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时常害怕,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来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一》
鲁迅先生的这段话,被太多人用了,当然很多都是误用。时常有人在网络上埋怨祖国的建设,或者是体制的木讷一面,或者只是单纯吐槽这个社会的不良一面。每当有人这样发声,自然就会有人跳起来说诸如“你如果觉得祖国不行,就去建设祖国,你觉得体制黑暗,那你就考公进入体制去改变体质”这样的话语,最后就会加上鲁迅先生的这段话,语重心长道“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
……
但凡冲浪的网友,应该看过类似的论调,其中的逻辑真伪我想不用再多做说明。就像是最近我也看了一下微博,看了一下几位文化名人对于小粉红的抨击,确实让我觉得如果自己能够发出有分量的言论之后,真的能够名正言顺理直气壮了。像是刘春、孔二狗,能够在网络上面对那些素质低下的人——半文盲——进行有利抨击,看的我也是觉得身心舒畅。虽然说一些骂架骂半天没有一点逻辑的人是半文盲会显得自己也有点不得体,但指出事实的过程其实会让人暗爽。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一个我也感慨颇多的节日。这是我的节日,也是大多数读者的节日。青年的范畴显然是很宽泛的,以社会上面对于杰出青年的评选来说,四五十岁还能够获奖的人士也不在少数。所以用年龄这样一个生物学上的指标来界定青年,是不太适合很多情景的。而青年节的来历也是具有独特历史意义的,从当年大学生的运动到如今,已经是第一百零一次的青年节了。我想这其中有太多的故事,值得我们去说道了。
像是今天一早起来,我翻开新的一页豆瓣电影日历,发现图片是《星球大战》的三人组,莱娅、卢克和韩·索罗(今天是星战日)。这部1977的作品,开辟了一个宏大宇宙,对于美国人的影响,就像是88年的《西游记》,几乎所有人都在小时候看过一样。在《星球大战》中,所有人都是正值青春年华,以至于看过《星球大战》之后再回看近几年重启之后的《星战》后传三部曲时候,看到年老力衰的三位演员,真的颇多感慨。在当初故事里,为了打败帝国,几位年轻人十分勇敢踏上了斗争的旅程。
今天不是电影专题,电影就少聊一点。继续说一下自己对于青年节的情感吧,就像是我还没有忘记到目前来说,我还是共青团员。当年入团还是一个很具有仪式感的事情,大家一起宣誓,然后凑团歌,大概也是在这个时节点,不过已经是十二年前的事情了。如果没有问题的话,我应该会继续保留团籍直到超龄退团。似乎总觉得,自己是团员的话,更有资格过青年节一般(虽然严格来说并没有强关系,毕竟青年节的由来和共青团没什么关系)。
那我想,今天就聊一下最开始鲁迅先生的那段话吧,如何去理解“摆脱冷气”呢?其实单看这段话,已经很好理解了,是要我们多一些正能量少一点负面情绪。可是鲁迅先生又是洞悉中国国民的脾性,如果他还可以预见到现在这么发达的信息传播时代的话,我估计他也会觉得自己说的这段话简直就是梦呓一般。网络上面的东西,正能量肯定是干不过负能量的,往往有名人要骂架或者撕逼的话,热度大多都蹭蹭蹭往上涨。譬如最近小猪出轨事件,早之前马蓉王宝强离婚事件,再久远一点就是老罗和王自如的直播辩论等等。对于事不关己的闹剧,大家都是持有暗暗窃喜的态度,所谓隔岸观火谁不喜欢呢?可是在观战这个过程中,又太容易被牵扯进去,被波及被影响了,那么鲁迅先生说过的“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又太难做到了。
最近很火的一个梗是“正道的光”,一个来自网络短视频内容创作者的梗。大致的内容,就是一个或者几个精神小伙在路边玩手机,然后就会有一个看上去属于弱势群体的盲人、老人出现,他们前行的路上可能有路坑或者是一滩水,然后精神小伙们就会趴在地上让弱势群体从自己身上踩过去避免掉到坑里或者是踩到水。整个视频内容末尾处,精神小伙就会对着屏幕问一句:老铁们,(刚刚的行为)我做得对吗?
……
快手、抖音、火山小视频这样的短视频平台的用户量是巨大的,我想年轻用户的占比不低的,这种“原创内容”充斥在平台中,真的合适吗?这种看上去正能量的东西,当然大家都会明白就是图一乐,不会当真。可是,总会有辨别能力较差的人会上套吧。且,有一家做这样的内容获得了关注,就会吸引大家一起去做这样的内容博关注,久而久之相信的人就越来越多了。最后劣币驱良币,所有内容都泛化,就完了。
青年的生活样子应该如何,其实没有定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是内核上,是应该如同鲁迅先生所言,摆脱冷气,尽一份力,不听自暴自弃者的发言。这几点如果觉得自己做不到,我想可以改成,少一点冷气,尽一份力,做到慎独。后面这个容易多了。
譬如可以关掉许多没必要的社交软件。就像是微博,一天不刷难道真的会浑身难受吗?又好比朋友圈,关掉了不看不互动又会损失什么嘛?我已经关掉朋友圈一个多月了,好像也不会损失掉什么内容,况且刷朋友圈时不时还有广告(微信官方投放广告还有不小心就做了微商的好友发九宫格广告),确实影响心情。除了关掉这些社交平台,我觉得还可以整理一下最近自己在网上花费的时间有多少,每个平台占比的大小,做一个分析整理然后去掉没必要的消耗。譬如我经常看视频,所以基本上网时间就在看一些搞笑视频,然后哈哈哈。当然整理只是为了更加了解自己而不是去一刀切,我每天还是会看视频哈哈哈,但我明白自己不能看太多了。
然后,青年还是应该要多读书吧。我一直觉得多读书是一个很好的事情,至少能够让自己摆脱半文盲的状态,飞向自己的山。我不觉得读书多的人就一定好,因为读书读进去了,理解了,并且知行合一才是好的。但是读书,始终会让人的气质产生变化吧。我曾经也有过一段时间特别喜欢发动态,大概是大一的时候,经常就是一条动态发朋友圈了还要同步到QQ空间,内容基本都是生活的点滴。现在回看那个时候的行为,真的满是羞耻和懊悔。曾经一天可以三四条动态,微博也是,尤其还喜欢发一些聊天截图之类的。后来,也是慢慢冷静了一些,就不再这么发动态了,明白多少会给人困扰,更重要的是不想自己多年之后回看又会因为太过羞耻而羞愤离场。这段过程,就是靠多读书去度过吧,等自己沉淀了像是煮鸡汤一般先烹煮一段时间,去掉表面的浮沫那么浑浊的汤也会越煮越清澈了。多阅读,会让这个过程来得更加直接高效,并且过程是会让人享受而不是煎熬的。
再回顾一个词,就是自律。这个词大多数运用的场景是用来描述一个人的习惯,但是我想比起生活习惯,在情绪和品性上的自律,更加重要吧。今天无意间百度了一下韩寒的词条,出来的第一条新闻标题就是:37岁的韩寒有多狠?自律的程度,决定你的人生高度!……一股营销号的味儿就往鼻子里面冲……我们别把自律挂在口边,应该是变得自律的第一步了。如果一个人要营造自己自律的样子,在微博、在朋友圈、在各个社交媒体上或明示或暗示,这个人我觉得大抵是背道而行了。毕竟自律的人,谁会通过这些外在来刻意证明自己自律呢?(以上言论都是此时此刻的一些想法,不一定对)自律,更重要的是对内心的约束,我一直觉得是有必要的。就像是我最近在读的《罪与罚》里面,其实也有类似的话题,之后完整读完书再好好聊一聊。
所以,少一点冷气不难的,就是乐观一点吧。负面情绪传播很快,而正面情绪很难感染人,所以自己就少给自己负面心理暗示。我最近也时常做一件事,就是整理会让自己开心的活动有哪些,做一个列表。如果哪天不开心了,就去做让自己开心的事情,慢慢来调节情绪。各位也可以做类似的事情,效果我个人认为特别好。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没头没脑写了三千字,愿大家节日快乐。
河西学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