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悠然居士
中国有个自古以来从未改名的省会城市叫成都。
成都市区的南面有个公园叫南湖公园。
南湖公园里面有条欧洲风情街。
欧洲风情街有个景点叫婚誓廊。
婚誓廊里有个造型别致的告示牌,上面醒目地写着一篇婚誓辞:
“相识是一种缘,相知是一份情,相恋是一份爱,相守是一种福。一句誓言承诺一生相随,一刻感动足以相伴风雨人生。当你的手牵定他(她)的手,从这一刻起,无论贫穷与富贵,健康与疾病,你都将关心他(她),呵护他(她),珍惜他(她),陪伴他(她),一世一生,直到永远。”
婚誓辞下方还有几句话:“婚誓廊,满载着浓浓的爱与承诺,为每一个有情人款款而来,在长长的走廊上,请记载下你们不渝的爱情,许下永远的誓言吧。就算岁月流逝,沧海桑田,爱情见证仍然在这里保持着人间的温暖。”
婚誓辞海誓山盟,情真意切,信誓旦旦,真奔主题。
婚誓廊依江安河而建,长廊廊腰缦回,象征着婚恋之路的曲曲折折;廊下的江安河河水欢腾奔流,象征着爱情的征途波澜起伏。近旁的南湖水澄波静,净蓝如碧;沿湖一周的绿树蓊蓊郁郁,鸟语花香;湖畔草坪绿草如茵,蝶舞蜂飞。宜人的风景,为一对对新人的婚纱照提供了宁静而温馨的拍摄场景。湖畔河边,常有一对对身穿西服婚纱的新人在如画的风景陪衬下拍摄婚纱照。湖水中,一对对红嘴的黑天鹅交颈亲昵,像是向新人们显示它们忠贞不渝的爱情;一群群戏水的鹅鸭红掌拨清波,曲项向天歌,像是为新人们表示热烈的祝贺。附近设有欧式的结婚殿堂,常有一对对新人们在亲朋的簇拥下,在那里举行欧式婚礼,在那里宣读他们的结婚誓辞(誓辞如上所引)。
这样的婚誓形式发源于欧美由神父主持的教堂婚礼,婚誓辞的内容,我们在西方一些文学名著和影视作品中大都能看到。婚誓辞是由神父以提问的方式说出,大致如下:
“××××,你是否愿意娶(嫁)×××××为妻(夫),按照圣经的教训与她(他)同往,在神面前与她(他)结为一体,爱她(他),安慰她(他),尊重她(他),保护她(他),像你爱自己一样,不论生病或是健康,富有或是贫困,始终忠于她(他),直到离开这个世界?”
这时候,新郎或新娘只需回答“我愿意”即可。接下来,在这神圣的婚誓之后,新人们就可以在亲朋的注视下相拥kiss(热吻),然后去度一个浪漫的蜜月了。从此,夫妻二人就长相厮守,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共同组成了一个汉字:“吕”。
现在由我国婚庆公司承包的现代婚礼,包括婚礼上必不可少的婚誓辞,其实就是从欧美教堂婚礼那里借鉴过来的,是典型的“拿来主义“。
其实,在咱们中国,也有着具有深厚中国悠久历史特色的婚誓辞文化,比西方教堂婚礼的婚誓辞要早得多,也更优雅更纯美得多了。在我国古代璀璨的诗歌宝库中,就保留了不少有关婚誓的诗歌篇什。下面就举几个例子来欣赏吧: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诗经·邶风·柏舟》)(译诗:我的内心并非像卵石一样圆滑,是不能随便发生滚动的。我的心也并非是软软的草席,是不能任意被人翻卷的。)
这是一个女子的爱情表白,说自己对爱情的态度是忠贞与专一的。其中用假设性比喻,表达了“不可转”、“不可卷”的忠贞爱情,强化了感情的表达。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古诗十九首》)(译诗:希望我们能够化为一对天鹅,就能结伴高飞,自由地翱翔在无限的天空之中。)
诗句表达了男女双方对自由恋爱与婚姻的渴望。此诗句多为后人所引用。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古诗十九首》)(译诗:我们的爱情就像是胶水与漆一般将你我粘连在一起了,无论是谁都无法将我们拆散开来。)
诗句描写一位思妇的分外喜悦及其痴情的联想。后来演变成成语“如胶似漆”,表达夫妻或爱人感情的亲密。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汉乐府《孔雀东南飞》)(译诗:只要你能像磐石一样坚定下去,不会轻易地产生动摇,我就能像蒲草和芦苇一样坚韧,永不改变对你的爱恋。)
女主人公以磐石蒲苇作喻,表达了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坚贞不渝。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西汉·卓文君《白头吟》)(译诗:我只想找一个一心一意喜欢我的人,即使是到了满头白发的时候也不会离开我。)
本句相传是司马相如准备娶妾,其妻子卓文君得知后,便作此诗,抒发内心的哀怨,司马相如得知这个情况后马上打消了娶妾的念头。
“宁同万死碎绮翼,不忍云间两分张。”(唐·李白《白头吟》)(译诗:只要能够跟你厮守在一起,我宁愿死上一万次,绞碎我那美丽的翅膀;否则的话,我也不愿意留下那两片翅膀独活于这个世上。)
诗仙李白用浪漫主义手法描写出对爱情的忠贞不二。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但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汉乐府中的《上邪》(邪,读ye,二声,语气词,相当于“啊”、“哪”。“上邪”即“天哪”,即指天发誓的意思)。《上邪》全诗如下(括号里为译诗):
上邪!(天哪!)
我欲与君相知,(我要与你相亲相爱)
长命无绝衰。(让这绵绵情意永不衰竭)
山无陵,(如果高山变为平地)
江水为竭,(浩浩的江水已经枯竭)
冬雷震震,(冬天里雷声隆隆作响)
夏雨雪,(夏天里大雪纷纷飘下)
天地合,(蓝天和大地合而为一)
乃敢与君绝!(我才敢与你把情意断绝)
这是一首表达一位姑娘与恋人相亲相爱的情诗,是她向恋人所发出的爱情誓辞。只有高山化为平地,江水枯竭,冬天打雷,夏天下雪,天和地合并在一起,这样才能与心爱的人断绝情意。谁都知道,这五件事是难以发生的事,但恋人却用它们来海誓山盟,用老百姓的说法,就是赌咒发誓。誓辞就这样层层递进地表现出对爱情的生死不渝,如同江河直泻,把这位痴情姑娘的心态,张扬的个性,追求婚姻自由的决绝,表现得淋漓尽致。我想,如果在现代的婚礼上,有新人以这首古代婚誓诗作为婚誓辞,那一定是古为今用的妙用,恰到好处的创新。
《上邪》是古代民间爱情诗中的无尚妙品,正如明代史学家胡应麟在《诗薮》中所说:“上邪言情,短章中神品。”那么,我们何不把这神品妙品当作我国婚誓辞的样板呢?
我国古代诗歌王国里的婚誓美篇让人流连,我国现代文艺作品里的婚誓也同样令人惊羡。就拿电影来说吧,解放后,在我国拍摄的老电影中,有一部名叫《芦笙恋歌》的故事片,片中有一首至今仍传唱不衰的插曲,歌名就叫《婚誓》,其歌词曰:
(女)阿哥阿妹的情谊长,/好像那流水日夜响;/流水也会有时尽,/阿哥永远在我身旁。
(男)阿哥阿妹的情意深,/好像那芭蕉一条根;/阿哥好比芭蕉叶,/阿妹就是芭蕉心。
(合)燕子双双飞上天,/我和阿哥(阿妹)打秋千,/秋千荡到晴空里,/好像燕子云里穿。
(男)弩弓没弦难射箭,/阿妹好比弩上的弦;/(女)世上最甜的要数蜜,/阿哥心比蜜还甜。
(合)鲜花开放蜜蜂来,/鲜花蜜蜂分不开;/蜜蜂生来就恋鲜花,/鲜花为着蜜蜂开。
歌词以赋比兴的诗歌表现手法,把一对恋人缠绵忠贞的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突出了婚誓的主题,生动传神的歌词,加上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再加上作曲家雷振邦谱写的优美曲调,怪不得至今仍传唱不衰,也让热恋中的青年男女世代痴情演唱。
现实生活中,应该说能一生一世履行婚誓的夫妻还是占主流。“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真正做到了风雨同舟,患难与共。这里面包括了“不论权势不计功利的爱情,真正两情相悦两心相许的爱情,如春花之绚丽如月光之纯美的爱情,凌风傲雪如磐石之坚贞如青松之不凋的爱情,如天之长地之久终身相望相守的海枯石烂的爱情”(李元洛语),它们共同谱写了或朴朴实实,或感天动地的爱情赞歌,传颂着光鲜亮丽、感人肺腑的爱情佳话。
但是,不必讳言,当今之世,由于观念日新而世风日下,物欲高张而道德沦丧,过去我们常常耳闻目睹,甚至自己也曾亲身经历的纯真爱情,近些年来它们似乎逐渐趋于珍稀,甚至行将绝版。君不见,那水性杨花、见异思迁、甘做小三,用青春赌明天的女子,那在民政局刚刚办理离婚手续人还未走出大门,就立马领着新欢办理结婚手续的负心汉现代“陈世美”,并不少见,就是明证。
长此以往,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乃至下下一代,大约只能从诗经、从汉魏乐府,从唐诗宋词元曲,从宋元话本等这些文学宝库中去寻觅真正意义上的纯真爱情了。
如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恋人选择婚礼的日期,除传统的节假日外,几乎无一例外地挑选双号的日期,图的是成双成对才吉利。但奇怪的是如今的离婚率却居高不下。这有点像有些刚买新车的车主,选车牌号时对“4”这个数字避之如恶魔,因为“4”与“死”谐音,对“518”(我要发)这类吉祥数字趋之若鹜。但遗憾的是,有着吉祥车牌号的汽车发生车祸的悲剧也并不鲜见。如果说追求吉祥车牌号仍车祸频发,是因为司机把行车安全规范置之脑后所致,那么追求结婚吉祥日期却离婚案例频发,却是骨子里的孤情寡义、重利薄情的功利主义作怪。
鉴于此,我们现在有必要强调和突出婚誓的神圣性。我们的新人们,在喜结良缘挑选吉祥日子的时候,请别忘了婚誓辞的神圣和庄严。婚誓是人生路上成家立业的正能量,是爱情之车的加油站,是婚姻之舟的大风帆,是“枕前发尽千般愿”的宣言书。
“只有爱情的婚姻才能使婚姻变得圣洁,只有被爱情圣洁化了的婚姻才是真正的婚姻。”。这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至理名言。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著名诗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这是北宋词人张先的词句。
我在成都南湖公园婚誓廊漫步,由婚誓廊想到了古今中外的婚誓辞,想到了古今中外有关婚姻爱情的隽语名言;想到了“洋溢着青春朝气的乐观主义的悲剧”主人公罗密欧与朱丽叶,想到了“寒窑虽破能遮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的董永与七仙女,想到了“不思量,自难忘”的苏东坡与王弗,想到了刑场上举行婚礼的周文雍与陈铁军……我衷心祝福: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愿终成眷属的情侣们海枯石烂不变心,幸福恩爱到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