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的卡夫卡》是村上春树最畅销的作品之一,我也是最近才读完这本书,对于这本书还是有一些话想聊。
在这本书最开头,译者林少华老师还是感情充沛地聊了很多关于这本书的译后感,同时也聊了关于和村上春树第一次见面之后的一些感想。作为目前国内翻译村上春树作品最有名的翻译家,林少华的翻译也是利弊都十分明显。觉得好的,是因为林少华的翻译基本没有大问题,在文学性上没有丧失太多。但觉得不好的,是因为对于音乐和英语的翻译,实在是还欠缺了一些。不说那些专业的懂日语的读者,就连我这种只会中文阅读的人来说,在一些单词后面备注一些脚注,显然是局限了思维。这种英语单词翻译,我就多多少少还是觉得不要太精准地去一对一了,尤其是对于文学作品。
不过,整体上我还是喜欢这本书的,林少华老师做翻译的事情我也没觉得不妥的地方有很多。反倒是看完书之后自己是不是有所收获有所感受,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结果是向好的,这是村上春树作品里面少有的。
包括林少华写的序里面也说过,有个女生专门跑到青岛感谢林少华老师翻译了这本书,因为她在看完了《海边的卡夫卡》之后,没有放弃生活,继续努力勇敢地走下去,克服了精神压力最终从浙江大学顺利毕业。其实我读过的村上春树的作品里,也确实没有什么作品像《海》这本书一样结果明确指向好的一面,给人希望。
这本书的故事其实整体上也是关于一位十五岁的少年的救赎成长之路。故事的设定是《俄狄浦斯王》的故事蓝本,少年被诅咒会亲手杀害自己的父亲,然后同自己的母亲和姐姐交合。故事里面少年要离家出走,去到了四国,想去重新开始生活。但是诅咒里面的事情确实又一件一件地发生了,他还是将诅咒的事情一一实现了。而在这之前,他也是一个劣迹少年,在学校,也不算是一个受大家欢迎的少年。
但是经过一系列的剧情发展,在图书馆的大岛(作为少年的导师一般的存在)的引导下,少年在慢慢做出调整做出改变。他最终也能够从发生的变故中找到放下的方式,然后实现了自我救赎。
这本书的故事是双线的,即少年卡夫卡这边是一条线,另一条线就是中田,即另一个卡夫卡。卡夫卡遇见了自己的生母和姐姐,然后在肉体上与母亲交合了,同时也在梦中和姐姐交合。而中田则杀死了卡夫卡的父亲,当然在现实中不是卡夫卡所谓,但实际上却是卡夫卡的行为。卡夫卡在遥远的四国晕倒了,精神上去侵占了中田的身体,实现了诅咒中杀死父亲的预言。
整个故事十分猎奇,很多内容上的情节刻画会吸引读者一直读下去。我有一次本来计划十点读到十一点就睡觉的,但是因为剧情也是十分精彩,最终看到了凌晨两点。故事里的卡夫卡是一个不善言说的少年,同时也不算是多么正面吧。虽然卡夫卡是主角,可是不会让人对他有好感。尔后,大岛出现反倒是让人看到了这本书里面最让人有好感的角色了。大岛是一个性别认知障碍者,但是他(或她,都可)有很强烈的责任意识,同时也对很多关键问题拎得清。
他作为一个年长一些青年,一直在循循善诱,对少年的错误行为在慢慢地矫正。在关键的情节处理上,大岛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而大岛自身,在书中的第十九章充分得到了展现。那一章也是我做了记号的,因为描述了大岛面对两位女权运动者的非难时,表现出来的睿智和镇静。那一章节特别精彩,在对话的设计上可以说密不透风,相互之间的对垒比拼看得人太过瘾了。再加之我本来也很讨厌极端女权那种捕风捉影的“本领”,自然读起来情深意合。
——故事的共鸣很足,但是最后的结尾太过草率。
夸了这本书的优点,除了上面的内容,还包括有许多能够引起读者共鸣的段落。譬如书中有描述虐猫族的行径,这一段的内容放在当下确实能够引起强烈的共鸣,因为之前有一个大学生就是拍摄虐猫视频牟利,确实遭人憎恨。另外,关于读书的一些段落,尤其作者经常借大岛之口说出一些关于阅读的感受,真的很能激起读者的认可。我一直觉得读书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就算没有读进去,最坏的结果也会是这个读书过程也是让人能够沉淀下来变得稳重的。
但关于这本书,也有一些我觉得不太满意的地方。譬如结尾的处理吧,卡夫卡少年终于走过了森林找到了入口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里面。在这里,他呆了一段时间,然后最后明白还是要回到现实世界里。他和梦中的少女见面了,也见到了生母佐伯,最后算是完成了自己同自己的和解之后,回到了现实世界。
可是呢,这一段处理相较于前面讲述的故事来说,有些虎头蛇尾的感觉了。好像是布了很大一盘局,结果最终就用最有效率的方式讲故事完结了。我回想之前读过的《1Q84》,显然在结尾部分的处理上《1Q84》要更加地自然平衡。确实,用“平衡”来表述最贴切不过了,咖啡的质量我们会说平衡如何如何,而一本书的起承转合做得好坏似乎也可以用平衡的好坏来衡量。
——关于阅读这本书的建议,理解清楚“物语”和“文脉”
不止是村上春树,包括林少华在翻译之后,也都强调了“物语”和“文脉”的区别(可以理解为物语是要在超越解释层面表达以普通文脉所不能解释的事情)。就像关于卡夫卡是不是杀害了父亲这件事情,如果从文脉来说,是中村杀的而非卡夫卡。但是物语层面理解,的确是卡夫卡杀害了父亲,因为中村就是卡夫卡。就像卡夫卡在梦中和姐姐樱花的交合,其实在物语层面上已经实现了诅咒的内容,而不是从文脉上去理解。同样,在《1Q84》里面,青豆所怀的孩子是天吾的,也需要从物语去了解而不是按照文脉。
“不久,你睡了。一觉醒来时,你将成为新世界的一部分。”
这是书中最后一句,从根本上给人正能量,激励人要积极面对世界。没有了青春惯有的迷茫和不知所措,而是要我们积极主动去融合。我相信看完这本书,会是受到正面影响的。
下周推荐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这本书我确实花了差不多个把礼拜的时间了,还只读完五分之三。争取早点读完,然后写一篇推送,让大家可以不去读也大概了解这本书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