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来袭前的七月,骄阳似火。为了疏散疏散焖在心中的燥热,我曾应邀与几个老朋友在一个安静悠雅的去处聚茶。闲话中谈及他们退休之后都喜欢上了写诗。特别是格律诗,那简约的文字,凝炼的结构,深刻的思想,精美的韵律,令人向往,想写一写,可惜因为不熟悉格律,望而生畏,不得不知难而退。
我听了之后,也对他们谈了一些我个人的看法。我以为,人到晚景来临之际,有所学有所为有所乐,是最佳的养生方式。喜欢写诗,徜徉在诗的神圣殿堂里,可以体悟一花一乾坤,一石一菩提的生活境界,并在这样的境界中提升道德修养、知识层次和审美情趣,以淡化自己在长期的人生旅途中岁月命运遗留下来的种种遗憾和不舍,稀释那些在现实生活中遭遇到的颠沛、跌宕和沧桑,从而读懂未来的生存法则,坦然面对和适应时下越来越不一样的世亊人情。所以,学诗写诗真的不失为一种强身、健脑、增智的精神修养路径。
格律,是韵文创作所依照的格式和韵律。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近体诗,因其对声韵、对仗、平仄、结构、字数等都有严格的要求,故称作格律诗。古体诗、现代诗也讲格律,但不受严格限制。小说《红楼梦》笫48回中,曹雪芹描述了林黛玉教香菱写格律诗的情节,引人玩味。香菱痴迷写格律诗总是写不好,请教林黛玉是什么原因,林黛玉给出的答案是:要求她先把王维的l00首五言律诗学深学透,再把杜甫的120首七言律诗读熟读精,接着再把李白的七言绝句读上lOO至200首。除此而外,还要广采博收,学习其他众多名家的经典作品。唯有如此,方能为学会写诗、写出好诗打好基础。林黛玉的一番话,表达了她的治学精神,概括地讲,就是只有刻苦修炼吃得大苦,才能入道,才能取得成功。
人年纪大了,精力衰退,记忆力差,但表达思想感情的渴望并没有改变。既然写不了格律诗,可以去写古体诗、现代诗,甚至自由诗、打油诗都是可以的。《唐诗三百首》中收集了那么多古体诗、乐府诗,哪一首不是经典之作?灵魂深处淤积着刻骨铭心的事,在感情奔放的时刻,灵感又突然而至,产生了一吐为快的強烈欲望,就勇敢地拿起笔来表达,没有必要憋在心里。我们看儿童画画,他们对客观世界的描绘,对内心感受的抒发,和成年人有所不同,看起来似乎是信笔为体有些乱,但儿童有儿童的思维,他们的乱是乱在其表而序在其内,因为儿童的思维天真稚拙,那种天真稚拙中蕴含着许多妙趣横生的东西。有几分天赋且酷爱写诗的成年人写诗,就如儿童画画,会有一种天真无邪、洁净稚拙之气,往往会表达出人们意想不到的那种内心的天籁。
据《史记》记载,平民出身的汉高祖刘邦,没有多少文化,在他的早期特别轻视文人,对文人极不尊重。但就是他这样一个人,竟也曾吟唱出了诗歌史上有名的《大风歌》。公元前l95年,他讨伐英布叛乱后回师长安,途经故乡江苏沛县,在沛宫大摆宴席,与家乡的父老子弟欢聚。酒酣之时,百感交集,激情大发,击筑而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他不仅自己唱,还让儿童12O人伴唱,边唱边翩翩起舞。刘邦唱出的这首诗歌后被收入《乐府》,史称《大风歌》。刘邦不是诗人,当然不会作诗,但这首《大风歌》却一直流传至今,倍受人们推崇,其原因就在于当时的刘邦已经看到,天下虽然基本得到平定,但朝廷和民间依旧危机四伏,自己年亊已高,又在征讨英布时受了箭伤,人生的终点可能即将来临。江山社稷的担忧,个人功业的不舍,生老病死的压抑,一古脑儿强烈撞击到心头,心灵深处的焦虑企盼和哀痛忧伤油然而生,激情勃发而难以抑制,于是借着胸中风起云涌的豪迈,倾诉了他自己的志向和情感,表达了他对自己特殊人生的无限感慨,唱出了他作为一代雄杰的家国情怀。
刘邦是大政治家,是开国皇帝。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有专门的史官为他记录于正史以传之后世。下面这个未记载于正史,而流传于一些普通史料上的故事,对于那些酷爱学诗写诗的人,就更有启发性的典型意义。据说,北宋时有一位江西籍的将軍,有勇有谋,被朝廷任命为北方某边关守将。几十年的铁血生涯,在抵御金人进犯的战事中,建立了不少的功勋。戎马倥偬,岁月催人,战争的风霜很快染白了将軍的双鬓。当朝皇上念其久戍边关,多有勋劳,特准许其回故乡江西省亲。当他抵达南昌时,当地的主政官员特意设宴滕王阁,为他接风洗尘。为使这次宴会的气氛既隆重热闹又斯文高雅,主政官员还特地邀请当地文化名士前来作陪。当日,滕王阁下,車水马龙,冠盖云集,热闹非凡。开宴时,鼓声陣陣,管弦齐呜,一片欢乐升平景象。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一班文士们诗兴大发,摇头晃脑,情不自禁吟诗作赋,一来为将軍歌功颂德,二来也为赢得主政官员欢心。有几个极善逢迎的文人,为讨好主人,巴结将軍,便拿出笔墨纸砚来到将軍靣前,要将軍题诗一首以志宴会盛况。将軍一再推说”卑将不善此道”,但那些酒酣耳热的文人仗着几分醉意硬是纠缠不休,非要将軍写上几句不可。面对此情此状,将軍虽已面带愠色,但内心的情感却也勃然而发,于是干脆拿起笔挥洒了起来:
幼习干戈未习辞,滕王阁上逼题诗。
江南好景君共赏,塞北峰烟我独支。
截发结缰牵战马,拆衣抽线补旌旗。
貔貅百万临城下,安用先生笔一枝!
将軍题毕,掷笔于几案之上,开怀大笑。众文士观后,骤然觉得自己吟哦的那些诗句,因境界低下俗不可耐,羞愧满面,个个呆在一边。特别是地方主政官员,看着将軍的题诗,被将軍那直白豪迈的文字表达和文字中透出的雄浑忘我的铁血精神所深深打动,内心深处对将軍的爱国情怀钦佩不已。因此,将軍题写的这首诗也很快在当地传播开来,很受人们的喜爱。将軍的诗不是格律诗,可以归为古体或自由体。诗中充盈着爱国家民族的英雄豪气,没有那个敢对其进行品头论足说三道四。
汉语言文字,形美养眼,音美养耳,意美养心,其思想内涵之丰富无与伦比。诗,被称为文学之魂,是作者运用汉语言文字,进行高度凝炼形象思维的高雅结晶,因而学诗写诗一定要有正确的态度,即对语言文字要抱有一种敬畏之心。关于敬畏之心,孔夫子与其得意门生子路(也叫季路)有几句对话,倒是颇有深意。一次,孔子与他的几个学生在一起闲聊,子路问孔子:”老师,你看我几个中谁能带兵打仗?””我呀”,孔子回答说。子路又问:”我不是很勇敢吗?””我不仅勇敢,而且还勇于不敢”,孔子的回荅似乎有点出乎意料。孔夫子在这里讲的所谓”勇于不敢”,其实就是一种敬畏之心。一个人要做点重要的亊,只要是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去做,最终一定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当然,说到敬畏之心,有些人也说得很变态。我学习研究书法多一点,前些年我看到有人发表文章,提倡每次创作书法作品时,首先要沐浴,其次要上香,然后才能开笔等等,说得神乎其神,完全是江湖杂耍者的故弄玄虚。学诗写诗是一种高雅的艺朮追求,创作者在内心深处应当抱着一种对艺术的尊重和敬畏从亊创作,一定要有感而发,而决不可无病呻吟。再者,理可顿悟而行须渐修,这种修炼要与学诗写诗的全过程相始终,须长期坚持。有了正确的敬畏之心,在学诗写诗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效地避免那种急于求成急于求名的粗放、炫耀和卖弄。
我也很喜欢读诗写诗。青年时投笔从戎,步入軍旅生涯,走进大山。由于条件限制,缺乏学习资料,许多问题只能浅尝辄止。也曾”邯郸学步”信手涂鸦,发表过几首古体诗和现代诗,由于对近体诗的学习研究非常浮浅,所以对自己所写的那些东西,从不敢冠以”律、绝”之类名头,而只是在私下里自我消遣而已。我深感学诗写诗不简单,”图真不悟,习草将迷”,没有金刚钻就不揽磁器活,决不敢在”花花草草、情情爱爱和韵韵律律”中去闯荡,搞得不好还会在”吟风弄月,多愁善感”中迷失自我,在”自怨自怜,感慨不遇”中损伤意志。因此,学诗写诗的爱好也慢慢被淡化。中年后,从軍队转业到兵团四师从业政法,法律文书,文件材料堆积案头,待撰写的文字材料排着队,更无暇顾及在业余爱好上用功,学诗写诗的爱好干脆被放弃。
时下的诗歌创作,早已从专业的庙堂走向了大众的旷野。写诗的人越来越多,犹如大河的水,后浪推前浪,一浪高过一浪。对这样的文化现象,我们应当持乐观和鼓励态度。清代的乾隆皇帝酷爱写诗,一生写了三万多首诗,但这老爷子虽然写了那么多诗,却没有一首名诗流传后世;而南宋时一个叫林升的人,一生只写下一首墙头诗叫《题临安邸》,却能名垂青史。这说明,不管你是谁,只要你写出的是牡丹花,你自然会脱颖而出;你写不出牡丹花,只能写出几朵天山小红花,也是不错的,也可以装点装点我们靣前的这一方水土。世上无难亊,只要肯登攀。写吧,艺术创作贵在坚持,坚持是个硬道理,唯有不懈地坚持学坚持写,才有成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