阶级差距明显的时代,一个被国家机器给摧残的知识分子,企图在时代的洪流中壮士断腕,显然结果是失败的,但是这过程中(通过作品中人物心理描写可以了解)知识分子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却还是值得让人反复思考的。

放眼至当下,知识分子的百态和当年那个时代背景相差无几。主角的神经质,对于生活苟且不屑以及虚无的前路期待,再加上生活中的不顺和外界给予的折磨,似乎爆发出来的样子也是如此。

今天的推送主要就是介绍这本书的内容,对于作品更为细致的思考,一是最近没时间写,二是这篇推送内容篇幅已经够了,那就到此为止。

河西学渣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罪与罚》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