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何限根芽

孩子们去图书馆参加语言文化艺术周的活动。我则在家里继续看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

这个纪录片已经走到了2022年的第二季。

我们的图书馆。

图书馆,是一个城市最安静的角落,却涌动着最活跃的思想。它保存着文明的火种,也滋养着未来的新知。它是一些人休憩心灵的桃花源,也是另一些人眺望世界的窗口。

图书馆是迷宫。

是港口。

也是乐园。

国家图书馆管理员顾晓军说,到底什么是诗和远方?不就是图书馆吗。

国内版本目录学领域元老级的人物——98岁的沈燮元老先生说,我一辈子没有脱离图书馆,我不能脱离图书馆。刮风也来,下雨也来,每天都来。我和图书馆就像鱼和水的关系,我是一条在图书馆里游泳的鱼啊,如果脱离了水,鱼会死的。他和古籍打了一辈子交道,一做就是70多年。

他说,时间不够呢,除了吃饭,除了喝茶、上厕所,坐在那里一整天不动啊。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不能老是玩啊,用时间做点事情,是哇?我不想多的东西,我就想书。

就这样,他只想书,只做自己爱做的事,只在自为的环境中像鱼一样任意畅游。这个世界很简单,也很纯粹,让我们且从阿特柔斯之子。在图书馆,我们可以像沈燮元老先生那样一个人独处。但是,一个人的独处并不意味着和别人的孤立。

所以,阅读是彼此默默的鼓励,是一份形而上的愉悦,是一种追寻自我的纯粹体验。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什么地位,只要进入图书馆,静静地坐下来,我们就是平等的了。

春风何限根芽

人间装点自由他

愿为波底蝶

随意到天涯

这是张充和的诗。她有一枚印章,刻着“一生爱好是天然”。天然最好的样子,就是她专心阅读的样子、静心写字的样子、在院子里看一朵花开而兴奋良久的样子,和好友坐在长凳上讨论一下午竹子的样子。我们可还有一颗对自然之美异常敏感的心?

她的生活中有一种飘然的感觉。加速前行的时代,一切都脚步匆忙。快速与效率成为时代的关键词,我们如何在拥挤与喧嚣中找到合适的阅读姿势?如何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开辟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角落?

汉字是如此充满动感,如此充满力量感的象形文字。西方字母的形式无法与之媲美。

为张充和设计书的美国人薄英说,桃花鱼是一种淡水水母,它们总是在春天桃花盛开时出现。他为张充和设计的书,只在纸张的一面印刷,并将其折叠,让这本书在视觉上显得干净,又有一种呼吸感,恰如桃花水母用身体呼吸的样子,恰如张充和自在写字的样子。

是的,当你在海边看一只水母的时候,你会发现它完全是独自漂浮在这样的汪洋大海里。从《桃花鱼》开始,薄英一直在探索书籍艺术。他的设计与传统书籍风格迥异,不仅形式大胆多变,材料也往往出人意料。在中国寻访古代书法碑刻的经历,让他对书籍的介质、形态和阅读的含义,有了全新的认知。

他领悟到,古老的石头因刻在其上的碑文而被长久地凝视,那么木头、珍珠、陨石乃至世间的万物,也都能被制作成书籍,在更久远的岁月,在更广袤的空间,被书写、被阅读、被领悟。

书籍对任何人来说,都应该是艺术品。我们应该相信通过赋予一本书合适的形态、色彩、气味,它就会在合适的时机遇见一个合适的人,从而带来呼应感官的生动沟通和无穷想象。

爱书人之间的惺惺相惜,是一直在寻找彼此的“同类”。那些《北京地铁上的读书人》,是打在书上的一道光。形形色色的人们、五花八门的书籍穿行其间,这本是生活。不期而遇的人与书,是人生最大的乐趣和惊喜。

通过阅读,找到心底最深处的安慰,这不就是“诗和远方”最终的归宿吗?我们的心态开阔于世界,哪怕只身坐在草原上,心也可以连接到整个世界,这才是真正的走出去。

春风何限根芽,人间装点自由他。

很久以来没有一部纪录片如此打动我,这是一份力透纸背的记录,也有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在场。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春风何限根芽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