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等待,坚守

今夜做了一个不偏不倚的扬州梦,主题是:我沦陷在重重包围的中高风险区中,找一条突围之路,去当志愿者。但是路况复杂,我怎么也走不出去,找不到一条安全的小径,总是无法抵达……

醒来,我被自己的梦逗笑了,心想:至于嘛?至于嘛?!

想起儿子两三岁时,坐在我自行车后座上的宝宝椅里,他总要指挥我——在小镇的水泥路上,以裂开的细缝为准,走一条迷宫之路。如今,在扬州这个城市,怎样才能轻松走出疫情的迷宫?

上午九点,查看疫情数据:8月11日0-24时,江苏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8例(南京市报告1例;扬州市报告37例),15例为轻型,23例为普通型。7月20日至今,全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734例(南京市234例,淮安市12例,扬州市485例,宿迁市3例)。

另,扬州市疫情风险等级调整的第32号通告,已将我所在的“曲江街道”调整成高风险地区。我数了一下,“曲江街道”已有11个小区出现确诊病例。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刷题:2+4+10+12+26+40+32+36+58+52+36+38+48+54+37=485

这是一条简单的数学题,静静地算一算,心安了一些。毕竟降了!咦?突然有了发现,今日的确诊数变成了奇数!有网友称:这是一个好的苗头,或许意味着真正的拐点即将来临。

我们愿意选择相信!即便是这小而又小的可能性,也带给我们些许安慰和些许喜悦。

上午,看了钱静老师转发的视频,跟随《十三邀》的脚步走进钱理群教授。去年疫情之中,钱理群教授写成一本书——《庚子大疫的现场观察与历史书写》。他用40万字将正在发生的事写成历史。

他说,我们处在一个无真相、无共识、没有确定性的时代。面对疫情,钱先生给自己定了三条原则:第一、观察,不要轻易下结论;第二、等待,特别需要耐心;第三、坚守,坚持自己的立场。

我尤其钦佩先生坚守司马迁传统,站在边缘人的位置,对自身的局限性有高度的认知,却又一直抱着高度的自觉,去书写生活、参与历史。

其实,我们谁不是历史的中间物呢?真正的历史,从来都在不懈地关注着表象和真实之间的差异。

在柏拉图看来,人类生来就没有对真实性进行思考的能力。只有付出非凡的努力,才能抛却错觉,走出洞穴中的阴暗,回到灿烂的阳光中来。昨日,孙春兰总理来扬州,她是否会引领大家看清疫情的真相,理解我们的“不可思疫”,继而和大家一起“一心移疫”?

现实与幻想只在一线之隔,现实和真相也只有一步之遥。

天啦!刚刚收到邗江区“定于8月12日下午13:00起开展第七轮全员核酸检测”的通知,这种果断和速度,多么情致深切,又多么像一个孤独的追求!第七轮了,我们又将被逐一送上核酸检测的传送带。“全员”和“检测”是两个因过度使用而沉闷乏味的词,但如果它们意味着精确和深度,我们得继续学习理解、接纳和爱。

观察,等待,坚守。

你或许会问,全员核酸检测有什么好?

密涅瓦的猫头鹰凝视着人间的我们,继而判断:直截了当,无需思考,但愿一切都好。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观察,等待,坚守
分享到: 更多 (0)