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吉辛的《四季随笔》 -天真的,有所停驻的心

元宵节。

晚上,在花灯闪烁中,翻开一本书。

“在一切事物中,我追求宁静,但是我得不到它,除非在一个角落里手执着一本书。”

刚刚读到德国人肯匹司的这句话,心底升起一丝欣喜,还有一阵感动。这句话有些天真,也有些认真。它在照顾好生活琐事的基础上,道出了平常人最需要的一根精神之线,一根最坚韧、最牢固、最隐秘的文化之线。

我们都是受天空和四季运行影响的人。

我们都需要读读吉辛的《四季随笔》。

面对一本好书,默默地阅读就是对它最好的纪念。除了这般默默的纪念,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当我们的目光一字一句地滑过,这是一种幸运,也是一次珍重的告别。其它,没有什么非说不可。

在《四季随笔》中,我们清楚地感受时光,感受流逝,感受人和自然的共振,感受他与万物的共享。春夏秋冬,昼明夜暗,这么多么自然,多么习以为常。四季如亘古的织机,使我们惊异,使我们不燥。

我家的雪柳正在爆芽,那小小的米粒大小的绿芽已悄悄缀满枝头;引潮河公园的一角,春梅不知何时已开始热烈迸放;阳光暖照的午后,每次躺到草地上的时候,时间就慢了,生命就拉长了……有时候,躺平真的很好,我们也很需要这种躺平。这样的时刻,才没有辜负生命。

享受自己所处的一隅,珍惜我所能到达的地方。我们所剩余的生命和精力,已经不能任意挥霍了。即便只待在一个地方,如果你能从周围熟悉的景物中,读到四季的差异,感觉到宁静的生命韵律,感受到一种伟大的肃穆,那么远方已经定格在你的心里。

记得呢,远方就在我们的心里。

很多东西不是用眼睛看见的,而是用心感觉的——那颗宁静的、有所停驻的心又在何处呢?

我们需要躺平,是因为需要一份闲暇,一份体会人生深趣的闲暇,酝酿精神光线的闲暇。

《四季随笔》的作者吉辛写此书时是幸福的,他终于不那么穷了,终于有了一点钱,可以维持三四个劳动者家庭的进项,终于可以每日安静地读书和散步,想写点什么就写点什么,不想写就不写。

这一生,他何其不幸。直到晚年,才与一位颇有文学修养的女子结合,过上了一段短暂的幸福生活。不久,他就病死了。穷困很长,潦倒很长,幸福就像急刹车,“呲——”一声就戛然而止。

吉辛说:“人世一天天吵闹,我个人不愿在增长的喧嚣中加上一份,就凭了我的沉默,也给了一切人一种好处。”救人类不至灭亡的好事,多半从深思沉静中度过的生活得来。幸而他的人生有了那样一个结尾,才有了一个迟到的四季。他酝酿了十年,写了两年多。

四季不受报章聒噪,它们仍然安详地循环,这循环是多么美丽的默默存在;这作品也不受街头吵闹,依然存在,这存在是多么美丽的默默循环。

执著于宁静和沉思生活的人,天真的、有所停驻的心,闲在下来的时候读读吉辛何妨?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吉辛的《四季随笔》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